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类型和价值

2021-03-16许浩张宇婕杜丙旭

广东园林 2021年1期
关键词:版画风景园林园林

许浩 张宇婕 杜丙旭

XU Hao*,ZHANG Yu-jie,DU Bing-xu

清朝我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阶段,建造活动频繁,造园技艺精湛。康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达到高潮,以圆明园、清漪园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以及民间财富不断积累,清代私家造园活动遍及全国,尤以扬州、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为盛。同时,各地风景资源也得到大量地开发,如杭州西湖、南京栖霞山、扬州蜀岗三峰等,均成为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

在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绘画活动较为活跃。清廷设置了如意馆、武英殿等专事生产宫廷绘画和版画的机构,广招人才,奉旨作绘。各地方文人画家创作热情高涨,民间刊刻技术发展成熟。基于上述原因,清朝以风景园林为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描绘精细、内容多样、形式不一,记载、表现、传播了清朝园林名胜的地理环境、景观面貌、空间格局等内容,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与艺术价值。

目前,已有学者利用各类型园林绘画开展园林史的相关研究。高居翰[1]、许浩[2]等分别以《止园图》《环翠堂园景图》等古代园林绘画个案为例,对图中的园林进行了解读与分析;黄晓[3]以《寄畅园五十图》为例,探讨了园林绘画对于园林史研究的价值及应用;王毅[4]从古典工艺美术作品的角度展开,探讨了其与古典园林的关系;许浩[5]梳理了江苏地区园林图像并提炼了其风格特征。但相关研究多为园林绘画的个案研究,尚缺乏对于清朝园林绘画整体性、系统性的梳理与探讨。本文根据绘画的主题内容、材料与来源不同,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分为宫廷园林绘画、地理志插图、民间园林水墨绘画、游记类园林绘画4 种类型,从发展变化、主题内容、媒介材料等方面展开分析,初步梳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探讨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价值。

1 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

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数量庞大、内容与形式多样。根据各阶段风景园林绘画的数量、媒介材料、主题内容,大致可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分为3 个阶段。

1)清初至康熙、雍正时期是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宫廷画师创作的园林绘画以皇家园林为主题,尽管数量不多,但是描绘细腻、技法精湛,保存了当时宫廷造园的景观特征。康熙初年由内务府下武英殿造办处承担刻书任务,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设武英殿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殿版书插图逐渐成为重要的宫廷园林绘画类型[6]。地方上,私家造园与公共园林营造较为活跃。文人画家因景作绘,创作有以私园与公共园林为主题的园林绘画作品。

2)乾隆时期,园林绘画发展达到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皇家园林建设到达了高潮。乾隆元年(1736 年)清廷设置如意馆专职受诏作绘,武英殿也迎来其发展繁荣期。私家园林的营造与风景名胜的开发愈发兴盛,江南地区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成为园林名胜荟萃之地。地方民间文人画家和书坊刻工以水墨画和木刻版画插图为媒介,绘制了众多以江南园林名胜为主题的风景园林绘画。

3)嘉庆时期至清末,园林绘画逐渐进入衰退阶段。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的营造较少。嘉庆之后,殿版画逐渐走向衰落,宫廷绘画和版画的质量与数量大幅下降,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宫廷园林绘画作品。杭州、扬州、苏州、金陵等地造园依旧兴盛,广东、上海等地的风景名胜得到开发,地域画派主导了地方园林名胜绘画的创作。随着人口增加、交通发展,出现了一批带有自传、游记性质的版刻园林名胜插图。

2 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类型

2.1 宫廷园林绘画

清代康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成就突出,宫廷画师以皇家园林为主题绘制了一批宫廷园林绘画。清朝最早的宫廷园林绘画当属以避暑山庄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康熙年间,内阁学士沈嵛受诏绘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在康熙五十年(1711 年)内务府将画作刊印成上下两册的《避暑山庄图咏》,之后又刊刻木版画《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意大利传教士马里奥·里帕将其镌刻成铜版画《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7]。此外,王原祁、张若霭、方琮、钱维城、冷枚等宫廷画师和翰林画家按诏命以“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七十二景”为主题创作了多幅避暑山庄绘画作品(表1)[8]。

表1 避暑山庄绘画作品

图1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图》—《坦坦荡荡》

随着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集群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三山五园”①三山五园:一般指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为主题的宫廷园林绘画。其中,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圆明园原为雍正皇帝作为皇子时的赐园,其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之后,乾隆皇帝继续营造圆明园,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0个景点,分别赋诗。冷枚、唐岱、沈源先后受命绘制圆明园景图,于乾隆九年(1744 年)完成四十景图的绘制。画作配以雍正皇帝所书《圆明园记》和乾隆皇帝所书《圆明园后记》,以及汪由敦所书的乾隆皇帝御制《四十景题诗》,合成《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全册为左诗右图的形式,画幅为64 cm×65 cm,绢本彩绘,采用工笔界画技法,对园内的格局、建筑、植被、水体、筑山置石等要素表现得非常细致。乾隆十年(1745 年)武英殿刊刻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图》,由沈源、孙佑绘制底稿,收录乾隆皇帝所作的诗文,由鄂尔泰、张廷玉等作注[9]。该图的构图、视点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相同,建筑物也基本类似,唯有背景山脉有所不同(图1)。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如意馆画师伊兰泰等以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为主题,绘制了西洋楼图画底稿。五年后由内务府造匠处将其镌刻刊印成铜版画,总计20幅,称为《西洋楼铜版图》。图中内容为西洋楼立面透视图,对建筑细部刻画入微(图2)[10]。

