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引领动画潮流发展的“带头大哥”
2021-03-15千鹤
千鹤
1907年,一个叫布莱克顿的美国人拍摄了一部叫做《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短片,这部仅有5分钟的短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浪,但是布莱克顿万万没想到,这部短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影视业态——动画。他更没有想到,这个叫做动画的艺术会成为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产业。
在这个时期,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人也在从事着这种“让图画动起来”的艺术,他们带着《恐龙》《露斯坦尼号的沉默》《大力水手》等作品,探索着这条没人走过的道路。
一只老鼠的商业版图
在1920年,一位19岁的年轻画家也踏上了这条道路,他在广告公司学习拍摄电影和制作动画的基本技术,并开始了自己的动画创作之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华特·迪士尼,这位动画巨擘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1928年,华特·迪士尼突发灵感,创造了一个以老鼠为原型的动画形象,叫做莫提墨,没想到爱人莉莲建议他把这个形象改名为米奇,于是,大名鼎鼎的米老鼠就此诞生,并影响了之后几十年的动画发展。
《威利号汽船》的问世标志着米老鼠形象的正式诞生。
华特· 迪士尼( W a l tDisney,1901年12月5日—1 9 6 6 年1 2 月1 5 日) , 是世界上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人。他和他的职员一起创造了许多著名的、受世人欢迎的卡通角色。
于1991年出品的《美女与野兽》,是迪士尼第一部在结尾字幕处把片中的主要歌曲进行大串联的动画电影。
《小美人鱼》是迪士尼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
就在这一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发行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这也是米老鼠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米老鼠一经面世就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到1931年,“米老鼠俱乐部”会员已达100万,美国各地都知道了米老鼠,许多公司与迪士尼签订了合同,将米老鼠的形象印在商品上出售。迪士尼收了一些版权税,这项收入从此成了迪士尼机构的财源之一。即便是现在的迪士尼电影片头,我们也能看见黑白色的米奇吹着口哨、打着轮舵的样子。
华特·迪士尼的一鸣惊人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一方面,米老鼠可爱的形象与迪士尼动画片轻松愉快的艺术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迪士尼赶上了著名的“大萧条”——1929年,美国开始了世界经济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中工业、贸易都受到了重大打击, 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危机期间口红却卖得非常好,这就是后来被经济学者称为的“口红效应”——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心理慰藉和快乐。口红代表着自信美丽,代表着一种生机,它不贵,却能让人打起精神。当然,口红只能对应女性人群,而动画可以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地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治愈。
所以,在美国经济低迷的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卓别林,出现了秀兰·邓波儿,也出现了动画片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迪士尼公司推出的《白雪公主》。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是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但其画面质感却完全没有距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痕迹,就算放到上个世纪末,与同时代作品相比对也丝毫不显得落伍与老旧。无论是在电影片头处小动物聚集的森林场景中的水面反射效果,还是白雪公主误闯小矮人住处的烛光灯影效果,都能体现出当年的动画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白雪公主》取材于《格林童话》,是欧美地区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迪士尼将童话故事搬上大银幕,也开创了童话改编动画的先河,也为今后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公主”系列打下了基础,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睡美人》《灰姑娘》《小美人鱼》《花木兰》等,全世界的童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开始以动画的形式被迪士尼带到全世界的电影银幕上,间接为世界文化的互通做出了贡献。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白雪公主》存在着剧情结构松散、歌舞片段与剧情融入不够融洽等问题,但是在当时,白雪公主乐观向上的性格,影片传递出的善良战胜邪恶、真爱永存的理念,给在经济危机中的人们传达了“永远能看到生活美好一面”的信念。因此,《白雪公主》一经上映便大获成功,收获了超过1.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帮助迪士尼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1938年6月,这部动画片还曾在中国南京首映。
