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勠力建构理性清朗立体高效话语空间

2021-03-16李鸿基

新媒体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变化特征质量提升

李鸿基

摘 要 网络舆论特征正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评论成为公众和网民发表观点、评价事实、表达心声、影响舆论的重要形式和平台。网络舆论也存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不少偏激甚至错误的言论时有出现,网络评论表现出娱乐化、随意化等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和改进。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其具体特征,挖掘其潜力和特长,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多方面作用和功能,引导社会公众和网民,在评论交流的互动中形成共识、疏导情绪、凝聚舆论正能量,担当起时代潮流的“定盘星”、激励前进的“冲锋号”、稳定社会的“减压阀”,以推动网络评论高质量发展,实现网络评论向理性、清朗、高效话语空间的提升。

关键词 网络评论;变化特征;扬长避短;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0-0115-05

网络评论携互联网特征,一起新闻事件、一个新闻观点,往往能在几秒之内传播发布,并快速得到反馈、评价、点赞或转发。在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下,从传统新闻评论到网络评论,从评论主体、评论时效、观点即时互动、载体多媒体兼容等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多元立体地拓展了评论空间和表现形态。网络上的观点和看法,由于作者的知识、素养、水平和立场的不同,加上把关薄弱、自我约束较差,必然会影响着新闻评论的质量和水准的高低,以至网络评论产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现象,一些偏激、不文明甚至错误的言论时有出现,有必要依法循规加强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增强自我净化功能,严格把关流程,纠治道德缺失伦理失范行为,追求主流影响、着力创新求变,由粗放向集约的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营造风气清朗、卓然有序的网评空间。

1 新媒体生态下网络评论变化的主要特征

1)网络评论主体:由单一到多元。新媒体的生态特征,使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可能只是新闻机构几位评论员的职业,新闻评论的主体大多是法人(人格)主体,只有极少数是个人主体。这种固定的“代言”身份,难以随意地表达个人观点。广大的受众一般无法真正参与其中,更毋谈随时随地拍砖点赞、吐槽或互动。随着互联网兴起和手机普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便捷性、开放性以及操作便利的优势,每一位受众和网民都可以为新闻事件或公共话题发声,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隐匿真名,使用自己的网名。网络评论由单一评论主体发展到多元发声主体,激发出蓬勃的动力、活力与生机,凝聚成影响巨大的舆论效应。网络评论工作者,特约评论员,专家学者、网友、网民,多种身份,多元主体,均可参与网络评论平台,构成了多姿多彩蔚为壮观的主体形态,更迅猛、更真实、更普遍、更充分、更全面地拓展了网评的潜能与优势,昭示着评论表达权的转移和下放,实现了精英表达向公众表达的主体转变。

2)时效:网络评论力求更快、更新,呈现出由次日评论到马上评论的变化。新媒体即时、迅捷、动态的先天优势,推动网络评论力求更快、更新,呈现出由次日评论到马上评论的变化。

互联网本身具有传播迅捷、广泛,网点受众灵活、交互,多元价值融合、共享的特点,使得网络评论时效性强,甚至发展到即时传播,传统媒体难以企及。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对网络评论的第一要求,恐怕就是要快。传统媒体时代,可以对社论、编辑部评论、评论员文章等从容部署,组织撰写,多次修改,安排版面刊发。时间观念不强,对时效性要求一般不高。新媒体则完全不然,对时效要求更为严苛,在新闻争分夺秒的竞争态势下,时效性突出地决定了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及时快捷的新闻评论,表达的观点和见解,发挥互动、分享、反馈、交流的功能,既能快速占领新闻观点、舆论导向的第一落点,又能满足广大网民和受众分享、交流的需要。

