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2021-03-16岑露露
岑露露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对其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是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共80例,依就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选用一般护理措施,乙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结果:经过对应护理后,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更优、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疼痛程度明显更低,且甲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85.00%,乙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5.00%。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的治护工作而言,在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手段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缓解疼痛程度,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在临床上具体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预后;改善
在临床上,心脏病是一种多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水肿、咯血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猝死。故而,在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借助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帮助患者保持相对较好的心理状态,缓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树立康复的自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最终获得更优的预后效果[1]。本文主要观察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对其预后的改善效果,且做出相应的观察报道。
一、 资料和方法
观察对象是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共80例,依就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选用一般护理措施,乙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其中甲组男25例,女15例;岁数在36至78岁之间,平均(50±6.16)岁;有10例为心脏瓣膜手术,有16例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有14例为其他手术。乙组男24例,女16例;岁数在37至78岁之间,平均(51±6.20)岁;有11例为心脏瓣膜手术,有14例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有15例为其他手术。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以发现,各项数据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方法
甲组选用一般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过程监测,并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让其能够了解心脏病发病机制、治疗与护理方法等;然后结合医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要求等,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必要情况下可为其进行心理疏导[2]。
乙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
(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当心脏病患者确诊疾病,且知道需要手术治疗后,由于对其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往往会出现恐惧、不安等低迷情绪,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基于此,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友善、亲切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且在这一过程中,需将专业的学术用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然后向患者细致讲解病情、手术治疗方法、治疗后可能获得预后状况等,还需细致介绍病房、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发放关于重症监护室中家属的陪护制度书,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认知程度,减少其对疾病未知的疑虑与不安感觉[3]。同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及家属分享本院同类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或是邀请经心脏手术治疗后取得良好预后患者,分享自己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
(2)手术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由于很多患者都是第一次接受外科手术,在其进入手术室后,面对专业的医护人员、完全陌生的手术室环境,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引发一些生理变化,这就不利于心脏手术的顺利进行。为能够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在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要再次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或是为其按摩相应的穴位,也可通过拍手的方式等,来缓解其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
(3)手术结束后的心理护理。在患者麻醉清醒以后,当第一眼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病房和冰冷的医疗器械,而非是亲人的面孔时,极易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这时护理人员需马上用亲切的语气与其沟通,了解患者现在的感受,并给其鼓励,让其感受到他人的关爱,获得安全感[4]。待患者心理状态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护理计划、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等。同时,由于心脏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无法下床活动,这时其往往会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故而护理人员既要向其详细介绍卧床的原因和注意事项,还需给予其全面的生活护理,包括:定时翻身、按摩等,以此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监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向其详细告知重症监护室的相关注意事项与护理知识等,取得家属的支持,并叮嘱家属需要多多陪伴和鼓励患者等。
2.效果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以心理健康水平、住院时间和疼痛程度、护理满意程度作为判断依据,其中可通过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值越低,则表明心理健康程度越优;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越低,则说明疼痛程度越低;通过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3. 统计学分析
针对以上所得数据的总结和分析,选用SPP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处理,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是(±s),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是(%),P<0.05,则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
二、 结果
1.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经过对应护理后,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然更优,P<0.05,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见表1。
2.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疼痛程度
经过对应护理后,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04±7.08)天,疼痛程度评分为(5.74±1.93)分,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76±4.89)天,疼痛程度评分为(3.37±1.20)分,可见,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疼痛程度明显更低,P<0.05,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
3.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经过对应护理后,甲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85.00%(34/40),乙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5.00%(38/40),P<0.05,在統计学上具备意义。
三、 讨论
心脏病作为一种多见的内科疾病,该疾病涉及到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同时,这一疾病具有一定的高发性,与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存在紧密的联系[5]。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由于心脏病猝死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猝死人数居全球第一。针对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脏受到内在或是外在的因素影响而引发病变,从而累及机体各组织,该疾病具备发病急骤的特点,必须马上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然后会引发死亡[6]。同时,心脏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器官,且心脏病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患者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故而对手术治疗与护理方法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加上在现代护理医学的要求下,必须注重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还需尽力为患者提供舒适化的护理服务,这不仅仅涉及到治疗协助与病房管理,心理呵护也成为重要方面,需要高度重视。
针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仅仅采用一般护理手段,往往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改善效果,这时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通过在术前、术后、术后给予患者全方位地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有效改善其不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心脏手术治疗[7]。
本次观察中,经过对应护理后,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然更优、住院时间显然更短、疼痛程度显然更低,且甲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85.00%(34/40),乙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5.00%(38/40),P<0.05,在统计学上具备意义。由此可知,对于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的治护工作而言,在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手段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缓解疼痛程度,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促进其病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晋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4):123.
[2]芮春燕,於茜,潘慧,王安,程燕.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5):150-151.
[3]杨文文,车蕾,孙静静.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91-93.
[4]安婧旻,解璐.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9(05):32-33.
[5]陈英华,钟桂兰.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65-266.
[6]杨婷.探究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2):226.
[7]李凤菊,王姣平,周欣欣.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95-2697.
10015017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