由于清代前期营造的皇家园林面积广阔、景点众多,宫廷园林绘画大多采用多景图绘制的方式,每图围绕一个景点而作。然而也有采用全景式构图的长卷绘制形式。例如乾隆年间张若澄奉诏绘制的《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图卷纵28.7 cm,横427 cm,纸本设色,笔法兼工带写,有一定的水墨写意画趣味。

康熙、乾隆皇帝都曾数次南巡,并命宫廷画师绘制长卷《康熙南巡图》与《乾隆南巡图》各12 卷,记录清帝出京巡幸的盛况和沿途的景观与风土人情。《康熙南巡图》由王翚、杨晋等画师于康熙三十年(1691 年)绘制,每卷纵67.8 cm,横15.55~26.13 m,绢本工笔设色,描绘了南巡途中的园林名胜景色(图3)。《乾隆南巡图》由画师徐扬绘制,先后绘有绢本、纸本各12 卷。这一系列长卷,描绘了康乾南巡所经过的城池、河湖、名胜、山川、私家园林、寺庙等,笔法细腻,场景宏大,刻画精微,是宫廷画中的巨制,具有珍贵的园林史料价值。

2.2 地理志插图

清廷重视地理志的编篡与刊刻工作,以各地方名胜山水为主题,刊刻了一批地理志书插图[11]。其中,由武英殿刊印的风景园林版画插图被称为“殿版画”,刻绘精细生动,是清朝宫廷版画精品。

雍正年间最重要的宫廷园林版画是刊刻于雍正四年(1726 年)的《古今图书集成》插图,该志由陈梦雷、蒋廷锡等负责编纂,铜活字印本。其中《山川典》收录有山水风景舆图多幅,手法写实,刻工精湛,是当时的山水名胜版画精品。

乾隆时期,清廷刊刻的地理志书数量较多,其中有一批以离宫、行宫建筑园林为表现对象的版刻插图。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刊刻的《钦定盘山志》中,有四十余幅木刻版画插图描绘了盘山风景和盘山行宫建筑;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刊刻的《钦定热河志》中,不仅有避暑山庄总图和七十二景分图,还包括承德的寺庙、城隍、行宫等128 幅木刻版画(图4);乾隆五十年(1785 年),武英殿刊有《钦定清凉山志》,其中的版画插图以五台山园林名胜为主题,镌刻技艺高超。

各地方官府编纂的地理志书旨在表现地方山川胜景、园林名胜和风土人情。浙江巡抚李卫于雍正九年(1731年)篡修《西湖志》,内含四十余幅以西湖景观为主题的木刻插图。乾隆时期赵之璧撰有《平山堂图志》,其中有132 幅图版,描绘了扬州蜀岗至瘦西湖沿岸的园林名胜[12]。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陕西巡抚毕沅编篡《关中胜迹图志》,其中木刻插图描绘了陕西的山川名胜景观风貌[13]。

图2 《西洋楼铜版图》—《海晏堂西面》

图3 《康熙南巡图》中的金陵名胜弘济寺

2.3 民间园林水墨绘画

2.3.1 私家园林绘画

清朝扬州因漕运、盐业的发展,大量盐商在此定居经商,争相营造私宅园林。这也催生了一批围绕扬州私家园林而创作的绘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由晚清扬州画家王素所作的《棣园全图》(又名《棣园十六景图册》)。其纸本设色,包括了《絜兰称寿》《沁春寻景》《玲珑拜石》等16 幅以棣园内不同景致为主题的水墨画,画风较为写实,兼有文人画用笔的意味,格调清秀典雅。

清朝苏州的私家造园活动十分普及,风景名胜众多。康乾南巡均途径苏州,不仅促进了苏州的风景开发,还提升了苏州园林名胜的知名度。苏州私园在园主的营造下,成为文人墨客相聚交往之处。围绕归园田居、沧浪亭、绣谷等私家园林,产生了许多具有强烈文人色彩的私家园林绘画。康熙年间,柳遇应邀以归田园居主堂兰雪堂为焦点而创作的《兰雪堂图》,风格瑰丽,色彩明快,刻画细微;苏州画家上睿以绣谷为主题,采取了工整严谨的界画画法作《绣谷送春图》;王翚绘有《沧浪亭图》,画面采用高视点全景式构图,用墨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充分发挥了浅绛山水画的特色(图5)[14]。这些画作多以横卷为主,绢本或纸本上色,以园内主体建筑为焦点展开,不仅呈现了园林空间构成,同时渲染了园林的人文氛围,烘托出园主的精神追求,且各具风格特色。