《元首的面孔》又名《唐老鴨大战元首》,在2006年法国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被评选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之一。
《元首的面孔》又名《唐老鸭大战元首》,在2006年法国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被评选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之一。
《小鹿斑比》于1942年8月在北美上映,是迪士尼制作的第5部长篇动画片。2011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名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名录永久珍藏。
动画鼓舞着备受煎熬的人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次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同时,迪士尼停止了动画长片的制作,米老鼠“参军”了。战争点燃了人们的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情绪。美国政府要求迪士尼公司为军队和联邦政府制作教育和公共宣传的影片,这对迪士尼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随着战争的爆发,越来越多由政府投资、迪士尼制作的宣传电影在全美风行,大行其道,这不仅出乎迪士尼本人意料,也让政府感到意外,迪士尼发现这可能就是未来的教育方式,人们愿意用看电影的方式,在休闲和娱乐中接受教育和宣传。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短片《为何而战》,就向大众解释为什么要起来战斗,美国为什么要加入二战反法西斯的行列。卡通片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原本索然无味的政治宣传也变得生动有趣。为了尽可能减少战争对儿童带来的阴影,政府制作了带有米老鼠图案的防毒面具,并教孩子们如何使用。迪士尼还为军队设计徽标。迪士尼的卡通明星们纷纷登上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著名的“飞虎队”标志也是出自迪士尼画师之手。“米老鼠”甚至成为了美军的通行口令,可见其影响之深。
除了“米老鼠”之外,“唐老鸭”这个形象在二战的宣传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比米老鼠更受美国观众欢迎的卡通形象。迪士尼亲自编写了唐老鸭的故事,《元首的面孔》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身在美国的唐老鸭做了一个噩梦,梦中它成了纳粹德国统治下的一名炮弹工人。每天不但要起早贪黑地拼命干活,还要随时听命于各种口号,不停地对随处都是的希特勒的肖像敬礼。最后唐老鸭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身处美国,穿着爱国的睡衣,赶紧抱住自由女神像的小模型,感激地说:我好高兴自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公民!这部作品获得了194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如果说米老鼠是华特·迪士尼个性中乖张好奇爱冒险的化身,那么唐老鸭就是他爱国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幽默英雄。直到现在唐老鸭还一直保持着穿水兵服的形象。
在此之后,迪士尼又做了大量以唐老鸭为主角的宣传动画。为国税局和财政部制作的片子一开始遭到了财政部长的抱怨,说唐老鸭是个十分愚蠢的角色,而迪士尼则坚持说人们会喜欢看到这部宣传税务的影片。而事实证明,迪士尼成功了。影片中,唐老鸭一开始是个充满忧虑而不愿意交税的公民,而最终,他将纳税视为他的爱国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迪士尼停止了所有的动画长片制作,却唯独保留了一部——《小鹿斑比》。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成长,故事讲述斑比和他幼年朋友们的快乐童年,然后是母亲的去世结束了他的童年;与母鹿芬尼之间有了爱情,他必须为了爱情而和其他雄鹿战斗;最后是猎鹿人引起的森林大火,斑比在大火中勇于担当,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这部以小动物来见证生命的艰难与伟大的电影,打动了备受战争煎熬的人们。电影的宣传语“Love is a song never ends”也成为了在那个年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之一。带领英国赢得战争的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是《小鹿斑比》的“粉丝”,据当时的《每日邮报》报道:战争期间丘吉尔反复观看电影《小鹿斑比》,让自己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查克·琼斯的动画师,帮助华纳兄弟公司创造了“兔八哥”“达菲鸭”等动画形象,这些动画形象同“米老鼠唐老鸭”一样,乐观幽默,积极向上,在战争期间安抚了美国民众的不安,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和心理上的放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查克·琼斯被誉为华特·迪士尼之后最伟大的动画大师之一,除了“兔八哥”“达菲鸭”之外,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猫和老鼠》也是他的作品(1963—1967年第二版),主人公“汤姆”和“杰瑞”为他赢得了3座奥斯卡奖,1996年更因此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猫和老鼠》同样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动画剧集,1940年问世以来,给全球无数观众带来了快乐。