可以说,网络评论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有互联网的地方,人们即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电子设备进行网络评论,自由地发表评论,呈现出即时动态的显著特征,做到无时不评,无地不评,无人不评。“网络评论的即时性,其时效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时计,对国内外的多种新闻发表评论。”[1]发表观点表达意见,“点击”后即可“发送”,其时效性无疑大大优于报纸,甚至广电媒体也望尘莫及。一个突发事件,一条动态新闻,从发生到消息发布,已从原来的数小时缩短到现在的争分夺秒,网络评论、跟帖、互动同样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评论应妥善处理好“快与准”“快与慢”的关系。更快,不能不顾言论质量,不能不负责任地乱评论,不能一味图快做出简单的价值判断和情绪化的表达,警惕“惟快至上”,审慎“秒杀为先”。也就是“快”应建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当快则快,但不能为快而快。当时效性与准确性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时效性这个原则,所有新闻媒体都应遵循。

3)交互:网民多种观点即时互动交流甚至激烈交锋,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當网民和受众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新闻评论时,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传受多方能随时开展即时互动。网络的互动功能,在评论时得到极大体现,网民的主体意识、参与动力大大增强,这不仅扩展和增强了评论效果,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社情民意,从而更有利于把握观点动态,更好地引导舆论效果。不少新闻网站和“两微一端”,每条新闻后面提供评论功能,论坛帖子的跟帖互动功能,“两微一端”的“转发”评论功能,热门话题参与讨论功能等,就是很明显的体现。

网络评论比传统媒体更加充分透明地表达观点,更加适合网民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充分满足和实现了受众的话语权利,更加直接地反映现实舆论,民意表达更为顺畅,无疑有利于建设和谐舆论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从本质上来看,评论不仅是表达观点,更是观点的交流互动,传统媒体原有的“读者来信”“市民热线”等栏目也有互动交流功能,但比起网络媒体的在线交流互动,其流程、时效、容量、形式和方法都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全时段开放,一则网络新闻的评论往往几分钟就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的参与者。网民受众通过跟帖、点赞、即时评论,各种观点时刻不断地撞击出思想火花。

4)多媒体兼容: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拓展了评论空间和表现形态。网络评论往往表现出更强更广的影响力,在于网络评论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局限,将图片、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传播符号加以综合运用,实现包含视频、音频、动画等在内的多介质多载体表达呈现方式,更加强调上述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兼容”,产生强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发挥更有影响力甚至是震撼力的传播效果。

与以上特点相适应,网络评论就可以实现传播方式多样化。网民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言、观点和评论,还可以将评论转载到各大微博、网站、微信和新闻客户端,还可以转载到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等各大社交平台,通过邮件或其他软件进行分享,形式多样化、观感丰富化、鲜活立体化。评论后面还有延伸阅读和相关链接,网民受众可以在浏览阅读评论的同时,了解其他相关信息、内容、评论,就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从议题范围、语言风格、结构样式、表达方式等多方面来看,网络评论具有比传统评论更加丰富的多样化。网络评论可以从更多话题、更多层次诸多方面展现不同思维的表达方式,其传播介质、载体,语言风格,结构样式等,从博客、论坛、微博、微信到新闻客户端,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网民受众对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和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一篇观点鲜明准确、内容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犀利的评论文章,或者是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或者是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一个表情,甚至一串标点符号,都可表达网民的立场和情绪;同样地,一幅漫画,一首打油诗,歌曲改编、电影混剪等层出不穷的表现方式,凡客体、咆哮体、豆瓣体等新兴网络文体不断涌现,都已经运用在网络新闻评论中,其效果相得益彰。

网络评论作为一种新闻评论体裁,自身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特性,例如新闻性、政论性、评述性、说理性、思想性、公共性等,同时由于植入互联网基因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除了上述几个特点外,还有内容上的海量性、公开的开放性、天然的草根性、空间的集纳性、信息的碎片化、刷新的动态性以及效果的可统计、可量化,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上文所述主要特征,有的互生共存,有的衍生延伸,有的交叉联动,认识并掌握这些特点,可以从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多方式了解研究网络评论的系统性和丰富性,进一步了解与把握网络评论在新时代的变化、特征与趋势。

