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2021-03-16王宏刚
王宏刚
摘 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的行业管理职能,减少微观干预,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的自主权,将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的医疗保障项目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各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承担医疗保障具体事务的管理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卫生服务行业管理职能与医疗保障行政管理职能合并,探索建立健康保障大部门体制.
关键词: 卫生服务 医疗保障 管理体制
分类号:R197.1
中国在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是比较分散的。放眼当下,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上升,老年化的时代到来,中国正不断面临着新增的政策难点,其中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出现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加快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卫生服务存在的潜在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卫生服务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大都是因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到达转折期,致使发展速度与现阶段卫生服务的衔接不对口。在此期间,各种问题的突显,暴露出卫生服务领域的短板,这些短板和不足之处,都属于卫生服务现状潜在的问题。
1.卫生服务内部管理灵活度不足
首先,卫生服务管理方式冗杂繁琐。现有的管理制度是按照以前的制度沿袭而来,由于地理因素和环境影响,导致管理模式分散,不利于集中化的管理。无法实现集中化的管理,致使上层管理人员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各区域的卫生服务现状,也就无法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
其次,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出现需要向上级报告的问题时,由于内部管理的繁琐运行模式,需要一层一层逐级向上的信息传递模式,受制于管理等级的制度的掣肘,医护人员不能够及时经行救助时有发生。
2.资金分配不合理
资金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对卫生服务现状的了解程度不足,对于资金如何使用,用在哪一方面就成了一个难题。根据有效的反馈信息,合理分配资金,把需求落到实处,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协调卫生服务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3.卫生服务相关人才紧缺
卫生服务领域缺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培养不到位,这需要政府发力,加强高校宣传和建设,培养更多优秀杰出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只有解决好人才问题,卫生服务的可持续性才能得到保证。除此以外,还需要适当调整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让人们心甘情愿的留下来,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造成人才流失地现象,这就需要政府,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
二.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与平衡医、患、保三方关系
医、患、保三方主体如下:
医:医疗服务提供方
患:参保方和服务利用方
保:医保基金管理方
1.针对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职责是为需要医疗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与医保基金管理方沟通协商,在医疗服务量和均价格制度方面维持均衡等。由于医在三方关系中,属于供给的一方,主动权是很大的,因此,在与患者的关系中,出现摩擦的概率也较大。
2.针对参保方和服务利用方:即患者,也就是三方关系中的消费者。患者是三方关系形成的核心,另外的两方机构的建立皆在患者这一方。患者作为需求者,是三方关系中,比较弱势的一方,客观的说,对于维持患者和医、保两方的平衡,是一个难点。
3.医保基金管理方:处于关系的第三方,以确保患者所缴纳的保费数目。医保基金管理方和患者的关系中同样处于强势的一方,具有买方垄断地位。
从上述的三方关系中,可以看出其主要形式是两个强势的机构对一个弱势的群体,这样的关系持续发展下去,矛盾是必然的结果。患者在面对两个机构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等,不清楚市场的运转,不了解价格机制等,造成了“看病困难”和“看不起病”两大民生问题。
在这样的现状下,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就得以体现,为平衡弱势的一方,促成矛盾的化解,就需要由政府设立制度以保障人民的切实利益。因此,仅仅是建立保障制度还不够,还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三个原则,要让人民信得过,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才有意義。地基打好,在未来的发展中,三方关系才会更坚固。
三.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融合趋势
卫生与医疗服务改革以来,政府积极发挥其职能,使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到现在,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并且展现出了交融的趋势。
首先,国家开始设立卫生与保障相关的部门,着力于卫生服务领域和医疗保障管理的相融合,打造更符合现代化的体制,方便统一管理和监督。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管理体制中出现的冗杂繁琐现象。
其次,将医疗保障筹资和医疗保障服务提供分开,并逐步形成单独的管理体系。不继续使用一揽子的方式管理的作法,使得医疗保障管理更为细化,分工明确,效率大大提高,解决了机构庞大而导致的尾大不掉衍生出的种种困难。
然后,重视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让缺乏医疗资源的农村,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福利。针对于农村一些医疗不够发达的地方,这个政策的实施,无疑是一种挑战,从零到有,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也表明在这个阶段,实现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整合是必要的。
四.深化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统一化改革
由历史的实践可以得知,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的分散化,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生活,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促使两个机构进行一体化的改革。
1.深化改革观念和意识:意识决定形态,树立改革的观念和意识,有利于在深化改革的途中,不间断的学习和探索新的形势,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除此以外,对于领导者和医务人员的培养、管理和考核也需要落到实地,成熟的管理体制应具备公开化,透明化。
2.政策主导,协调发展:医疗保障机构应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深化。将原本碎片化的管理体制,逐渐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联合机构,共同谋求和谐发展。
3.积极创新,完善服务:卫生服务中针对服务方式,可提供更人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如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安排活泼开朗的年轻医务人员与之沟通和交流,询问具体需求,以便精确服务。总的来说,保留现有的精华,去掉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大胆创新,形成更具有前沿性地管理体系,致力于完善短板和不足之处。
4.多种模式,循序渐进:不拘于一种模式统领,谋求多样化发展,如把医疗保障机构分级,并开始医疗保障的事务具体化,由上至下,逐层改革。
5.调动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如适当补贴医务人员,开展内部交流会,可以凝聚团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加强深化改革的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管理体制都各有不足之处,要实现卫生服务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难度较大的,因其涉及到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和群众,所以在落实到实地时,要注意三方关系的平衡,按照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需要分开管理的就进行细化,需要整合到一起的就统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促进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得以早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延中,单大圣.关于推进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33-36.
[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立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郝时远,王延中.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299050118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