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枝”释名

2021-03-16钱伟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枝叶荔枝白居易

钱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的美名随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而传遍古今。据专家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了。荔枝原产我国南方,是我国特有的珍果,自古就因形艳味美而被世人宠爱,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南国四大佳果”。因果实成熟时皮为红色,故又名“丹荔”。历代诗人多题诗作赋,对荔枝备加赞赏和推崇。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把荔枝品味比拟为“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嗜食鲜荔更是历史佳话。他在被贬岭南期间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及荔枝,当中以《惠州一绝》最为著名:“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荔枝的英文名称“litchi”就是汉语音译词。那么,汉语中的“荔枝”又是从何得名的呢?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当时的文中写作“离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古汉语中“离”有割取之意,如“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句中的“离”就是“割取”。“支”通“枝”。所以,“离支”应是割去枝丫之意。为什么要以“离支”为这种水果命名呢?原来,古人已经认识到这种水果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如果你去水果店,会发现陈列的荔枝大都是带着绿色小枝叶的。要买的话,一定要挑选这种带枝叶的,因为要知道,这种样子的,更新鲜,存放时间会长一些。而至少西汉时期的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水果的这一特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荔枝图序》中也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对这种水果的这个命名缘由,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离枝,丹荔……司马相如《上林赋》作‘离支。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五世纪前后成书的《扶南记》中说:“南海郡多荔枝树,荔枝为名者,以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劙与荔同。”“劙”即分割之意也,“劙枝”即“砍下枝丫”的意思。“劙”字难写,遂写成同音的“荔”字。说法虽有小异,但在对这种水果必须连枝采摘的特点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从文献看,大约从东汉开始,“离支”已经写成今名“荔枝”了。《东观汉记·匈奴南单于》:“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摘自《咬文嚼字》2015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枝叶荔枝白居易
晚风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诗情画意
雪竹(新韵)
荔枝
夜雪
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