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归巢儿童”真正回家

2021-03-16刘兵

青春期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归巢奶奶儿童

文/刘兵

案例情况

婷婷(化名),女,10岁。孩子的父母介绍说,婷婷平时在家学习不够主动,总是不想做作业,只想出去玩。周六晚上,孩子突然离家出走,后来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前往常熟的卡口处被民警发现,这才联系到了家长。

跟婷婷沟通后,了解到其离家出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父母要求她写作业,但是她不愿意写。二是爸爸时常打她。三是她自己想出去玩。四是想奶奶了,想要去找奶奶。

随后在与婷婷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婷婷出生3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工作,4岁之前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基本由奶奶照顾。读幼儿园期间,寄养在安徽老家的亲戚家。一、二年级时被接到常熟读书,仍由奶奶照顾。三年级开始,爸爸觉得婷婷成绩不好,于是把她接回自己身边,并转学到张家港。一开始奶奶也跟过来照顾婷婷,但从四年级开始奶奶就回到常熟照顾爷爷去了。妈妈由于平时工作忙,跟婷婷沟通少,教育的担子落在了爸爸肩上,他格外重视婷婷的学习,也比较严厉,有时候会因恨铁不成钢,动手打孩子。

成因分析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婷婷原先就是一名“留守儿童”,直到三年级,爸爸发现她学习成绩不理想,才想办法让其回到自己原生态的家,成为了一名“归巢儿童”。而对于婷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愿意写作业、想要出去玩、离家出走等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父母错过孩子的“依恋关键期”

孩子的“依恋关键期”是出生后6~18个月。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如果对孩子施以积极的抚养行为和正确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更亲近父母,为今后理想的亲子关系打下良好基础。而婷婷从3个月后便交由奶奶照顾,她跟父母的“链接”也从此断开。婷婷怕被爸爸打而逃离,想去找奶奶,这是“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的一种表象,以致形成了婷婷跟奶奶亲,而跟自己的父母好像是陌生人一样的怪现象。这种孩子跟父母“依恋关系”的“修复”,在后期还是很难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父母错过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3~10岁是孩子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都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培养,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婷婷上幼儿园时被寄养在亲戚家,亲戚对她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未作出严格的要求;一二年级虽然在奶奶身边,但从婷婷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这个时期婷婷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未能较好地养成。这也是婷婷怕做作业的原因之一。

3.父母的弥补方式出现偏差

“我渐渐明白,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句歌词,道出了多少成长的辛酸。当婷婷的父母猛然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开始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先是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又日日亲自督促其学习。一方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物质需求。殊不知,父母这样的弥补方式恰恰出现了偏差。父母该补的不应只是物质上的缺失、学习上的高压,而是跟孩子之间错过的众多美好回忆。

解决方式

针对“归巢儿童”已经错过的“佳期”,作为父母越早觉察,越早调整,也就能更快地弥补。

1.给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对于“归巢儿童”而言,回到自己家就好像在“做客”。他对这个家没有归属感、亲近感,他会感到很陌生。为此,孩子“归巢”后,父母首先要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各司其职,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家里的事情,每个人都参与;父母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做好父母该做的事情,不能仅仅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家也变成了学校;父母要讲民主,对于家中的一些决定,要多让孩子参与讨论,尊重孩子。这些可以慢慢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的一份子,慢慢爱上这个家。

2.父母要把爱“说”出来

作为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式家长”所表现出来的往往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所以,“归巢儿童”在很多时候是无法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的,甚至他们会认为父母根本不爱自己,自己是被父母所“抛弃”的。

为此,孩子“回巢”后,父母需要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可以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常给孩子温暖、有力的拥抱。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另一方面,父母用这些实际行动来证实对他们的爱,从而逐步消除内心的隔阂。

3.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更是拉近亲子关系的一剂良方。父母应调整自己的工作,留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做作业时,应重习惯、轻对错,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父母在孩子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再给孩子布置另外的作业。

陪孩子做游戏时,应重情感交流、轻游戏成败。可以是亲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也可以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有意义的游戏。但游戏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更多的体验,存储亲子间更多美好的瞬间。

4.给孩子做榜样,注重正面管教

“归巢儿童”回家后,往往会带回一些不良习惯,如没有礼貌。一部分父母会因为愧疚心理,对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宽容”,听之任之,这会使孩子的不良习惯无限生长。另一部分父母采用的方式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之前没有教育好孩子,现在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加以管教,要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为此,会对孩子格外严厉,想立刻把孩子的不足改正过来。有的父母甚至会打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更大的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越变越糟。

显然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作为父母,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应当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多学习“正面管教”的理论和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学会温和地去引导孩子,解决相关问题。

5.以心唤心,修复感情

“归巢儿童”回到了自己的家,但他们的情感往往还会留在原来的“家”或“人”身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上的对接和归属,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话等方式维持原先的情感联系,双休日有空就回“家”看看;也可以把原先的情感连接人接到家中,暂时跟大家住在一起,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实现孩子的情感转移,一方面父母可以尊重原先家庭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当面否定,以达到与孩子一致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在原先情感连接人的帮助下,把孩子的情感进行转移。父母通过尊重、接纳前者情感的方式,来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从而逐步修复亲子情感。

当然,这样的过程不是短期的,而是需要父母花费比缺失时间更多的时间来修复。但只要坚持下去,方法得当,以心唤心,“归巢儿童”必能早日真正“回家”。

猜你喜欢

归巢奶奶儿童
躺平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小巷
奶奶驾到
秋江的晚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家也有奶奶等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