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3-16张常艳

关键词:牙髓炎根管炎性

张常艳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口腔科 江苏 苏州 215128)

急性牙髓炎是由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其属于较常见的口腔科疾病,临床多表现为疼痛、红肿等症状。如未及时对患者患牙进行处理,将会进一步恶化升级,影响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并且伴有持续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困扰[1]。根管治疗是国际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多次根管治疗可严密地填充根管,起到将死腔消除的作用,但由于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多次开髓,致使患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次法根管治疗则是通过一次性地做好根管筹备、消毒及填充,减少患者来回就诊次数,可避免因多次开髓造成的痛苦,同时可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2]。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苏州瑞华骨科医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7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 例、22 例;年龄28~54 岁,平均(32.51±3.65)岁;试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 例、21 例;年龄27~55 岁,平均(33.05±3.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口腔诊疗手册》[3]中关于急性牙髓炎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为首次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楚,无法配合研究者;近期有使用激素治疗或其他抗生素治疗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之前进行麻醉,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法国碧兰公司,注册证号H20140732,规格:1.7 mL/支)进行局部麻醉,试验组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明确了解患者的根管数目、根管形态、根管弯曲度,以及根管内是否有钙化现象和牙周组织现状等具体病变相关内容,之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去腐,打开牙髓,采用医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清洗髓腔,清洗干净后拔出牙髓,根据确定的工作长度预备根管,待根管完全干燥后,放入樟脑合剂0.5 h,选用合适的牙胶尖配合填充剂插入根管,以测压法进行填充,填充后封闭根管,治疗完成。对照组患者行多次根管治疗:麻醉操作同试验组患者,开髓之后,减压引流,接髓顶,放入丁香油,隔日于患者髓角处放置三氧化二砷失活剂,48 h 后取出,之后采取与试验组相同的方法预备根管,之后在根管中置入甲醛甲酚棉球,嘱患者于7 d 后复诊,无不适则可进行根管填充,填充方法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对两组患者均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①评估治疗后1 年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症状消失,各项检查无不适为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除,各项检查存在轻度不适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②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0 d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评估,分值为0~10 分,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④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样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将离心机速率设置为3 5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例(%)]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治疗后1 年,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52.63%,经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比较(,d)

2.3 VAS 评分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10 d 两组患者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 <0.05;与治疗3 d 后比,#P <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2.4 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后7d 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及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具有发病急、疼痛剧烈的特点,如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牙髓坏死。临床上多采取根管治疗,传统的多次根管治疗方法由于在治疗的过程中需多次使用消毒液,从而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牙周过敏的现象,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预后较差[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管治疗逐渐由多次根管治疗发展为一次性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既可减少患者来回就诊次数,也降低重复就诊给患牙带来的刺激和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整体缩短治疗周期[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 年,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炎症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10 d 试验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提高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周期。血清TNF-α、IL-6 及CRP 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炎性因子,急性牙髓炎患者在进行根管治疗时髓腔与外界接触易引发感染,从而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加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在于,相较于多次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仅进行一次消毒、预备、填充的过程,不需要进行多次开髓,避免了患者与外界环境的多次接触,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概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7]。有关文献指出,牙髓炎的炎症和感染大多属于牙髓范围内,一次法根管治疗可以严格控制并清除牙髓感染源,得到良好治愈效果;而根尖周炎的炎症发展会随着时间逐步扩散,所以导致一次法根管治疗效果远期不够理想[8]。因此在对根尖周炎的治疗使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时,仍需考虑患牙的适合性以及注入长效药物辅助治疗的必要性。

综上,一次性根管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mL)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mL)

注:与治疗前比,*P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

猜你喜欢

牙髓炎根管炎性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