在米老鼠唐老鸭“参军”期间,《猫和老鼠》同《兔八哥》一起填补了观众娱乐的空白。这套动画片完全以闹剧为特色,情节十分夸张热闹,用今天的话说或许就是“各种无厘头的脑洞大开”。但是在欢乐的同时,《猫和老鼠》在音乐与动画的配合上也开创了先河。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在这部动画中散发了新的活力。在这部动画剧集中,你可以听到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光辉圆舞曲》、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圆舞曲》等古典音乐作品,可以说是古典艺术同动画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猫和老鼠》凭借着这种结合,1941到1953年间获奖无数,尤其是该系列194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作品《猫的协奏曲》,更是将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完美地融入這部妙趣横生的动画中。这部8分钟的短片,制作周期却长达18个月,汤姆猫弹奏钢琴的指法与现实弹奏完全一致,可见当时的动画师们制作之精心。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位中国少年就因为这部《猫的协奏曲》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后来他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钢琴演奏家,他的名字叫郎朗。
战后电视动画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迪士尼进入了繁荣期。1950—1966年,迪士尼公司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部经典动画长片,如《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其中有对童话的改编,也有全新的创作,推出了“101忠狗”“小熊维尼”(维尼是迪士尼的授权再创作)等系列经典的动画形象。迪士尼成功确立了动画业的霸主地位。
但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士尼因肺癌去世,迪士尼公司一时间缺少了主心骨,业务陷入停滞。其他的动画公司因为战后迪士尼光芒太过耀眼,纷纷停止了动画电影的制作。一时间,动画电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整个行业进入了萧条时期。
迪士尼去世的讣告在全世界范围内发送, 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那就是人们再也看不到迪士尼那些令人喜爱的影片了。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晚间新闻中, 艾瑞克· 赛夫瑞德说:“ 华特· 迪士尼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与智慧,创造了米老鼠、小飞象、白雪公主等人物形象, 他们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快乐、性情乖戾、滑稽可笑、愚笨迟钝——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幻想, 是对现实的逃避。他们到底有多大的真实性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国家间的征战、污染的空气充斥在我们的周围, 人们只有依靠幻想来逃避这些。不论你承不承认, 这是一个幻想的时代, 迪士尼正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迪士尼的葬礼过后, 一些动画师们聚集在一起, 思考着其他的谋生之路。这时, 一个动画师强忍悲痛, 微笑着说道: “没关系, 还有电视观众。”他说得非常正确,迪士尼去世的那一年, 正是美国三大电视网络在星期六早上播放动画片的开始。
其实,早在1960年,由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电视动画《摩登原始人》就已经在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动画情景喜剧,《摩登原始人》一经开播便广受好评,迅速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并掀起了一股电视动画的热潮。1961—1962年,曾同时有7部动画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络的黄金时段播出。
《摩登原始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风靡一时的动画片。故事以原始人为背景,用现代的手段表现原始人幽默趣味的生活方式,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迪士尼的一部3 D 动画加真人电影,导演蒂姆·波顿赋予它诡异之光,影片获得了超高的票房。
那个时候,电视受众的主要群体还是以成年人为主,之所以选择情景喜剧的形式,也是为了贴合他们的口味:工作危机、夫妻矛盾、朋友斗嘴等。最初,这部动画的赞助商中还包括了一家烟草公司,直到1961年在家长的抗议下才不得不退出。而最能够看出其受众底色的还是剧中对两性间纠缠不止的争斗的刻画。丈夫瞒着妻子去打保龄球、看比赛被抓现行的笑话显然不是提供给儿童的。剧中还出现了一个名叫“水牛忠诚会”的组织,类似于现实中一些男性俱乐部、兄弟会,主要从事一些放浪的狂欢、玩乐活动,以此短暂逃避妻子、家庭的控制。但当第4季开始,播出时间从20:30提前到了更适合孩子的19:30。剧中关于工作、家庭等成人世界的琐事也少了许多,加入了像是外星人入侵、人格交换等更富奇幻色彩的内容。最后一季中,还有一个名叫嘎祖的外星人作为重要角色登场。主人公自大而莽撞的糟糕性格也有所收敛,他在第1季中面对小孩子哭闹也只会大吼大叫,但后来却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
