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工作实践与成效
2021-03-16胡秀娟
胡秀娟
摘 要:黄山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地,有“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两大品牌,为了提高茶叶的产品质量、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关键要做好黄山区茶叶的绿色防控技术,这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长效之路。研究了黄山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工作实践与成效,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实践;成效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志码: B
1 黄山区概况
黄山区国土面积1 775 km2,总人口16.3万人,辖9镇5乡和79个村,其中有13个乡镇生产茶叶,茶叶是黄山区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0.5万hm2,茶农约6万人,茶叶产值5.3亿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和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为了保证和提高生活质量,对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作为人们日常的保健食品,品质安全尤为重要。
2 示范目的
通过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经验,提炼关键技术措施,集成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使主要病虫害得到持续控制、防治成本减少、农药残留不超标、品质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并在黄山区推广应用。
3 示范目标
示范区内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防控效果达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减少20%以上,防治成本每667 m2平均降低10%以上。辐射推广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60%以上,防控效果达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以上,防治成本每667 m2平均降低5%。
4 示范内容
4.1 核心区
4.1.1 示范区概况
示范区设在黄山区太平湖镇朝阳村和龙门乡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品种是柿大茶,面积66.7 hm2。
4.1.2 示范区技术模式
农业防控:①一般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无性系优良品种。②均衡施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③分批适时采摘,科学清园修剪,改善茶园生态,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源,控制发生蔓延途径。④中耕除草,铲除寄生源,在上一年11月中上旬和第2年2月底至3月初对茶园进行中耕、培土施肥,使土壤中的一些越冬害虫暴露于土表而死亡,降低茶尺蠖等成虫羽化数量。⑤清园和封园,茶季采摘结束,将发生病虫害的枯枝进行修剪,并将枯枝进行集中销毁,这样清园行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杀灭病虫,降低第2年茶园病虫基数;秋末将茶园根基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封园,也可有效减轻叶类病害和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发生。
物理防控:①杀虫灯诱杀技术:在示范区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台,控制面积约3.3 hm2,主要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蚕等害虫的成虫,于4月初安装并开灯运行。挂灯高度根据树高而定,一般接虫口距茶树树冠60 cm左右为宜。两灯间距在100 m左右最好,单灯控制面积在0.3~0.7 hm2,开灯时间为20:00~2:00。②信息素诱杀技术:安装茶尺蠖、茶毛虫性信息素组合诱捕器200套,约3.3 hm2,主要诱杀茶尺蠖、茶毛虫成虫,在茶尺蠖、茶毛虫主害代成虫羽化前安装到位。诱捕器高过树冠5~10 cm,每667 m2分别安装两种诱捕器15~20个。③色板诱杀技术:分别安装诱虫绿板、黄板2 000个。绿板主要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根据黄山区实际,在猴魁采摘修剪后6月中下旬安装实施。黄板主要诱杀粉虱、茶蚜成虫,于主害代始盛前安装实施。色板安装要高过树冠5~10 cm,每667 m2分别安装两种色板15~20个。④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应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等,对茶园中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实行达标防治,面积约53.3 hm2。⑤生态控害技术:改善提高茶园生态环境,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茶树病虫害发生。在核心区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筹各项技术措施,从而有效防控茶园主发病虫害。
4.2 辐射区
4.2.1 辐射区概况
通过示范区的示范推广,带动周边茶区的技术运用,辐射面积约1 600 hm2。
4.2.2 辐射区技术模式
①推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②推广安装诱虫色板(黄板、绿板);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④推广应用绿色栽培技术、生态控害技术等。
辐射区的拓展建设:加强与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茶叶标准园创建等项目的协作,合力推进。
5 示范区主要调查内容
5.1 基本情况调查
示范区、自防区、对照区土壤类型为红壤,pH值为5.2,种植品种为黄山大叶群体种。
5.2 病虫害发生情况
调查示范区主要病虫种类、主为害代次、全生产季节主要病虫发生动态等。
5.3 天敌种群数量调查
示范区、自防区、对照区茶园天敌种群均为蜘蛛和瓢虫,平均数量分别为3.33头/m2、0.37头/m2、4头/m2。
随机选5点,每点固定10个诱捕器,共50个诱捕器,4~5 d调查1次所诱茶毛虫蛾量,中间更换3次诱芯,9月30日结束。
6 結果分析
6.1 处理区诱蛾量调查情况
调查时间为5月10日—8月20日,50个诱捕器共诱捕茶毛虫48头,在6月上旬出现高峰,6月10日调查最高为5头,在7月中下旬又出现一个发蛾高峰,7月21日调查最高为6头。
6.2 田间幼虫量调查情况
在茶毛虫各为害代成虫羽化7 d后,在示范区、自防区、对照区随机调查10点,每点查 1 m×1 m茶丛,统计茶毛虫幼虫数。茶毛虫幼虫发生量田间调查见表1。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对照区幼虫数-处理区幼虫数)/对照区幼虫数×100。
6.3 太阳能诱杀昆虫情况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记载见表2。
6.4 生物农药试验情况
7月30日,按照5点取样法,每点用0.3 m×0.3 m的方框放在茶丛上,调查茶毛虫活虫数。随后用0.5%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防治面积20 hm2。据调查,药前平均虫口数8头;8月10日虫口数2头,虫口减退率75%;8月20日虫口数0,虫口减退率100%。8月5日,按照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50个芽梢,调查防治前的茶小绿叶蝉的虫口数,平均15头,再用0.5%藜芦碱进行防治,8月15日虫口数5点平均3头,虫口减退率80%;8月25日虫口数5点平均1头,虫口减退率93.3%。
7 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应用,示范区内凸显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区内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次数,保护了园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得有害生物天敌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更加多样化,茶园生态回归良性平衡。通过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园区内防控成本大大降低,示范区农户减少用药两次,平均纯收入增加245元/667 m2。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还带动了当地茶农茶产值的提高。(编辑:李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