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那些“古墓派”大学,你都知道吗?
2021-03-16白阿九
白阿九
俗话说:“到北京看墙头,到上海看人头,到苏州看桥头,到杭州看丫头,到南京看石头,到西安看坟头。”西安有两多——高校多,古墓多。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古墓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西安的各大高校中,常有新的古墓被发现,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历朝历代的古墓,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因此,西安的大学生常被人们戏称为“古墓派”弟子。
NO.1 西北政法大学 张汤墓
作为西北地区的法学龙头院校,西北政法大学在修建新校区的过程中,居然挖出了本行的祖师爷——西汉廷尉张汤的墓葬。
廷尉一职自秦时创立,是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主管刑法,地位类似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汤墓属于斜坡道土洞墓,坐东朝西,偏东北向,整体结构由墓道、甬道、墓室三个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张汤判案天赋异禀,性格坚决果断,一生为官清廉,因此他墓穴之中的陪葬品都是些零碎的小物件。
巧合的是,西北政法大学的修建使得张汤这位蒙冤而死的政治人物重见天日。生也政法,死也政法。这就是张汤一生的写照。
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至今还流传着“拜汤哥,过司法”的神奇说法,每当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曾经的国家司法考试)来临之前,张汤墓前总会摆着一些小零食。只不过,以祖师爷的为人,要想“收买”他可真是难如登天。
NO.2 西安财经学院 夏太后墓
要论墓葬级别,位于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的秦墓无疑是最高的。这也是最让西财学子感到自豪的地方,因为这座墓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宣太后的孙媳妇——大名鼎鼎的夏姬。夏太后墓也是迄今我国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
夏太后墓是座“亚”字型古墓,墓园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一条隔墙将墓园分为北南两区,北区有大墓及13座陪葬坑,南区则发现了守陵者的房屋建筑和灰坑遗迹。
令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的是“六马鞍车”的发掘,而这也是判断夏太后身份的重要依据,因为在古代有“天子驾六”的说法,作为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去世时秦国已独霸天下,为彰显其身份高贵,陪葬六驾马车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地处神禾原一带,与古籍中“(夏太后)独葬于杜东”的记载相符。
正是这一古墓的發现,西安财经学院是西安所有大学公认的“古墓派”大师兄。
NO.3 西安邮电大学 战国、秦、汉、唐古墓密集区
虽说西安高校“古墓协会”会员众多,但要说哪家古墓数量最多、古墓分布最为密集,那西安邮电大学绝对占据“第一把交椅”。
2001年,西安邮电大学在长安区茅坡建设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这一区域发现了战国、秦、汉、唐时期的古墓葬600多座,其中80%以上都是秦墓。虽说大都是秦墓,但从东周战国到盛世汉唐的古墓都能在这里找到,活脱脱一部中国古代墓葬史。
中国墓葬风格出现较大变化的阶段是两汉时期,盛行了两千余年的竖穴墓,逐渐转变为砖室墓和画像砖墓,并且墓中还出现了较小的耳室。生产力决定生产技术,这大大小小墓葬的风格演变,也反映着古代中国社会生产水平的变化。
当然,西安邮电大学古墓如此之多,跟其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古人为墓葬选址时,都偏爱南郊,而西安邮电大学恰好处于古长安城南郊的高阳原。高阳原地势较高,有秦岭作为屏障,又有潏河流过,在古人看来此处便是不错的风水宝地,因此墓葬群较为集中。
NO.4 西安交通大学 汉代壁画墓
若问西安哪个“古墓派”弟子的“颜值”最高,那西安交通大学可以自信地站出来。西安目前发现了三座汉代壁画墓,其中两座位于高校中,一座在1987年发现于西安交通大学,另一座在2004年发现于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在汉代,一般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在墓室中拥有壁画,因此在这座古墓发掘之初,考古专家就初步推断,这座墓的主人在当时的地位一定十分显赫。
汉墓壁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直接影响了魏晋后期壁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在西安交通大学汉墓的壁画中,保留了迄今为止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天象图壁画。壁画画面按中国传统的四神、二十八宿的天文学说,将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形象及其所属的二十八宿绘成人物、动物或物体的形状,如踞坐人持箕、农人牵牛、封家、双角猫头鹰、猎人网兔、须女等。如此完整精美的天象图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虽然没有在墓中发现墓志铭,但根据各种史料记录,考古专家猜测,西安交通大学汉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汉宣帝时期的御史大夫萧望之。
NO.5 西安理工大学 唐朝宗室女墓
在西安的高校中挖出古墓是很常见的,但是还原了墓主人的容貌,那在整个西安的考古界都是比较稀奇的。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在扩建新校区的时候,挖出了一座唐墓,原本以为这就是一座普通的墓,可陆续出土的陪葬品显示出了墓主人不凡的身份。经过专家的多方考证,终于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人是唐朝宗室女李倕,乃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后人。李倕墓依旧是唐朝惯见的斜坡墓道土洞墓,由斜坡墓道、3个过洞、3个天井、甬道及墓室组成,坐北朝南。更为难得的是,这种级别的唐墓居然还未遭盗墓贼“光顾”过。
起棺之后,李倕所戴发饰——一件精美的头冠重现在世人眼前。这件头冠一共由370个零部件拼接而成,冠上不仅镶满了黄金、珍珠、贝壳、琥珀,还有翠鸟羽毛等珍贵的装饰,其工艺之繁杂、装饰之奢华令人赞叹。专家们利用现代技术做了3D人像复原,不仅让头冠重现昔日风采,还使得李倕这位唐朝美人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灼灼风华。
李倕墓的墓志铭是由其夫宣德郎侯莫陈氏亲笔所书,一句“有子在于襁褓,未经吹棘之悲,亲戚感而临棺,终痛弥天之别”,不仅道出了李倕去世的原因,也让后人感受到了失去挚爱的痛苦。
西安可以说是“坟头遍地,名人林立”。还等什么,快来西安上大学,成为“古墓派”的学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