道光年间,张崟赠与园主潘曾沂的画作《临顿新居第三图》为此时期苏州园林的代表性绘画长卷。该图以凤池园园景为主题,纸本设色,纵24 cm,横200.5 cm,采取高视点和散点透视的方法,将凤池园的建筑、池沼、山坡等巧妙搭配组合进长卷的画幅之中。

2.3.2 风景名胜绘画

清朝江南地区的扬州、常熟、杭州是风景名胜荟萃之地。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左右的工笔设色水墨画《江南园林胜景图》共计42 幅,均以扬州名胜景点为主题。晚清时期,以瘦西湖一带名胜集群为题材的创作成就比较突出:画家裴愷作有图轴《熙春台消夏》,杨昌绪作有横披《邗沟昏月图》,李墅作有团扇页《五亭桥图》,陈康侯作有扇页《大虹桥图》。扬州园林绘画形式进一步多样化。

常熟境内的虞山风景秀美,清初大画家王鉴作有《虞山十景册》,纸本册页,共有十开,每幅纵18 cm,横25.6 cm,笔法圆浑有古意,是清初山水画中的精品(图6)[15]。清中期以后,虞山十景扩大为十八景。清末画家吴谷祥绘有《虞山十八景册》十八开,每幅纵27.2 cm、横28 cm,用笔用色有清逸之感。光绪年间刊刻的木刻版画《虞山十八景画册》,除个别名称有所变化外,绘制技法和刻工也较为粗糙。

清朝杭州的园林名胜绘画围绕西湖景观和人物活动展开。雷峰塔是西湖边重要的制高点与视觉焦点,更容易成为创作的主题。以其为主题的水墨绘画有刘度《雷峰塔图》、蓝深《雷峰夕照图》及施文锦《雷峰夕照图》[16]。

2.4 游记类园林绘画

清中后期,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些文人仕宦喜好游历山川风景,并以其经历写作游记自传,创作成一种新的风景园林绘画类型—游记类绘画。《鸿雪因缘图记》为清朝内务府旗人完颜氏麟庆编纂,刊刻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主要是记录其身世和游历见闻。全书分三集,每集80 幅插图,由汪春泉等人绘制,画面为各地的园林名胜,画风较为写实,是重要的园林史料(图7)。《泛槎图》始刊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金陵张宝以其一生游历为线索绘图并编纂。该图集为纪游体图记,前后共编有6 卷,绘图103 幅,由上古斋张太古镌刻。书中绘图以所见山川名胜为主题,仿照名家笔法,构图绝妙,画艺精湛,镌刻手法高明,是当世代表性的山水木刻版画。《西樵游览记》为晚清刘子秀所撰,全书共9 卷,为道光年间刊印,主要记录西樵山的山川名胜景点和刘子秀的游览感受。其中刻绘有大科峰图、东四峰图、狮子洞图等木刻插图多幅,多为双面连式,描绘了西樵山各个名胜的山脉走向、建筑形态、瀑布流水、植被田野等景观面貌(图8)。

图4 《钦定热河志》—《水心榭》

图5 王翚《沧浪亭图》局部

图6 王鉴《虞山十景册》—《西城楼阁》

3 清朝园林绘画的价值

图画是历史信息记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陆机(261—303 年)曾言:“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其论述表明,文字与图画互补,方能传达完整的意义。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对研究清朝园林历史有3个方面的意义:1)园林绘画是园林营造相关信息的主要载体,绘画作品作为具象的图示,反映清朝园林的地理环境、布局结构、空间要素和活动场景等内容。2)园林绘画本身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反映园林客体对象的信息,而主观性则是由文人或画师,通过绘画体现出艺术表现、精神寄托和情绪趣味等特征。3)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是当时园林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与载体,是不同园林地域文化相互影响与传承的手段。对其进行梳理与研究,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界对清朝园林历史的认知。

此外,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在园林景观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也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1)在历史园林景观的呈现方面,有助于建立更加完整的风景园林图像呈现系统,给我国古典园林保护注入新的活力。2)绘画视觉呈现方式折射出社会对园林与景观的观念与认知,对园林绘画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风景园林景观及地域文化脉络特征,促进园林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图7 《鸿雪因缘图记》—《康山拂槎》

图8 《西樵游览记》—《观翠喦图》

4 结语

本文聚焦于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按照4 种类型进行了梳理,系统呈现了其总体脉络与主要内容。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与园林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为发展、鼎盛及衰退3 个阶段。在描绘内容方面,既有位于京城内外的皇家园林,亦包括巡幸路线上的行宫园林,以及众多的私家园林和风景名胜。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涉及水墨、版画两大类媒介材料,大多散见于图咏、方志、书籍中。作为单个的作品,这些历史绘画大多不具备重大的艺术典型性,甚至也不是作者代表性的作品。然而,作为历史园林的记录,其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图景,反映了鲜明的园林营造技艺与时代特征。

由于清朝园林数量众多,内容庞杂,本文仅列举出各类型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梳理。随着典籍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将会有更多的园林绘画被逐渐公开。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将极大地推进我国古代园林史的研究。

猜你喜欢

版画风景园林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版画作品选登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