2 当前网络评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网评质量不高、良莠不齐,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容易发生偏差。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使各年龄层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受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而网络用户的年轻化使网络评论的主体趋向年轻化。知识、素养和社会经验的匮乏,影响年轻网民的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和思想深度,他们往往只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主观片面地发表意见,难免偏颇、偏激,导致网络评论质量水准不高,内容言之无物,似曾相识的雷同、情绪发泄式的评论充斥网络空间。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网络年轻用户较为关心媒体爆炸性和娱乐性的内容。而为了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少新闻评论忘记守土有责,舆论导向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点击率和粉丝量等指标而不是精心追求内容质量,网络评论呈现良莠不齐、质量低下的局面。据人民网评论员近期开展的一份名为《人民视点:什么样的网评受欢迎》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网友普遍认为当前网络新闻评论“质量参差不齐”“选题有的窄”“缺少深度”“碎片化、情绪化”“随意性大”以及“图快不图好”等,这些正是网络新闻评论亟待正视的突出问题。

2)一方面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依赖程度过大,另一方面又对传统媒体评论的优势和精华借鉴不够、吸收不足。网络评论是在传统新闻评论的基础上进化和发展而来的,网络评论的互联网特征再鲜明突出,也摆脱不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传承和影响。当前的网络评论,表现出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依赖过大,如新华网的很多原创评论,多出自新华社记者之手,在思维、话语、文体,以及形式、编排、呈现方式上受传统媒体评论影响太深,很多评论并未体现出新、短、快、精、活的互联网特质,网评的特点明显不足。又如人民网“政论时评”栏目的评论,多数来源于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京报、市场报等传统媒体,原创来源于网络的并不多。由于当前网络传播的公信力、可信度相比传统主流媒体低,网评的权威性也就比报纸和社论、电视主持人的评论低。网络具有海量、集纳的特性,适当发表一些传统媒体优秀的新闻评论是可行的,但网络毕竟是独立、新兴的传播媒介,更多的应为自己的原创,发表的应该是精品力作,具有互联网基因和特色,适合网民的浏览习惯。一句话,网评应依据自己成为主力和主体,传统媒体的只能是补充和借鉴罢了。可有的网评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评论简单模仿和机械延伸,思维观念、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都还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窠臼。网络评论应注重平等交流,简洁明快。一般的网评,观点明确、新鲜、锐利,短平快才受网民欢迎。

此外,傳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优势和精华,并未得到网评的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历史长、成果多、经验足,形成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路径、体制和模式,更有过硬的政治思想性和文本表现力,其权威性、思想力、公信力早已深入人心。这无疑与网络评论的随意性、浅表化、娱乐性形成鲜明对比,让人高下立判。网络评论应当在充分发挥其互联网特质的基础上,与传统新闻评论借鉴融合,才能发挥评论的多种优势产生最大效果。

3)网络评论具有匿名性特点,把关薄弱无力、自我约束较差,存在道德缺失伦理失范现象。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主体隐匿、门槛虚设的特征,导致网络言论和观点出现随意化、情绪化,甚至低俗、偏激、错误也时有发生。网络上还出现“网络水军”,为网络公关公司所雇佣,在网络上临时召集在一起,通过发布信息和评论新闻以影响和左右舆论关注点,达到雇主的目的。网络水军的数量很大,由于不少网友不能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很容易受到网络水军的误导,如果出现舆论一边倒,对新闻事件的妥善处理十分不利。与“网络水军”相对应的,是网络谣言,甚至是人身攻击、谩骂、诋毁的错误言论。这更是涉及违法言论甚至是犯罪。

