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防控措施研究

2021-03-16张馨艺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扎根理论新冠疫情

摘 要:[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网络谣言也随之井喷式增长。通过分析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辟谣文本,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络谣言防控措施。[方法/过程]选取各大辟谣平台等介质汇集的网络谣言以及辟谣文本信息,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借助NVivo12质性研究软件,对搜集的文本信息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结论]经过分析得到现有网络谣言防控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交平台、官方媒介、专业团队等渠道进行辟谣,但辟谣的方式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进而对网络谣言防控措施进行完善。

关键词:新冠疫情;网络谣言;辟谣文本;扎根理论;NVivo12

分类号:D63;C912.63

引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此次疫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巨大,在此期间由于人民群众恐慌心理以及新媒体技术对信息的传播,致使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种与疫情相关的谣言频频出现。谣言是一种信息不确定和不充分时期的社会表象,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1]。面对新冠疫情背景下兴起的网络谣言,政府如何有效控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时澄清,引导舆论,缓解大众的不安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防控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新冠疫情为例,通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新冠疫情辟谣文本进行整合及分析,以期为新时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提供的有效治理防控策略。

一、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

1.民众负面情绪较强

信息负面偏向特指人们相对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更敏感和重视身边接触到的负面信息。此次疫情极为特殊,客观上滋长了人们的信息负面偏向[2]。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发突然,各方认识有限、准备不足、预警不充分。但另一方面,此次疫情確实非常特殊,不确定性、未知性和危害性空前。

2.政府公信力较低

接二连三的政府不作为事件使得民众对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略感到失望,公信力受到削弱。在信息信任失去之后,社会心态表现出怀疑丛生,人们开始怨恨受到“信息欺骗”,转向质疑信息发布主体的目的或者专业能力,这客观上为流言蜚语的出现和传播创造了“机会”,导致网络谣言滋生,信息混乱。3.网络谣言满足不确定性

由于疫情应急初期呈现的混乱,社会运行暂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时候,不信任的社会心态出现弥散的苗头。民众此时更为容易、更为自动地“先入为主”,将正规信息源视为不可相信的,怀疑其背后动机和行为,表现出对之前完全相信正规信息源的懊悔心理,“翻倍级”为自己的大意追加“补偿”。弥补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对正规信息源的信任门槛,同时又降低对某些信息源的接纳门槛[3]。

二、新冠疫情辟谣文本分析

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最早由社会学家Galsser和Strauss提出[4],被视为定性研究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Strauss认为,扎根理论海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三层译码不断比较资料和数据,概括出理论命题并回到资料和类似情境中接受检验[5]。BarneyGlaser认为数据可以来源于访谈和观察,也可以来源政府文件、录音、新闻报道、信件、著作等任何能为研究提供线索的材料[6]。本文分析网络上辟谣文本,整理当前经验,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提供思路。

2.研究过程

(1)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到2020年4月这一时间段中微博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丁香医生等全国知名的信息门户网站以及平台的辟谣信息,以“新冠肺炎、谣言、疫情”为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采集,收集到80条网络谣言文本以及60条官方辟谣文本,并对其进行筛查。限于篇幅,本文仅列示部分辟谣信息,如表1所示。

(2)开放式编码

对辟谣文本案例进行开放编码,逐句逐段进行分析,使得编码契合数据,利用NVIVO12软件的自由节点进行编码。限于篇幅,本文仅列示开放式编码的部分结果,如见表2所示。

(3)主轴编码

通过主轴编码发现和建立范畴间的联系,每次对一个范畴进行分析,围绕此范畴寻找相关关系。如表3所示,这一步利用NVIVO12软件的树节点。限于篇幅,本文仅列示主轴编码的部分结果。

(4)选择性编码

在所有范畴中经过系统分析选择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如表4所示,核心范畴为主范畴进一步分析所得。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在理论构建之后,需要对理论是否完善进行检验。经笔者检验之后,自动编码得到的范畴都可在主范畴以及核心范畴中对应,检验通过。

三、重大突发公众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防控措施

1.信息科普助力突发事件的辟谣

信息科普可从根源上辟谣,谣言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疫情相关谣言数量也出现激增,尤其是与疫情相关的健康谣言反复出现。相比针对谣言出现后再辟谣,从根源上解决谣言的效率明显更高,即通过有关新冠病毒信息的科普增强民众对于谣言的鉴别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官方或非官方的知识科普,尤其是一些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科普的非官方团队,通过各种途径提供信息形成了较好的科普效果。例如B站up主回形针通过视频动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新冠病毒传播原理,并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转发。通过加强民众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从而提高自身判断力,切断谣言传播途径,阻止其大范围传播,防止产生更多负面社会影响。

2官方发言人提升网络辟谣影响力

官方发言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官方发言人可以是具有专业优势的民间组织,专业人士,谣言治理主体等。例如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医生李伟教授通过今日头条为网友进行了直播,主要为大家科普了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回应并解答了公众关注的肺炎热点问题,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出现变异,板蓝根、大蒜能否预防感染等。涉及专业性较强的事件时,选择专业人士的账号进行辟谣,普及专业知识,使发布的辟谣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较为复杂的事件还可以邀请各界学者共同参与讨论,将最终讨论结果公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以达到辟谣的目的。

4.3创意辟谣提高全民辟谣积极性

由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设计打造的辟谣小助手“真真”,“真真”的表情包也同步上线。辟谣出了小助手,小助手还有表情包,这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新创意。为了能够更快速击碎谣言,让真相传播更广泛、更有影响力。一个个短小精悍却鲜活易懂的短视频将谣言粉碎于无形之中,不仅有吸引力,还有影响力。放眼当下,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短视频、动漫、H5等新形式无疑是受众追捧的热点。这些新的传播形式,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谣言止于真相。在与谣言战斗的过程中,借助新兴传播形式,进一步提升网络辟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多样性,扩大网络辟谣的影响力,同时也让网民识别谣言的能力和素养得到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勇,杨映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特征及治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6):130-135.

[2]刘望.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的二元特征及其应对探究[J].新闻论坛,2020(2):46-48.

[3]阮文翠,夏志杰.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辟谣信息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与管理,2020,40(02):39-44.

[4]王海宁.心理学理论构建的新方法———扎根理论[D].长春:吉林大学,2008.

[5]Hammersley M.The Dilemma of Qualitative Method: Herbert Blumer and the Chicago Tradition[M].Newbury Park:Sage,1990.

[6]Barney G,Anselm 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ine,1967.

作者简介:张馨艺(1995—),女,山西吕梁人,湘潭大学2019级图书情报专硕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政务

2848501186275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扎根理论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