这标志着电视动画由成人向儿童的回归,同时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反战运动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动画的审核也比之前严格了很多。他们给自己属下的审查部门非常大的权力,在这些部门里,所有抗议的信都要仔细阅读检查,然后剪掉影片中所有可能引起抗议的片段, 不管动画迷如何反对。暴力成为他们最讨厌的东西,甚至超过了色情。汉纳芭芭拉公司制作了一个很温和的动画片《猫和杰西》,讲述了一只小猫被敌人追逐到一盘意大利面里藏了起来的故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不許发行这部影片,因为这容易使还不懂事的孩子们学着把猫放到意大利面里造成惨剧。由匈牙利漫画书改编的《斯默夫》系列刚登上美国荧屏,很快就被禁播了。它的制作者波依· 卡里福特这样说:“我不得不把大多数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删掉,比如,戴眼镜的斯默夫用棒子打了正在说教的斯默夫的头。”甚至有些热爱和平的人们也对此有微词,他们说,这样的动画片不应该在电视上播放,因为如果播放这类影片, 那么年幼的孩子就很有可能跑到父亲的车库里, 拿来一个锤子, 打在妹妹的头上。
在严厉的审查机制下,以《芝麻街》为代表的教育类动画成为了电视动画的主流,第1季就已吸引数百万学龄前儿童观看。木偶动画的表演形式,非常受小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从首播至今,《芝麻街》系列动画已经播出了44季共4356集,是迄今为止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网络的逐步发展,电视动画播出的时间不再限于周六早上的“儿童时间”后,在其他时段,出现了针对青少年的动画。这些动画以奇幻冒险为主,有部分打斗场景,满足了青少年对电视动画的需求,其中以《变形金刚》《特种部队》《忍者神龟》以及一些超级英雄动画剧集为代表作。其中,不少剧集曾经被中国引进,成为了80年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1 . 《怪物电力公司》于2001年上映,让观众开始惊叹皮克斯动画剧情的匠心独运。2.《狮子王》于1994年在美国上映,为了做到形神并茂,迪士尼当时甚至“请”几头真狮子来到工作室,让动画师和它们亲密接触。3.《忍者神龟》改编自幻影工作室出版的美国漫画,之后推出了1987年电视动画版、2003年电视动画版以及电影版等。4.《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出品的一部动画片,该片从多角度对美国的文化与社会进行了幽默的嘲讽,是一部家庭喜剧幽默片。
《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的动画系列电影,第一部于1995年上映,是首部完全使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长篇。截至2019年共制作了4部。
动画电影卷土重来
经历了20年的沉寂,动画电影在1989年迎来了复苏。复苏的代表,依然是是迪士尼推出的动画长片《小美人鱼》。这是迪士尼自从1940年《幻想曲》以来最大手笔制作的一部动画片,其中光是一个2分钟的暴风雨场景,就动用了10位特效师耗时1年多才得以完成。影片中成千上万个水下气泡都是手工绘制,而不是复制出来的,这也动用了极大的人力。因为导演组精益求精的要求,这部动画片共绘制了超过百万张的图画。
《小美人鱼》改编自安徒生1836年发表的著名童话作品《海的女儿》。但整个故事其实就只借了安徒生童话的壳,主题完全不一样。《小美人鱼》的主角艾丽儿不再是以往迪士尼电影中柔弱公主那样的形象,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甚至有着叛逆精神的现代女性。工作人员甚至打趣说,如果迪士尼先生在世,决不容许像艾丽儿这样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孩。在音乐方面,《小美人鱼》也打破了剧情与音乐分开制作、最后才凑在一起的传统,歌曲和音乐完成了系统性的整合。
迪士尼对《小美人鱼》下的功夫终于得到了收获,影片上映后反响强烈,首轮放映便收获了2.1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继1979年迪士尼拍摄《黑洞》票房惨败后,《小美人鱼》作为迪斯尼10年财政萧条终于重新恢复增长的标志,把在悬崖边的迪士尼拉回了正道,并引领了之后动画片的歌舞潮流。
1991年,迪士尼再接再厉,推出了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这是首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这部影片为传统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女主角不再出自卖弄纯真或性感的“梦露模式”,而是一个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可爱又真实的“女强人”。
在这之后3年,一部大爆作品《狮子王》横空出世,这部动物版的《哈姆雷特》一经推出,便以精彩的剧情、宏大的场景和磅礴的音乐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青睐,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和辉煌。《狮子王》在全球收获了9.685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动画电影的票房记录,并且保持这个记录将近20年——2013年,被迪士尼自家的《冰雪奇缘》超过。
《狮子王》的辉煌不仅带动了迪士尼业务的全面复苏,也让沉寂已久的动画电影再次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老牌电影巨头环球、华纳兄弟、福克斯、哥伦比亚纷纷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动画电影。但船大难掉头,在老牌巨头还在筹备重回动画电影的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工作室已经率先搭上了动画电影复兴的快车。
