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是家庭教育的一门主课

2021-03-17毕诚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食品安全家庭教育

毕诚

[摘   要]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事关下一代的健康发展与国家安全。家庭应成为食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并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方面担负起主要教育责任。为此,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明确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把具体教育内容落到实处。

[关键词]食品安全;饮食习惯;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全国人口约14.12亿,0~15岁人口约2.69亿,占全国总人口近20%。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其关键在教育,责任在家庭。

一、加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

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而有毒有害食品是造成重大疾病的重要源头。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能力,推进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与共治,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推动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行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于2019年4月1日起施行。在此情况下,构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体系日臻成熟。

1.食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食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具有非凡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更要保证青少年儿童吃得健康。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办法》。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可持续性得到极大改善,为2020年春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保障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抓好食品安全源头,正本清源,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建立“中国青少年儿童安全食品产业基地”,编织中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网,把好农产品生产质量关。二是狠抓流通领域,通过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建立食品大数据中心,采集安全食品产业基地的食品原材料、添加剂、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商品物流与商品销售等一系列数据,建立中国青少年儿童安全食品标识管理机制,对食品产业链进行全程跟踪,实现“一物一码”防伪溯源。三是积极推广青少年儿童安全食品教育与日常管理,推广中国青少年儿童安全食品标准规范,确保广大青少年和儿童远离有毒有害食品。

后疫情时代,随着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安全第一、问题导向、预防为主、依法监管、重在教育的原则,构建青少年儿童健康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基本前提已经趋向成熟。

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法治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正式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是教育领域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食品安全教育政策已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日常管理。自21世纪初以来,教育部已先后颁布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食品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教育的规定。《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板块。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等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监测、评价和干预,利用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截至目前,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学校课程体系中均有体现,旨在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安全的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食品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课

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妇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我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后疫情时代,补齐我国家庭教育短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重视家庭教育蔚然成风。2021年初正式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我国家庭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1]”家庭教育具有生活化特点,由此,习近平提出了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2]。同理,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要从餐桌上抓起,也要从每个家庭抓起。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依托,一个孩子从出生后靠母乳喂养到长大后自己进食,其摄食能力和饮食习惯都是在家庭教养下形成的。因此,食品安全教育应该在家庭教育中理所当然地作为主课,家长应该担负起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责任。

习近平还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食品安全教育不能留死角,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抓,“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3]。

二、家庭是青少年儿童

健康食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

抓好食品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政府、社会、学校要齐抓共管。如何变革教育模式?如何构建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儿童健康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要回答新时代这一教育综合变革的新课题、新任务,正视学校、社会、家庭三类教育的不同属性与作用,加强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责,至关重要。

1.未成年孩子的饮食安全问题主要在家庭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能力培养中,饮食安全是第一位。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依托,尤其是未成年人,90%以上的饮食生活主要在家庭。在以前食品来源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孩子的摄食能力成长,是一种本能性发展的过程。但随着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食品生产技术日益科技化,食品来源渠道多样化,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复杂化,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知道携带病毒病菌的食物、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多种疾病的源头。

当前,我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状况堪忧,很多家长和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极其淡薄。诸如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分不清食品的成分与功能,过分迷信“洋食品”,用方便面代替正餐,吃营养补品较多,校园外食品安全隐患无法排除,用甜饮料解渴或餐前必喝饮料,吃大量巧克力、甜点或冷饮,长期“精食”,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等等。因营养失衡和饮食习惯不良导致的健康问题比比皆是,而很多家庭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无知的新潮家长还以为这是现代孩子“有品味”的生活方式。

《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但要让每一个家庭着实提高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教育好孩子的家长,因此向家长普及健康食品安全知识十分必要。

2.家庭承担着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责任

食品为人类生存带来福祉,而有害有毒食品又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2020年初,我国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病毒的地方是武汉某海鲜市场,后来又在多地发现海外进口的海鲜带有新冠肺炎病毒。这种病毒的危害,正如习近平严肃指出的那样:“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特别是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危害巨大”[4]。为此,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5]。

凡是有人群进食的地方就有食品安全问题。从疾病的源头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莫过于实施食品安全教育。一般来说,孩子在学校的饮食要少于家庭。学校饮食安全主要靠制度管理,通过集体化和标准化的伙食,注重食品来源,注重营养平衡,食品安全教育则主要渗透在多学科的知识教育中。家庭情况就比较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个性要求得到凸显,加上家庭温情的存在,很多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宠溺迁就大于刚性要求。在青少年儿童生活经验少、自我管理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对饮食生产、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及食材质量鉴别能力的情况下,如果父母放任或迁就孩子挑食、厌食,就必然会出现食品安全或营养失衡等问题。

