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为例
2021-03-16张凌云宋小辉
张 勇,张凌云,宋小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纲要》还提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还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由此可见,为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工科类专业课在侧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政素质培养。
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所决定
目前,大学本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设置在第1 至4 学期,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以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思政教学。因此,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上,缺乏相应的引导。
1.2 由学校的办学定位所决定
传统本科教育以学术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是相对、区别于学术型本科的本科类型。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新型行业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另外,国家结合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情况,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实训教育较多、实践能力较强,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另外,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迅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愈加苛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同时面临社会二次就业人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3 由应用型本科的学情特点所决定
与学术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尤其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以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较差,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不足
大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略高于本科控制线,基础知识掌握差。进入大学后,由于授课节奏加快、课程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掌握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在专业课中遇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2)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时间,课后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我时间管理能力不足。
(3)思维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可塑性强
本专业学生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遵循“四年实训不断档”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建设有微小型飞行器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大一年级即可参与专业相关飞行器竞赛和老师科研项目等,学生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核心课“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和途径。
2 课程分析
2.1 课程背景和意义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高温、抗疲劳性能好、可设计性强等独有的性能,逐渐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备受青睐的明星材料之一。在空客A380 飞机上,高性能复合材料用量达到25%,而波音787 飞机上,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用量更是高达50%。当代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设计了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是推动我国到2025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重要指导文件。其中其战略任务明确指出要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其中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是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因此,“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是一门与国家规划和行业前沿紧密结合的专业课,课程的育人效果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2.2 课程内容简述
本课程共32 学时,由16 学时的理论教学和16 学时的实验教学组成。
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三大模块:①复合材料的特性、种类与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于复合材料力学的原理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授复合材料有限元计算方法。③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及课内试验。介绍多种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并完成常用复合材料工艺成型方法的课内实验。
2.3 课程定位
在全球航空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第7 学期开设了“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作为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涉及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综合性强,是对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综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知识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大四学年的开设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相交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应发挥对毕业设计的直接支撑作用,处理好课程教学内容的“点”和毕业设计综合知识应用的“面”的关系。
3 “航空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3.1 修订大纲,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目前,本课程大纲侧重知识内容的培养,尚未纳入思政的内容。根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课程教学应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进行全方位的修订。在教学目标上,要将思政目标明确地列入大纲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教学方法上,要以产出为导向,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在课程考查方式和考查点上,要按照工程教育的要求,明确课程思政的考核点,并将考核点计入考核指标,真正全面、具体地检验课程的育人效果。
3.2 找准课堂“契合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本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挖掘专业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课程培养既要与国家的战略方向同向同行,也要紧跟同行业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毕业、就业或升学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本课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四个自信”、时代担当、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部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课程的部分思政融入点
3.3 改进课堂实验,提高教学实效
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
目前,本课程的课内实验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单一灌输模式进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应改进课堂实验,突出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教师应保持行业的敏锐性,充分了解行业的职业需求,并将职业需求融入课程教学。实验的项目,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课堂所学。用工程图和工艺流程卡替换传统的实验指导书,将工程实践中的研发-生产模式引入实验课堂。给定目标产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分组分工完成工艺设计、实验制造、产品初步检验等过程,并按要求自主设计工程图和工艺流程卡。教学过程中,将航天品质教育引入实验课堂,将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引入设计、制造、检验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4 制定全方位的考核方案
课程思政背景下,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将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有机地分配到考核成绩中。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引领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应当鼓励和加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并将该部分内容计入平时考核。在实验考核时,一改只以实验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的片面考核方式,对整个实验过程要全过程全方位考核。实验时,教师侧重关注和考核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质量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将考核工程能力的行程过程定量地纳入实验部分考核。期末考核时,要减少概念性问题和记忆性问题的占比,转而增加知识应用考核和工程问题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可以适当加入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4 结束语
“复合材料飞机设计与制造”作为开设在第7 学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是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和“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有效着力点,也是建设“飞行器制造工程”优势特色专业的重要支撑。将德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全过程教学,针对课程大纲,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抓牢课堂教学和课内实验这2 个教学环节,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引入工程研发流程教育和工程质量教育,切实推进“两个对接”。在课程考核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考核过程。构建了以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相统一的育人体系,为应用型院校更好发展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