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完善标准体系,助力行业精细化发展
2021-03-16
如今,我国已成为眼镜产品的消费和生产大国,眼镜产品及验配质量关系到国民眼健康。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人们的视觉健康提供保障,近几年眼镜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相继提上日程。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其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水平。从长远发展出发,如何充分认识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站位,积极思考完善现阶段标准化建设的之策,成为行业各方人士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以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进一步强化地方标准作用
有关专业人士指出,眼镜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产品和验配服务质量为主线,覆盖各类产品,已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特别是2016年9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推动下,眼镜行业加大了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力度;鉴于儿童消费者的特殊性,增加了儿童眼镜系列标准,使眼镜行业标准体系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2020年11月,在中国眼镜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讲话中指出,眼镜行业是轻工传统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健康服务业,与人民福祉和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全行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4项,国际标准30余项,共建产业集群近10家,有力地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还要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对标国际标准,修订国标行标,制定团标企标,加快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为推动眼镜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行业的高速发展机遇与内部壁垒的挑战并存,制定行业标准,是建构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采访中,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唐小军指出,标准化是眼镜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近年来相关行业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眼镜行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随着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多标准的出台,对于严格行业准则、提高产业效率、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领航作用。
让标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眼镜企业意识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品牌和标准的本质内核,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和产品硬实力建立起来的“护城河”,这一点对于市场竞争激烈的眼镜业来说尤其重要。我国一直在积极制定眼镜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
眼镜企业通过参与、制定或实施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提升知名度和话语权,而且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从而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企业锻造硬核竞争力的一部分。采访中,一位参与过镜片标准化工作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一般起草标准的过程较长,至少在一年以上,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不仅在生产方面可抢占先机,更可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同时,在某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企业有可能将自身的生产参数设定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该项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还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以求达标。对于生产环节来说,一个参数的设定对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通过参与和主导标准的制定,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抢占“制高点”,可以赢取更高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此外,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还可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单位、新产品鉴定或评审、创新试点等项目中,出具自身企业标准化的证明,还可得到相应的国家补贴。
强化协会职能,促进质量共治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采访中,有行业人士指出,作为行业组织的各级眼镜协会(商会),在行业标准建设中应当担负更为重要的角色。2017 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随着新的《标准化法》修订通过,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各级协会备受鼓舞,参与制定团体标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上海市眼镜行业协会围绕“规范行业秩序,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质量共治”的主线,加强行业自律,用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以地方标准制修订为切入口,先后牵头制定完成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494-2010《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和DB31/T 625-2012《眼镜专业、专卖店(柜)服务质量规范》;同时,结合眼镜行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特殊性,编制完成上海市首部团体标准T31/15001-F001-2014《眼镜验配企业技术质量要求》。重点围绕质量管控和质量监管,严格人员要求、操作流程以及各项技术和质量指标,并得到了不少企业的积极参与、贯彻,消费者满意度有所上升,投诉率大幅下降。在对行业贯彻标准的同时,上海眼镜协会还开展了面对消费者的团体标准知识传播,通过系列公益宣传活动,让消费者深入了解视力健康以及如何科学验配一副优质、清晰、舒适的眼镜,提高了消费者对验配眼镜的质量意识。
·在北京市眼镜行业协会的努力下,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归口并发布的北京市《验光配镜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产品质量监督处、中国眼镜协会及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共同起草,多家眼镜企业共同参与,北京市《验光配镜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查,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从事验光、配镜业务的单位,对验光配镜的基本要求、验光配镜流程、配装眼镜包装、标志要求、售后服务要求等提出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北京市验光配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依据《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对武汉市800多家眼镜店进行标准考核,最终入选团体标准的仅21家,入选率为2.6%。据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会长易桃洋介绍,协会一方面组织专家到企业指导,进行不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对符合标准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其目的就是在行业内树立一批标杆企业,以此促进企业的自我提升,推动全省行业在服务质量和验配水平更上一层楼。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眼镜从原来单纯的功能性商品转变为多功能、高附加值的特殊商品。眼镜行业作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行业,正在从传统产业朝向科技与时尚兼具的现代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因此,坚持“标准引领”是实现质量共治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保障行业质量,为此,相关团体标准的出台,为质量共治,创新了多种市场监管模式,也为今后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
据了解,目前一些地方眼镜商(协)会正在积极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发挥协会的组织作用,推进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在充分调动和集聚行业力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眼镜行业发展进程,掀起眼镜行业“学标准、用标准、以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提升质量”的浪潮。
补齐“短板”,完善体系
针对标准化建设中的短板,也有行业人士提出,长期以来,眼镜行业归属于第三类小商品行业,其专业地位和社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与眼科医疗系统相比,更是被排斥于现行体制之外,这是眼镜行业标准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此,重新定位眼镜行业,呼吁政府和权威部门明确划分眼科医疗系统和传统视光产业的职责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眼视光产业标准体系,才是消除标准化建设“短板”的根本之策。
此外,有些标准在制定流程上存在缺陷。不少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以往多数的行业标准只由少数人(包括专家或个别企业代表)主导,没有做到面向全行业的集思广益,有的条款和规定已经背离了行业的实际。建议今后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由行业协会主导,在标准起草的过程中采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听取行业人士的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从而实现“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在标准初稿出台后,应面向行业和社会公开征集反馈意见,公示周期尽量长一些,以容纳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眼镜行业应是一个集多专业、多领域、多种技术服务汇聚一体的综合性行业,现有的相对独立的行业标准体系,已经不能全面、科学指导和规范行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展望未来,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叶永和认为,行业标准是各方协商的产物,不可因为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而影响到标准的制订规划,更不可被某些企业所控制。制修订标准的机构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标准化工作,把标准作为科研项目来管理。
一个行业是否需要标准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标准,与这个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总的来说,一个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越高、其核心运行部分中统一而稳定的成分所占比例越大,标准就越容易产生,越容易得到重视,比如食品、药品等。眼镜产品及验配服务,关乎社会大众的视觉健康,更具专业、时尚、信息技术等综合特性,标准与标准化是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前提与基础。可以肯定,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尽管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之路注定不可能平坦,但作为名符其实的民生产业,眼镜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