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构建研究

2021-03-17张璇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混合互联网+

张璇

(渭南市电化教育馆, 陕西 渭南 714000)

0 引言

“互联网+”指运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融合制造业、服务业、教育等领域,发掘形成新型的产业业态[1]。“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将把教育带入一场高科技的产业中,进行教育的改革发展,使得教与学发生的场所、方式以及组织方式等进行新的结构重构。PurnimValiathan[2]学者提出了技能驱动模式以及能力驱动模式等,旨在通过提高学者的自学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以及通过外界媒体获得知识的途径。美国的两位学者Craig Barnum和William Paarmann提出了[3]混合式学习“FourPieces of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1”,成熟的将互联网运用到教育领域中。余胜泉等[4]学者探究了信息化大时代下单额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马国刚等[5]从不同的维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的分析,提出了远程教育的混合模式教学方式对教育的影响。章木林[6]提出的“ESP+EGP”整合混合教学,实现了基于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的双主体模式教学。本文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旨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技能,从而创造高效的教学体系。

1 “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概述

教育思维方式、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的共性化是当代教育进阶的两个层面,“互联网+”式的教学混合模型是促进人才的培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之路。“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将打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界限,并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的技术实现有形教学与无形教学的混合模式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将不同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等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与教育规律,使得教育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教育资源方面,可从教育内容、资源呈现形式以及资源整体的优化与整合方面进行教育模式的混合,不同程度的混合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意义不同[7]。

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关联、动态、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将存在的各种要素组成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耦合系统,将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形成互补的教学模式,更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混合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扩展与延伸,旨在弥补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避免了单纯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探索以及创新等行为是混合教学模式的根本任务。

2 “互联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技术主要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开辟了一条新的知识传输通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为教师的技能提升提供一平台。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基本特点示意图

对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引入互联网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理论讲解型课堂,互联网的引入可以大大地增加形象化、直观化以及可视化;演算推理型课堂,互联网将化静为动,使得抽象问题具体化;情感知识课堂,引入互联网教学将创设良好的氛围,调动情绪;技能型课堂,互联网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与练习机会。

现在高科技的发展,给互联网融合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其主要包括促进思维型、即时通信型、同步互动型以及资源共享型。促进思维型的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以及Intel公司的fwt创新思维工具等;微信、QQ、以及易信等通信软件定义为通信型工具;具有同步互动型软件作用的是Airplay、Mirrorop以及UMU互动平台等;当下火热的云技术包括百度云盘、腾讯微云以及360云盘等属于资源共享型。

3 “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依据多指导理论下进行构建的,给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构建以及实施等提供科学的方法。其依据的理论主要有香浓—施拉姆传播理论、教学交互理论和关联主义理论等。

(1) 香浓—施拉姆传播理论

该理论是在香浓信息传播的基础之上引入“反馈机制”,形成双向互通的循环信息传输模式。该模式认为只有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在经验领域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信息传播才能完成,流通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香农—施拉姆模式图

(2) 教学交互理论

教学交互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基于“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下,其教学交互在遵循便利性、高效性基础之上,旨在推动教师与学者的交流与理解,引入互联网这一高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3) 关联主义理论

从知识观方面来说,关联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知识的流通,让知识在一个不断交替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形成一个动态良性循环[8],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流动循环

让教师与学者时刻处于关联的状态,在知识的整体网络中,提升教师的整体技能,同时也让学者收益最大化。

4 “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式模型构建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达到教育的1+1>2的教学效果。

4.1 构建要素

基于“互联网+”教学混合模型的构建,是由不同的构成要素构建而成,其包括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以及教学评价等。

(1) 教学目标

混合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遵从实际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指导,依据相应的教学情境设定,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整体方向,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21世纪学习者高素质、高信息加工能力以及高综合能力等。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化,清晰化以及可执行化。

(2) 实现条件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建构者”逐渐转型为“互助者”;教学方式也有传统的灌溉方式转变为互动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应该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快速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其次高要求的教学平台,是影响混合模式教学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健康的网络教育实施方案是混合模式教学的前提。

(3) 操作程序

“互联网+”混合教学的操作主要集中于:线上教学、课堂教学以及线下总结。其操作程序不是固定不变,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高效的传授知识。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者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其评价过程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不仅仅是局限于考试成绩、最终结果,应该对学习者的一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系统的对学习者进行评价。

4.2 模型构建

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在线教育、面授课程、小组讨论等互相进行融合,构建了一个以“互动”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式的教学向网络信息化与传统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转变。

混合模式的构建打破原有传授与学习的单项传播关系,从而调和成互相关联的优化循环状态。主要有四大模块:准备阶段、面授阶段、总结阶段以及网络互评阶段,四大模块的运行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支持,不同模块的运行过程中互联网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模式构建,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混合模式

5 总结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混合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综合素质与能力,朝着国际发展方向的高要求培养新型骨干人才。其混合模式的融合,提高学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技能以及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构建的混合教学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同时也要遵循相关的科学依据,解决调解能力比较弱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学习者混合互联网+
混合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