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北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1-03-16吴金毛张杰

种子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葡萄病虫害

吴金毛 张杰

摘    要:浙北地区受气象条件和栽培模式的影响,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尤其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成为生产中的关键要点,能够提高品质、保证安全。为此,应该深入研究浙北地区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主要阐述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希望为相关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7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631       文献标志码: B

1   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应用的优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健康安全问题,推动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術的发展和研究。现阶段,市场上发现了许多食品中含有添加剂和催熟剂,不能满足大众对食物品质的需求。而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其中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就是重要的体现之一。

2   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的选择

无公害葡萄栽植对土壤有着严格的要求,应该选择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土壤透气性良好、浇灌和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

2.2   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能够发挥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的优势。首先,要选择抗性强、品质好的品种。其次,结合葡萄园的种植规模,可以选择一些早熟品种,也可以选择一些晚熟品种。再次,选择芽眼较饱满的葡萄树种,将葡萄苗在清水中浸泡24 h,然后在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能够提高葡萄苗的成活率。最后,分析土壤中的成分,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栽植距离,最好将其控制在2 m左右,栽植前需要在坑中施入均匀的有机肥,然后盖土压实,浇足水分。

2.3   施肥与灌溉

首先,施肥。在定植前需要挖好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定植沟。在定植后3个月,需要施入一定量的人畜粪肥,为葡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其次,浇水和灌溉。及时浇灌有利于葡萄苗的生长,因为每年春季较干旱,要做好该时期的浇灌工作,保证葡萄的健康生长;在果实快速生长阶段,温度较高,要做好该时期的浇灌工作。

2.4   整形修剪

主要的修剪方式包括双蔓型和单蔓型两种。首先,选择强壮的芽为主蔓,剪掉其他的枝条,并且时刻关注主蔓的生长状况。在冬季修剪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主蔓的长度,并在主蔓上留适当的芽进行侧蔓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保证侧蔓之间的距离,当侧蔓延展到整个葡萄架后需要进行摘心处理。如果在冬季修剪侧蔓,应该从葡萄的顶端开始。若在夏季抹芽,进行两次即可,分别为在萌芽状态时进行第1次抹芽,在新梢生长状态下进行第2次抹芽。

3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引进通过检疫的葡萄种苗

在葡萄苗木引进前,需要对葡萄苗进行彻底的检疫检查,此举能够从根源上阻止带有病毒的葡萄种苗进入本地,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

3.2   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3.2.1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和砧木

不同品种和砧木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多年的葡萄栽培实践表明,如果是巨峰系列品种,在抗黑痘病和炭疽病等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如果是3倍体欧美杂交品种,在抵抗霜霉病和白霜病等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如果是欧亚品种,其抗病能力较差。为此,在引进葡萄品种和砧木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3.2.2   科学施肥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施入一定量的磷肥、氮肥和钾肥。不同葡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都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品种的类型选择具体的施肥方式,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更好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葡萄树的抗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多施入有机肥,少施入化肥,科学控制磷肥、氮肥和钾肥的比例。

3.2.3   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措施,能够促进葡萄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保证生长的均衡性。清除太密的枝叶,能够改善树体的姿态,同时增强透风采光性,对提高植株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意义重大。

3.2.4   果穗套袋

在葡萄谢花坐果之后就可以进行套袋,在幼果期间,越早套袋越好。果穗套袋是现阶段较常见的一种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3.2.5   避雨栽培

如果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雨水清洗,可能会出现病害。为此,应该做好葡萄园的避雨工作。在春季萌芽期,进行地膜覆盖,结合不同品种选择适合的揭膜时间。浙北地区采取避雨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6   冬季翻耕土地杀虫

首先,及时地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枝蔓老皮等,对杂草进行集中的处理,保证园内的清洁干净,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进入冬季后,科学合理地深翻土地,可有效地消灭地下越冬害虫。

3.3   物理防治技术

3.3.1   诱捕害虫

为了减少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选择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害虫。在具体操作之前,需要预测病虫害出现的程度,然后安置具体的杀虫灯数量,可以选择性诱剂条带和糖醋液进行集中的害虫捕杀。

3.3.2   阻隔害虫

在惊蛰前后,可以选择地膜覆盖葡萄园树盘的方式阻隔地下害虫上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立支架,能够有效地铺设防虫网,提高消灭害虫的效果。

3.3.3   草把收虫

在葡萄落叶前的15 d,通过草把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消灭树下越冬害虫;在植株落叶后,再将园内的草集中烧毁。

3.4   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也能够实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首先,改善葡萄园内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空间,盡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其次,可以在葡萄园内套种绿肥作物,或在葡萄园附近种植蜜源植物,其可以吸引病虫害天敌到此处繁衍。再次,选装防鸟网,保护鸟类。最后,选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时,要选择低毒和低残留农药,且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慎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

3.5   化学防治技术

从防治效果来看,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防治葡萄病虫害的最主要措施。在葡萄栽培的过程中选择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减少农药的残留量,同时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合理地选择化学农药,尽量选择低毒和低残留化学药物,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证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3.5.1   掌握科学用药的原则

首先,结合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情况,选择具体的化学药剂,然后选择具体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其次,结合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准确地用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在病虫害出现初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避免大面积地盲目用药,否则会造成过多的农药残留。再次,在药剂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说明书正确地配兑剂量。最后,不能重复地使用某一种农药,应该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一般情况下,安全间隔期为10~15 d,在葡萄采摘前的20 d应该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否则会造成大量化学农药的残留。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更换化学农药种类。针对一种病虫害,同一种化学农药的用药次数不得超过3次,需要交替使用,才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3.5.2   科学地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霜霉病。每年4—6月及9—10月,是霜霉病高发季节,为此,必须选择药物治疗方式,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甲霜灵锰锌或杜邦克露进行喷洒,效果显著。其次,灰霉病。在葡萄生长的花蕾期和开花初期,容易出现灰霉病,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倍速克灵和嘧霉胺,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佳。再次,白腐病。从幼果期到果实采摘前20 d都可能出现白腐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大生M45、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采取轮换喷雾的方式防治。最后,透翅蛾。田间调查研究显示,该类害虫主要出现在5月中上旬,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选择聚酯类药物对成虫进行重点喷雾,能够起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此外,在葡萄生长过程中还会出现黑痘病,其主要为害葡萄绿色嫩叶部分,对果实的危害也较大,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叶片的养分含量下降。对幼果的为害也较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黑痘病的危害。

4   结束语

葡萄是大众喜爱的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然而在葡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应该采取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等,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技术,可提高防治效果,从而保证葡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苏来曼·艾则孜,王勇,李玉玲.葡萄栽培发展成就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9(4):5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葡萄病虫害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