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刻板印象浅谈
2021-03-16许文卉
许文卉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者群体所持有的简单化、固定化的印象。随着国际间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跨文化交际变得愈加频繁。刻板印象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模式,对跨文化交际的成败产生深刻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对刻板印象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刻板印象的特征、形成途径、作用等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应对刻板印象的策略,旨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刻板印象;浅谈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刻板”原指印刷铅版,是印刷术语。1922年,美国新闻记者李普曼(W.Lip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中首次提出“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外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图像”。之后,陆续有学者以各自学科为视角给刻板印象下定义;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者群体所持有的简单化、固定化的印象。
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不胜枚举,例如:中国人善良、德国人刻板、西班牙人热情、韩国人喜欢吃泡菜、亚洲人矮小、俄罗斯寒冷、美国文化多元、非洲贫穷等等。
二、刻板印象的特征
(一)是对特定事物或者社会人群的一种简单化的分类
大千世界,信息多的难以计数,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提高了认知效率。
(二)具有很强的固定性
刻板印象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成为无意识的,而且往往世代相传,也因此,它变得如同浇筑的铅版一样牢固,难以改变。
(三)常常以偏概全,忽视个体差异
由于刻板印象是对对特定事物或者社会人群的一种简单化的分类,就不可避免地忽略了例外情况。例如说亚洲人矮小、非洲贫穷,就是以偏概全。因为,亚洲人里也有“大个子”,例如:姚明;非洲也有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南非。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一)直接接触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个人会接触到外国人或异国文化,由此,会形成某些刻板印象。韩国留学生n告诉笔者,他来中国前就认定中国菜好吃,因为,“韩国首尔有不少中餐厅,我常常去吃,觉得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四川火锅。”
(二)家人、朋友的影响
有时候,一个人可能并没有对某事物或者某些人形成什么刻板印象,但由于受到家人、朋友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与之近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刻板印象。肯尼亚留学生a告诉笔者,他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留学,就是因为“我的朋友在中国留学过,他说‘中国好。”
(三)大众媒体传播
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成为人们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的同时,也成为了刻板印象形成的重要途径。中国大学生c(该生是英語专业大二学生)对笔者说:“我是在读了英文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看了中文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之后,产生了‘英国人很绅士的印象的。”
四、刻板印象的作用
(一)积极方面
从本质上看,刻板印象是对信息资源的归类与简化。换句话说,刻板印象的积极方面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相对少的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节约时间成本。学者肯里克等人认为,“作为一种简化工具,刻板印象十分具有认知效率,尤其是当这些刻板印象的准确性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面对初次打交道的对方,很可能会感到茫然。此时,若是利用对对方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来对对方进行某种判断,可以“迅速”降低这种茫然感,从而推进双方之间的交际。
(二)消极方面
由于人们是对某个群体做出概括性的结论,难免忽视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因而不利于对个体成员做出正确评价。换句话说,刻板印象的消极方面表现在它容易导致对个体成员的误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果盲目、草率地按照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对该群体中的具体个人进行推断,往往会以偏概全,导致对该个体的误解、偏见、甚至歧视,造成交际失败的不良后果。
五、应对刻板印象的策略
(一)辩证地看待刻板印象。
有一些人认为刻板印象带给人们的全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因而对其全盘否定;也有一些人因为刻板印象具有简化认知过程的作用,便僵化地滥用它,导致对别人产生误解、偏见甚至歧视。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刻板印象,认识到刻板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扬长避短,以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二)培养对刻板印象的敏感性。
在跨文化交际的开始,当我们对对方进行判断时,可以问一问自己:这种判断是不是建立在刻板印象之上的?随着交际的深入,我们可以再问一问自己:对方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对其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如果不符合,就应提醒自己不要固执于已有的刻板印象,以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结语
近年来,刻板印象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的刻板印象研究尚不多见。由于能力所限,笔者只是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刻板印象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将更加地广泛与深入,所以,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的刻板印象研究将具有良好的前景,值得众多的研究者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美)肯里克,纽伯格著.谢晓非,刘慧敏译.自我·群体·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慧,赵岚.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对刻板印象的再认识[J].对外传播,2016(07):52-54.
[3] 毛学勤.群际接触中的德国人刻板印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
[4] 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5] 佐斌.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渤海大学 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