电脑制作开始代替手绘动画
1995年,皮克斯工作室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这个诞生于1986年的动画工作室之前只推出过几部动画短片,大多数工作是帮助客户制作广告片和电脑动画创作。
由于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IT背景,皮克斯工作室始终认为,电脑制作将代替手工,成为动画创作的主流方式。1991年,皮克斯工作室说服了迪士尼,与迪士尼签订了制作3部电脑动画长片的协议,由迪士尼负责发行,这也拉开了迪士尼与皮克斯长期合作的序幕。《玩具总动员》被称为是“继《米老鼠》赋予动画片声音和《白雪公主》赋予动画片色彩之后的第三次飞跃”——赋予动画片3D!新的技术引发了一系列的动画产业变革,与此相比,《玩具总动员》3.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甚至都有些不值一提。
凭借着优秀的剧本创作和日益成熟的技术,皮克斯工作室在《玩具总动员》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奥斯卡专业户”与“票房收割机”。皮克斯对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精益求精,将动画电影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同时期,就算是动画电影的霸主迪士尼在其面前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玩具总动员》系列、《海底总动员》系列、《怪物电力公司》系列、《机器人总动员》《头脑特工队》《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等作品都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这个时期的大部分电影作品已经在当时引进了国内影院,也分别掀起了不小的浪潮,至今被动漫从业者津津乐道。
在2016年,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工作室。而皮克斯在创立之初,史蒂夫·乔布斯只投入了1000万美元。
皮克斯的成功为动画电影的产业又烧了一把火,动画电影终于来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刻。
动画业百花齐放风生水起
2001年,梦工厂推出《怪物史莱克》系列开启了“反套路”的先河,影片笑点在于嘲讽所有的经典童话,并颠覆了一般人对童话故事的刻板印象。主角不再是英俊的王子,而是一个脏兮兮的怪物,而公主也不再是柔弱的花瓶,一系列的颠覆和重塑让梦工厂和《怪物史莱克》一炮而红,而解构经典和反套路也给动画电影带来新的生机和更广阔的领域。
在这之后,环球影业推出了以“坏人”作为主角的《神偷奶爸》,梦工厂推出了具有中国元素的“非传统大侠”《功夫熊猫》,蓝天工作室推出了《冰川时代》,华纳携手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打造了《僵尸新娘》……最后,迪士尼都“革了自己的命”,于2012年推出了“反派”作为主角的《无敌破坏王》。这些作品全部都大获成功。
2013年,迪士尼对自己最经典的“公主系列”做出了变革,《冰雪奇缘》不再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而是公主姐妹的“双女主”作为最大卖点。《冰雪奇缘》收获了12.76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打破了《狮子王》保持了近20年的票房纪录,并且又将这个纪录保持了6年——2019年,被续作《冰雪奇缘2》拉下王座。这个以一只老鼠起家的动画帝国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他似乎在不断地赶超自己,刷新着自己的纪录。
《驯龙高手》系列电影由梦工厂制作,其故事内容改编自葛蕾熙达·柯维尔于2003年所作的《如何驯服你的龙》。影片的故事内容还融入了北欧的民间传说。
《怪物史莱克》为梦工厂制作的动画作品, 于2001年上映,改编自威廉·史泰格的同名绘本。影片的笑点在于嘲讽了几乎所有经典童话,并颠覆了一般人对童话故事的刻板印象。
《僵尸新娘》是2005年上映的人偶動画电影,导演弃用了流行的电脑动画技术,反而回归了原始繁复的“定格+移动”技术,用了整整10年的制作时间。
随着动画电影的复苏,美国电视动画也迎来了新的璀璨时刻。1989年,福克斯广播公司出品了情景动画喜剧《辛普森一家》,这是继《摩登原始人》之后,动画情景喜剧再次走上了电视荧屏。此后,随着美国分级制度的不断完善,电视动画在“儿童”与“成人”两个方向呈现了极端向的发展。迪士尼、华纳等传统动画巨头纷纷开辟了电视媒体,针对儿童推出低龄向的电视动画作品,包括《米奇系列剧集》《小熊维尼剧集》《兔八哥剧集》等。而传统的电视频道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低龄向作品,比如这几年红遍全球的《小猪佩奇》和《小马宝莉》。
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成年推出的电视动画(网络动画)却如脱缰的野马。《南方公园》《马男波杰克》和最近两年势头强劲的《瑞克和莫蒂》《爱、死亡、机器人》这些作品,内容往往更加复杂暗黑,甚至包含性暗示、暴力场面、脏话或黑色幽默,探讨哲学、政治或社会议题,有些作品还以复杂或实验性的叙事和动画技术而闻名。这些动画剧集主打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突破天际的脑洞,辛辣的讽刺和口不择言的对话,虽然打着成人的旗号,但是也让社会有着普遍的担心,毕竟,很多涉及色情、暴力甚至毒品的暗示对成年人也有着不小的杀伤力。
未来,动画电影因为票房的需求和分级制度的限制,在题材上已然会以全年龄段为主。而电视动画的两极分化,尤其是针对成人的动画剧集,究竟会通过自我约束成为新的艺术探索,还是因为越来越极端的剧情重蹈20世纪60、70年代的覆辙,一切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