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退耕还林后期林地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021-03-16由建国冯雪雷
由建国 冯雪雷
摘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方式,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达到质量标准,需要加强后期林地管理,实现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为提升我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夯实基础。但是从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来看,其后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林地的利用价值、发展前景和综合效益,对此,应针对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推进林地管理的顺利开展,为提升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的对策思考进行深入研究,希望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退耕还林;林地管理;问题;对策
分类号:S725
引言
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全面推进过程中,林地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对退耕还林成效起到关键性作用,需要相关人员从长远角度出发,不断探索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此推动我国退耕还林工作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应加强农村生态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开辟新路径,在保证当地经济因退耕不减收的情况下,促进退耕还林后生态稳定发展,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林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通过正确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并且充分发挥林地管理的最大作用,推动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稳步前行。由此可见,林地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退耕还林的概况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地方生态环境现状,有计划对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进行改造,并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因地制宜的进行植树造林,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问题,保证地方生态持续稳定的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两部分内容。
退耕还林是我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改造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有效路径,一般退耕地域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大部分退耕地域年度降水量較低,直接影响当地的耕地收益,还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力推进,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惠民工程,对我国生态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当前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薄弱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意识薄弱,管理粗放,影响林地苗木的存活率。退耕地的农村群众缺乏对苗木主动管理的意识,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苗木管理中,导致林地杂草丛生,影响目的树生长,退耕造林地成效较低。退耕还林工作往往退耕林地后期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重退耕、轻管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退耕还林的整体效益。
2.复耕问题
一些农村群众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因为农民的认知不够,在退耕还林后出现复耕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很多退耕户单纯的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只是表面工作,只种树不退耕,导致复耕问题频发。因此,在退耕还林后如何保证林业管理落实到位是重点研究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的发展趋势,将提升农民经济收益作为重点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劳动力转移,确保劳动力与所分配工作岗位更加匹配,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满足农村的生活需求,为高效解决复耕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三.针对林地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管理的思想觉悟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需要所有农民的积参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退耕还林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并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管理的思想觉悟,对提升林地管理的整体水平起到积极意义。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重视林地管理的宣传工作,以党的政策作为向导,保证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林地管理积极性,从长远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协调好林地管理与其它产业的经济矛盾,通过加强对林地管理工作的宣传,并且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经济补偿法律规章,采取股份合作的经营模式,保证林地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从而避免林地复耕等问题产生。另外,要为农民开拓更多致富方法和技巧,使农民的生活品质发生本质性改变,促进农村当地经济的良好发展。
2.创新生产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在保证农田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做到生态优先,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退耕还林的实际效果,鼓励农民种植品种优良的植物,或者发展林药间作,林牧间作等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退耕还林的固定模式,推动其朝新方向发展,使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对退耕还林效果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因此,创新生产模式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民可以将自身优势展现出来,不断分享自己的生产经验和见解,实现林、牧、果、药的协调发展。通过创新生产模式,改善农民种植习惯,这样有助于增强农民的经济收益,对退耕还林复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性,大大提升了林地果树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当地劳动力的转移,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因而,为了保证退耕还林地区的稳步发展,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对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林地管理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对我国农村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是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实现退耕还林的预期目标,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退耕还林全过程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为推动退耕还林的良好发展夯实基础。目前来看,在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也是影响退耕还林效果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大林地管理的宣传力度,结合农村当地的发展现状,对林地管理问题进行透彻分析,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措施,巩固退耕还林的发展效果,同时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将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作为核心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保证退耕还林的作用最大化,某种意义上,助力我国生态事业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贺生江.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2):133.
[2]郑华成,刘晓蕾.浅析退耕还林林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9,42(17):172-173.
[3]刘静. 退耕还林后黄土高原植被覆被变化过程及未来分布预测[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
[4]王洪波,王丽娟.退耕还林后产业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措施[J].吉林蔬菜,2017(09):28-29.
[5]丁悦悦. 退耕还林对农业结构的影响及退耕林地空间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