网络评论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致使发表评论者的身份无法识别,容易出现有些人出于某种利益目的,故意发表一些虚假甚至错误的言论。一旦评论者的错误言论被网民不辨真伪地接受或转发,那就“非但不能有效地起到正确的引导舆论的作用,还有可能变成了反引导甚至误导。”[2]网络的匿名性特点,很大程度降低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网络新闻评论如果缺少正确的、必要的思想引导,缺失严格流程和审核把关,出现偏激、偏颇甚至错误言论就在所难免。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隐匿的环境,在这个虚拟世界内网民容易暂时抛开现实道德规范、社会关系等个人约束,一些负面的评论信息,如暴力、色情、谣言一旦不经过过滤、管控和把关,必然如洪水决堤泛滥成灾,其破坏力、杀伤性产生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无数事实证明,对网络评论也要进行必要的严格的把关,借鉴和发展传统媒体的把关方法,探索符合网络评论自身特色的把关路径和方式,廓清网络天空,净化网络环境,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虚假、垃圾信息充斥网络空间。

3 网络评论如何扬长避短、提升质量和公信力影响力

1)网络评论追求主流影响、着力创新求变,由粗放向集约的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业态,日益多元的传播渠道平台,使得优质的网络评论变得稀缺、珍贵,成为争夺的对象;网络新闻评论,充分依靠网络技术和多种传播途径,在第一时间发声,提出第一流的分析与解读,有利于网络平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网络评论同样每天面对新的传播生态和语境,追求主流影响、着力创新求变,形式不拘一格,表达轻快出彩,成为网络评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不俗表现。主流传播力、影响力,也只有通过传播高质量意见信息才能实现,这是众多网络新闻评论的目标和动力;评论的功能逐渐清晰,目标受众不断细分,而评论作者在大众、多元的基础上,更多职业化、专业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评论更为青睐独到观点、独特视角、独到见解,即独家评论、特色评论在反映社会声音、影响公众看法和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日益发挥主流和主导的作用。

对于重大新闻和重大事件,网络评论要做到及时发声不缺位,以准确有力的观点彰显自身角色;对于网民关注的评论和公共话题,要以敏锐的感觉及时介入,以贴近接地气的姿态呈现新颖鲜活的表达;而对于热点题材和热点问题,应发挥犀利深刻的判断力和剖析力,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说理论述,以勇敢的担当、真挚的感情来拨乱反正、激浊扬清、阐明事理。

2)面对多元主体、多样声音、多种渠道、多级传播的新生态,网络评论有必要打造跨媒体、全方位、主体化的意见传播平台。在网络平台上,网民不再是陪衬和补充,而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发声。这样一来,一个众声喧哗但缺少真知灼见的时代,也即是一个观点多元但缺乏共识的舆论生态正出现在我们面前,多元主体多样声音、多种利益诉讼的格局已经形成;媒体应面对现实考验,正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才会有效精准发声;还应适应竞争环境,改变观念、转变思路,博采众长,不做最终的判决者,多方论证呈现观点,在负责任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理性、建设性的声音,力图求解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一句话,也就是着力在多元声音中寻找交集、汇聚共识。朝这个目标迈进,当务之急,网络新闻评论应当着力打造成跨媒体、全方位、主体化的意见传播平台。

其一,这个意见传播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既能够为各类观点和意见提供更为开放、平等的渠道,也是在自由平等表达意见和观点基础上开展信息意见整合,将网络新媒体、两微一端以及传统评论融为一体,集合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特别是网络评论,具有多种载体、多种介质、多样渠道,以及吸收并鼓励多种创作表现形式和文本呈现方式的全媒体意见信息传播平台,从而实现观点、意见、评论的跨媒体、全方位、主体化的传播和互动。其具体路径,就是通过报刊言论、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言论等平台,设置不同言论专栏、专题、专版。搭配不同评论体裁、样式,吸收不同评论主体参与,整合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评论,充分发挥传统新闻评论的专业优势和公信力、权威性,着力释放网络评论的互联网新媒体快、短、新、活的特点,不断扩展和提升新的意见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其二,注重建设新意见平台的内容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和品牌。当前网络评论的内容生产,由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转向机构化,PGC(专业生产内容)与UGC融合向MCN(多频道网络)发展转变。对于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共识话题,善于对平台上不同主体、不同媒体、不同选题、不同形式的评论进行整合、集纳,开阔视野尽量“一网打尽”,形成全网络全介质全载体的意见信息来源和供给渠道,实现评论主体的平等性、评论视野的开放性、评论观点的多元化和评论样式、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质上就是建设新意见平台的内容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特色、优势和品牌。

