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教学改革
——基于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分析
2021-03-16王功琪杨芸碧
王功琪 杨芸碧
(安顺学院数理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暂行办法》规定:2014年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生和全日制师范硕士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均应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1]。这就意味着师范生不再拥有一毕业就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待遇。教师资格考试充当着新时期对一名合格数学教师新要求的风向标[2]。如何才能让师范生在这一考试中凸显优势,提高笔试通过率,成为各个高师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以下称《学科知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之一,科目涉及内容广泛,很多考点来自《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称《教法》),学好《教法》是《学科知识》过关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近三年初中《学科知识》的考试真题,了解考试趋势,提出《教法》教学改革设想。
1 试卷分析
本次分析主要对2017、2018、2019三年的试卷进行分析,每一年有上下半年,初中、高中四套,但同一时段的初中和高中试卷大抵相同,只是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道题的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近三年《学科知识》(初中)卷上、下半年共六套卷子。
《学科知识》(初中)考试大纲提到,本科目考查的内容包含有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三年六套试卷的分析,大致了解考试的一些趋势。这几年的题型及分值分布大致如表1:
表1 各年度题型表
从表1可以看出,每年考试分值和题量都是150分17个小题,选择题占26%,非选择题占74%。题型和分值稳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备考。
从所考的题目看,考点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解析几何、数学史、数学教材教法、数学史等课程,而《教法》这门课程包含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以及中小学数学内容,如表2所示;从表2看,《教法》考查内容所占比重较大,每年都稳定在50%—60%之间,只有2017年下半年例外,可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考试的成败,因此应该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
表2 各年度各知识所占比重图
《教法》包含中学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等,这些知识的考查主要分布在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教学设计题等题型,其中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占的比例最大,从表3可以看出来,因此加强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成为学习的重中之重。
表3 教材教法知识考查题型及分值
通过表4总结归纳发现,课程知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学数学知识的分析;教学知识主要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概念教学、命题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数学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涉及中学数学内容主要是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以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表4 教材教法知识点考查汇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试题的命题立意,体现着教师资格国考“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化导向”的命题原则[3]。要让学生认真学好大学的数学基础知识,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掌握数学教学理论,知道历史上的重大数学事件及其人物、熟练教学实施才能顺利通过《学科知识》。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教法》应该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
2 《教法》教学改革设想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基本上关注到教师素质结构的各个层面,教师资格考试顺利过关的本专科学生,基本上能满足今后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说他们的教师素质达到合格水平[4],美国学者苏尔曼将教师素质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而专业知识又分为教学知识、专业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生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科目的考查内容包括数学学科知识、数学学科教学能力以及中学数学课程知识,而包含此类知识最多的《教法》,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2.1 内容改革
本门课程涉及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课程标准,各类教学基础理论等等,虽然内容涵盖面广,但是课时少,只有72课时,而且地区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娴熟的教学技能,养成良好的教师素质。随着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无论是从研究的视域还是教师选拔的角度来看,教学能力在专业发展历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变迁特点在教师资格国考中也体现了出来[5]。因此将本门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可将本门课程分为:数学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数学课堂技能训练等几个模块,由擅长各个模块的老师执教和指导,让本门课程发挥培养学生师范技能的最大作用。各个模块的知识如表5:
表5 改革后的《教法》内容
2.2 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教法》的教学基本上是讲完理论再让学生试讲,学生感觉到教学理论空洞,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很难用上,从而对《教法》不感兴趣。但教师资格证国考以来,这门课程逐渐得到重视,因此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紧紧围绕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每上一个专题之前,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出示本专题在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出现过的题目,让学生觉得学习本节内容很有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教学技能,采用角色调换教学法。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上台进行面试模拟,然后生生互评、老师评析;甚至让学生自己准备面试题目,课堂上模拟当考官对同学进行考查。分析教学设计案例之后,让每个学生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上台说明自己如何设计以及设计意图,然后再进行试讲。通过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从出题方式上看,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题多呈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问题,在数学教育课程教学中,应多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5],因此,本课程教学中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讲完相应理论后,课堂上应该出示一些教学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3 教学评价改革
以往对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偏重于教学能力的考查,理论方面所占比重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处理是考试就背,考完就忘。而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学生不仅在本门课程中习得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充分理解掌握教学理论,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数学教学问题。那么考核时,应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增加教学情境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题目的设置应该保持与教师资格证的考题风格一致。教学评价应该从课堂表现、课外表现,考勤、笔试几个方面(如表6所示)。
表6 考核情况表
2.4 课后延伸
本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靠课堂几十分钟无法实现形成很好师范技能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忙起来”,课余时间安排一些技能方面的训练,比如面试模拟,教学设计研习、课堂教学实验、板书等。为了达到很好的监督,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一篇板书作业、面试题目和面试视频;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各种技能的试讲和教学理论的学习,比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除了结合实际内容理解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识记,为了监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提高教师资格证的过关率,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背诵,课堂上教师再抽查各组的识记情况。由于是大班教学,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试讲点评,更多的锻炼须在课外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试讲阶段,要求学生先对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好教案,然后到微格教室进行模拟试讲,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撰写试讲记录上交,优秀的组将得到在课堂上试讲,教师对试讲过程进行评价与指导,其他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这样做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试讲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资格证国考通过率。
2.5 教师队伍建设
想让本门课程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应该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良好、肯于钻研的、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历年考试的趋势、研究考试内容,编制题目、建立与教师资格证有关的试题库,比如面试题、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等,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习后进生进行监督与帮助。
3 总结
无论怎样改革,都应该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6]的理念指导课程的教学,处于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师范教育,学生目前最需要的是教师资格证和教学技能的提升,那高校师范专业的教学除了坚持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外、专业教育就应该以提高他们的师范技能和获得教师资格证为主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