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耕天桥支架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
2021-03-16孙方岛张立军袁新顺
孙方岛,张立军,袁新顺
(1.中交二航局第五工程分公司,武汉 430040;2.中交二航局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430040;3.海工结构新材料及维护加固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40)
山海高速ZK24+272机耕天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等截面二次抛物线拱桥,拱轴方程式为y=4fx(L-x) /L2,计算跨径L=35 m,计算矢跨比1/5,矢高f=7 m,拱肋高0.8 m,宽0.7 m,中间设3道横撑,横撑截面尺寸为0.5 m×0.5 m。吊杆采用直径32 mm的精轧螺纹钢、YGM 锚头,精轧螺纹钢设计强度σs=785 MPa。行车道板宽为9.4 m,厚为0.2 m,纵梁宽为0.8 m,高为1 m。吊杆之间为跨径2.4 m的连续板。桥面铺装为8~15.5 cm,整个行车道系纵向连续。
1 支架设计优化
原设计行车道系及拱肋采用满堂支架就地现浇,考虑到满堂支架影响路基交通通行,且需要较多的周转材料,支架搭设工期较长,从设计、施工、周转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满堂支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钢管贝雷架+脚手架和型钢少支架+脚手架方案。支架分为行车道系支架和拱肋支架两部分[1]。
1)行车道系支架为钢管贝雷梁支架
桥面板下设置满堂支架,间距为0.8 m×1.2 m,步距0.5 m。底模板采取15 mm竹胶板,下设10 cm×10 cm纵向方木(@300 mm)。支架分配梁采用工20a(主横梁下方@600 mm,桥面板@800 mm),主梁采用321型标准贝雷梁,桩顶主横梁采用双拼工45a,钢管立柱采用φ800×8 mm钢管,基础采用条形基础。行车道系支架设计如图1所示。
2)拱肋支架为型钢支架
底模板采用5 mm钢板,拱肋背带采用2条工20a,间距0.5 m,之间有工20连系;背带下设置工20a立柱,间距2.9~3.1 m,立柱端头设置预埋件。拱肋横撑采用满堂支架,横向间距1.2 m,步距0.6 m。拱肋支架设计如图2所示。
2 建模及验算
1)行车道系采用MIDAS CIVIL2015建立模型,钢管底部采用固结,分配梁中间采用铰接进行连接,即上层分配梁不传递弯矩至下层分配梁[2],贝雷梁采用梁单元模拟,销轴孔连接处释放约束为铰接,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
2)拱肋采用MIDAS CIVIL2015建立模型,立柱底部采用固结,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3)模型计算
模型按照极限状态法进行计算,验算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支架在工作状态下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基础承载力计算 标准组合下,基础承载力即钢管桩所受反力情况,如表3所示。
表1 模板及支架立杆验算
表2 贝雷梁及拱肋支架验算
表3 钢管桩反力图
支架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 m×9 m,则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
结果表明,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 支架搭设及预压
3.1 桥面系支架搭设
确定搭设少支架钢立柱条形基础的位置,清理条形基础内的浮土、泥浆及杂物,安装基础钢筋,浇筑条形基础,并安装预埋钢板。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250 kPa,如实际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扩大基础的浇筑。
根据行车道系底标高与地面标高确定钢管立柱高度,将立柱及其十字劲板、卸荷块、双拼主横梁等提前加工焊接好备用。依据设计图纸安装各少支架部件,并在贝雷架上方铺设工20及10 cm×10 cm方木作为分配梁。双拼主横梁断续焊接在卸荷块上,贝雷架利用适量U型卡板固定在主横梁上,工20分配梁用适量U型卡板固定在贝雷架上,以保证支架整体稳定性。待少支架完成搭设后,在桥面板位置下方搭设脚手架作为桥面板施工支架,铺设10 cm×10 cm方木及木模板作为桥面板分配梁及底模板。为便于人员通行和安全防护,支架结构考虑搭设防护栏杆和安全爬梯,防护栏杆高度1.2 m,采用φ48 mm钢管通过φ60 mm套管固定在支架上。
3.2 拱肋支架搭设