我国青少年儿童营养失衡问题非常普遍,严重存在肥胖症、性早熟、糖尿病、甲亢、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青少年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也表现出上升趋势。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家庭的高度重视,家长应该担负起健康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

3.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家庭

食品安全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大量渗透,并以课程方式呈现,家庭中的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是围绕食品采购进行的。我国现代城市的家庭生活,除了常购的蔬菜、水果之外,肉食品、海鲜、饮料、副食品以及相关的调配料主要采购于超市。由于食品来源多途,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有国内生产的也有海外进口的,鉴别食品质量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一般来说,凡属经过加工的食品,都存在保质期和多种配料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家长不仅要在购买食品时引导孩子学会科学鉴别食品质量安全,而且在制作食物時更要针对不同的食品给予具体化的操作性指导。

此外,家长要注重培养膳食平衡能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针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平衡膳食。所谓平衡膳食,即要尽可能地保证食物种类齐全,数量比例适当,符合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每日进餐的时间、次数和各餐热能的分配等。合理的膳食制度,可防止过饥或过饱,使胃肠道保持正常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利用。

4.孩子的饮食习惯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如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合理营养对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家长要注意培养他们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的饮食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与家庭生活关系紧密。一是与家庭外部环境有关,即与所在地区提供的主要粮食和蔬菜有关,常吃的食物会自然养成一个人的基本口味。二是与家庭经济水平、饮食结构和家风传承有关。在家庭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生活能力有限,父母的饮食习惯具有引导性。三是饮食习惯培养具有教育性。饮食习惯的养成,一般有三种,既有在科学指导下主动养成的,也有在物质条件下不经意养成的,还有顺着孩子对饮食的好恶惯出来的。要养成孩子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家庭、家风和家教作用巨大。

三、构建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为保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当今各种食品的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传播途径潜在的隐患,及防止境外食物链携带病毒传入中国市场,党和国家动用了各种防疫力量和科技手段。但是,要真正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要把具体的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必须明确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

1.社会食品安全教育以预防为主并防治结合

为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推进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这是做好社会食品安全教育的前提。

以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等恶性事件,这些除了与食品安全法治不健全有关,还有社会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不力的原因。

一般来说,来自社会的食品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法》开展政策性、管理性和科普性的知识教育,通过社区街道、村委会的宣传栏、社区网络宣传就可以推广,旨在提高广大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对健康食品的鉴别能力。

2.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按学科知识组织教学

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如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吃东西前先洗手的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注意食品的保质期;不喝生水;在进食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二是选择食品时的注意事项。如不买、不食腐败变质、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学会辩认食品包装上的SC标志;打开包装后,要检查食品是否具备应有的感官性状。三是养成健康卫生习惯的知识。诸如常饮白开水,不喝或少喝有防腐剂、色素的饮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知道怎样洗净生吃的蔬菜和水果,以免造成农药中毒;选择食品时会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学校的食品安全课程,主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组织教学,一般渗透在生命教育、生物学、环境学、劳动、卫生健康、安全教育等课程中,并应注重与各种相关学科课程的结合。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阶梯性的优点,但也存在知识性、碎片化和脱离生活实践等缺点。

3.家庭食品安全教育从餐桌上开始抓起

家庭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教育,重在让青少年儿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由成人的硬性要求变成孩子的行为自觉,由知之不深到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将食品安全教育内容与生活主体的日常饮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最有实效的教育活动。生活化的食品安全教育,既有知识性、实践性的特点,也有随机性、具体化的特点。这种模式是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流行模式。

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是传统说教,很多家长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也十分有限,一般习惯于就事论事地说说而已。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轻信网络食品谣言,造成误导性教育的问题也很突出。诸如“食物相克”“隔夜茶能致癌”“微波炉能致癌”“反季节蔬菜营养差”等这类似是而非或断章取义的信息,不仅会造成知识误导,也会造成行为误导。

因此,建立以家庭为主体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将主要教育对象定位于父母等主要家长,按照食品安全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和实际操作,组织专家队伍开发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系列课程,通过社区或学校组织家长系统性学习,然后通过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特别是未成年人实施有效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课程化是帮助家长走出有限经验困境,提高科学教育能力的根本途径。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食品安全教育合作

我国教育事业快速發展,已经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由点的突破向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大转变。这一重大历史性转变,为我国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习近平指出:“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现在,校外活动场所不足,教育载体缺乏,有效活动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现象,没有形成育人全链条。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6]”因此,防止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脱节、断档,突出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尤其重要。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将食品安全教育的知识、方法和社会实践课程化。总之,归结到一点,加强食品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提高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2][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4][5]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食品安全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