3)运用新的网络问政平台,新闻、评论、舆论三位一体,充分发挥网络评论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当前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社会面临多元利益诉求格局,越是需要辨是非、识善恶、知荣辱、明美丑,需要广大网民受众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的生活疾苦,让网民知晓、受群众监督、促社会和谐,形成新闻、评论、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良性联动,从而营造健康公正的舆论环境。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机构随之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或App客户端,一方面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为市民和网友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便于获取网民的反馈信息,听取大家的意见、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幫助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共同推动解决问题。在这方面,网络评论可大有可为,发挥出自身独特舆论监督作用。湖南卫视创办的“新闻公开课”,主打青春牌,邀请的嘉宾都是青年一代,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表达观点和诉求的平台,涉及青年成长、学习、生活、创业、就业多种内容,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人文性和观赏性,受到众多年轻网友的关注和喜爱。事实上,众多媒体和网络平台,都先后开设有“市民问政”“网络热线”“城市直播间”等栏目,有的甚至把市委书记、市长直接请到现场,面对面听取市民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政民之间的沟通互动,直面问题和矛盾,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给予点评、分析,有力有效地发挥了网络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应当重视的是,网络评论开展网络舆论监督,要注意把握报道和批评的时机和尺度,批评报道尤其应当从大局出发,出以公心,以事实为根据,把握好分寸,准确报道而不能失真,更不能情绪化。

4)依法循规加强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增强自我净化功能,严格把关流程,营造风气清朗、卓然有序的网评空间。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循规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随着《网络安全法》《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网络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势必得到进一步的治理和净化。网络平台,应当更多从对有害信息和评论的删除,转向对言论的引导。一些论坛申明网民不得上贴违反国家宪法、法律等六种言论;新闻网站根据需要决定网络评论栏目的取舍;将对网民的评论提出启事声明;版主、群主在网民的评论上发表言论跟帖;围绕社会热点在BBS栏目设置中心议题;对重点评论提供相关新闻链接等。这些都是对网络评论进行管控的具体举措。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虚假有害信息出现,网友的转发评论可同步进行,不同的言论也会随之出现。更多的网友会加入到发布正面信息的行列,谣言、谎言等虚假有害言论就会不攻自破,网络平台由此达到了自我净化的功能。网络中专门辟谣的官方微博、微信自带的“投诉举报”功能,可以检举、删除,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网络评论有责任、义务遵纪守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开展网络空间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建设,以高度的责任感,体现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警惕失控、失范,把握风险、舆情,自觉营造风气清朗、卓然有序的网络空间。

凡事预则立。网络管理部门应加强法规与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网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应顺应发展趋势、有预见地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判筹划。无规矩,则无方圆。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错误言行及时惩戒,有力处罚,防患于未然;坚决打击一切有悖于法律规章、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的网络言论,吸引更多网民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和评论中,集思广益,收纳更多的意见、建议、办法,推动网络评论“快车”蹄疾步稳,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谢明辉.新闻评论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12-17.

[2]徐兆荣.实用新闻评论学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104:229.

猜你喜欢

变化特征质量提升
NDVI在禄劝县植被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务川县气候变化特征
伊宁市旅游客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及旅游发展对策
采油厂适应新形势跨越极寒期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2004年~2013年伊犁昭苏垦区冰雹天气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