拱肋底模采用5 mm不锈钢板、竹胶板作为侧模、工20作背带、工20作为立柱,工20背带提前在加工厂进行加工并预拼。支架型式为少支架,在行车道系上搭设支架,拱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高0.8 m,宽0.7 m。为保证支架整体稳定,在高度较高位置立柱设置平联。工20立柱与预埋在行车道系中的钢板和工20背带满焊。
3.3 预压
支架预压目的是检验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及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及其他不均匀沉降,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据,得出荷载-挠度曲线,调整预拱度[3]。观测断面设置在行车道系的支点、跨中、L/4、3L/4和特殊位置,每排在模板边缘设置观测点,观测点在支架顶面及基础顶面分别布置;预压荷载为支架承受荷载的1.1倍,预压加载分3级进行,每级加载值为预压荷载的60%、80%、100%,每级加载时,通过测量观测,无异常后进行下一级加载,分级卸载时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4]。
4 行车道系及拱肋施工
4.1 行车道系施工
行车道系纵横梁及桥面板底模及侧模均采用竹胶板,底模下面设置方木,通过顶托来调节高度;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成型,用平板车运至现场,采用25 t汽车吊吊至作业面进行安装;行车道系两跨一次浇筑成型,采用两台37 m天泵从中间向两侧浇筑。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核对检查行车道系上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包括预应力锚垫板、吊杆预埋管及上部支架预埋件等。纵梁预应力采用公称直径15.2 mm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行车道系与拱肋混凝土浇筑完毕,强度达到90%以后、拱架卸架以前将预应力束一次张拉完毕,钢绞线张拉后管道内不再压浆。
4.2 拱肋施工
拱肋模板安装分两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为底模安装,第2阶段为侧模及顶模安装。中间需安装钢筋及吊杆预留管道作业,支架搭设完毕验收合格后,采用吊车从拱脚到拱顶顺序逐块吊装拱肋模板,吊装就位的模板采取加固措施,确保稳定性,上块模板未加固安装前,不得安装下块模板。拱肋0#截面设置2.6 cm预拱度,按二次抛物线分配到各竖立截面。拱肋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筑成型,按左右两条拱肋,从拱脚向拱顶方向两端同步对称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要求任意时刻两条拱肋4个拱脚间混凝土浇筑顶面高差不得超过1 m,以确保支架对称受力。混凝土对称浇筑时必须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上升速度不超过2 m/h,拱脚部位宜放慢浇筑速度。在总体浇筑时间控制上,保证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拱肋混凝土浇筑。
吊杆共计104根,间距L=240 cm,JL32精轧螺纹钢,fpk=785 MPa,采用喷涂银灰金属(锌、铝)防护。拱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后,即可进行吊杆安装,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吊杆的安装、张拉均应以跨中为对称,两根对应吊杆同时进行,吊杆分两次张拉,初张拉完成后即可对支架进行拆除,全桥支架拆除后进行第2次张拉[5]。利用高立柱之间的平联搭设拱肋上张拉施工平台,设置防护栏杆,在平联间搭设简易平台,满铺Φ16钢筋网片,纵横梁下方张拉平台利用跳板在贝雷架支架搭设。
5 支架拆除
拱肋和纵、横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吊杆进行初张拉后进行拱肋和纵、横梁支架的拆除。首先拆除拱肋支架,拆除拱肋支架按照由拱顶至拱脚的顺序依次循环卸落,然后拆除行车道系支架,按照由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先进行卸荷装置卸落,再拆除侧、底模,然后依次拆除模板分配梁、贝雷梁和主横梁,最后拆除钢管立柱及扩大基础。
6 结 语
支架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不仅涉及施工的安全性,更关乎施工便捷性和施工成本。对ZK24+272机耕天桥满堂支架进行优化设计,使支架结构布局更合理,方便现场施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确保了工程如期、安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