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苏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PⅢP、IV-C、LN 水平的影响

2021-03-16蒋雪花

关键词:卡韦胶原乙型肝炎

蒋雪花,扈 萍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 1.卫生防疫科;2.内科门诊科,上海 201103)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病程半年以上或起病日期不明确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必经阶段。恩替卡韦为临床较常使用的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但部分患者服用后会有头痛、疲劳、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肝瘟”“肝毒”“积聚”等范畴,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头目胀痛、眩晕、咽干口燥,肝苏颗粒为一种中成药,成分为扯根菜、丹参、白芍、茯苓,具有清热、活血、解毒的功效[1]。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苏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 Ⅲ P)、IV 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武警上海总队医院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92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46 例)与观察组(4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4 岁,平均(38.28±8.41)岁;其中男性32 例,女性14 例;病程1~11 年,平均(5.75±1.3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2~65 岁,平均(38.34±8.46)岁;其中男性34 例,女性12 例;病程1~12 年,平均(5.80±1.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的相关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入组前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结果为阳性且持续6 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者;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等其他肝脏病变者;存在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内分泌疾病者等。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25,规格:0.5 mg/片)治疗,0.5 mg/次,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肝苏颗粒(四川古蔺肝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703,规格:9 g/袋)口服治疗,3 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厌食、乏力、肝大、肝区叩击痛等)消失情况,消失率=各项指标消失例数/ 总例数×100%。②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脾超声指标(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并比较,应用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FibroTouch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FibroScan)值并比较。③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静脉血,3 500 r/min 离心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④ 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HA、P ⅢP、IV-C、LN 水平,血样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为86.96%(40/46),高于对照组的56.52%(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8,P<0.05)。

2.2 肝脾超声指标与FibroScan 值治疗后两组患者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FibroScan 值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肝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γ-GT 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血清HA、PⅢP、IV-C、LN 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A、PⅢP、IV-C、LN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肝脾超声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肝脾超声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 <0.05。FibroScan: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 <0.05。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 -GT:γ -谷氨酰转肽酶。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在于乙肝病毒长期对肝细胞造成慢性损伤,引起纤维化介质释放,促使胶原分泌,肝脏细胞外基质过多生成,在肝组织中沉积,对肝脏正常结构造成破坏,重建肝脏组织结构,最终导致肝纤维化。恩替卡韦常被用于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疾病治疗,但由于停药时会出现肝脏病情加重情况,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限制性[4]。

中医认为湿热毒邪、气滞血瘀、肝郁阻络为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脏疏泄过度则出现胁下胀痛,肝血虚则会胁下痞块,应以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散瘀为主要治疗原则[5]。肝苏颗粒中扯根菜可健脾平肝,丹参可清热解毒,白芍可活血利湿,茯苓可降酶利胆,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疏肝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有研究表明,肝苏颗粒可通过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肝内新生纤维吸收,进而保护肝脾[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率高于对照组;门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FibroScan 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肝苏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FibroScan 值水平与肝脾指标。

血清TBIL、ALT、AST、γ-GT 均为检测肝功能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增高,常表示机体肝功能出现损伤。血清HA 主要由肝脏的间质细胞合成及分泌;血清LN主要分布在血管壁和胆管壁,肝细胞的破坏可引起肝组织中HA 和LN 的积聚,导致肝纤维化;血清P ⅢP 是Ⅲ型胶原的前体,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最为显著;血清IV-C 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IV-C 合成的增加,细胞基膜的重塑也随之增加[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扯根菜中包括黄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不仅能够起到保肝作用,还具有抗病毒、降血脂、利胆退黄等作用,苯丙素类还可通过增加前列腺素E2 的产生对干扰素-α 的大量分泌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纤维化进程[8]。有研究显示,肝苏颗粒能够将氧自由基清除,对间质胶原蛋白合成进行抑制,有利于肝胶原纤维降解,充分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9]。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γ-GT、HA、P ⅢP、IV-C、LN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肝苏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综上,肝苏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调节FibroScan 值水平与肝脾指标,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表3 两组患者血清HA、PⅢP、IV-C、LN 水平比较(,μg/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HA、PⅢP、IV-C、LN 水平比较(,μg/L)

注:与治疗前比,*P <0.05。HA:透明质酸;P Ⅲ P:Ⅲ型前胶原肽;IV-C:IV 型胶原;LN:层黏连蛋白。

猜你喜欢

卡韦胶原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胶原ACE抑制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