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为目标 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2021-03-15康义
康义
市场监管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和客观要求,无论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治理体系,还是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场监管现代化都是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监管体制进行了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推动市场监管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战略思考,明确了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引领和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根据衡量与评判市场监管现代化程度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社会化、智能化、国际化六个基本标准,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重点要构建四个“现代化体系”。
一、构建现代化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要充分发挥市场准入职能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全面深化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充分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一是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拓展,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市场主体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制度,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实现“照后减证”和准入、准营同步提速。要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商事登记制度,规范商事登记活动,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提高企业开办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要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度改革,对于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依申请办理的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除涉及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事项外,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要推进“极简审批”集成化创新,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开展各类减证利企便民行动,深化各政务服务领域审批审评环节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更大力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宽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领域市场准入,打破所有制之间的区分界线,推动电网、油气、铁路等领域市场准入向民间资本开放。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清单的统一性和權威性,全面清理清单外审批事项。特别是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我市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并推动相关部门明确解决路径。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三是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打造企业开办便利化高地。坚决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效能,将更多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实行企业登记和税收业务“跨省通办”。要推动政务服务移动端“津心办”建设,推动更多企业设立变更、准营准办、资质认证等领域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同时,推进全流程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模式,对于住所可核验、不涉及前置审批的市场主体登记类型,实行市场主体网上申请、即时核准、秒批执照,显著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体验度。
二、构建现代化的公平竞争制度体系,全面打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市场秩序新生态
要坚持公平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建立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形成现代化的公平竞争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要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建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机制,探索形成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事前协商制度。建立面向全市市场主体违反公平竞争的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建立国家竞争治理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室,强化竞争政策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要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把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作为实施竞争政策的主要任务,加强竞争政策主管部门对各类竞争政策影响分析研判的指导。要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措施抽查检查、举报处理回应和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加快废除制约市场体系现代化进程的陈旧法规法条和地方文件,真正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二是创新和完善信用监管体系。要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网站、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功能,全面建成信用信息系统架构,健全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完善企业信用监管规则,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制度,鼓励失信主体自我纠错。要优化行政机关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实现联合监管系统与相关行政机关业务系统自动化对接。要完善协同监管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各个行业领域形成一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联合抽查“集群”,做到“一次多查、一次彻查”,实现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
三是完善市场行为监管体系。要健全价格监管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完善预警监控机制,运用大数据、舆情分析等手段及时跟踪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严厉查处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价格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要建立健全网络交易监管制度,完善网络市场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网络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通过技术实现对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主体、客体、行为的定向监管。对“网络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业态,探索敏捷治理等新型监管模式。要加强和规范广告市场监管,完善广告信用监管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广告违法主体的市场退出措施,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是完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要提升产品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开展质量分类分级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信息化监管能力。要加强计量监管,健全计量比对,构建职责明确、衔接配套、务实管用的管理模式。要加强标准监管,明确市场主体应当执行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产品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开展监管。强化国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标准监管,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监管,探索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监管的认证执法监管模式,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监管体系。
三、构建现代化的市场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打造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新标杆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建立健全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法治化为保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智能化为手段、以企业自治和社会共治为依托的现代化市场安全监管体系,显著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关系人民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要以“四个最严”为纲,健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的落实。要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重点推动《天津市食品安全条例》《天津市农产品条例》《天津市粮食管理条例》的制修订。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制度,建立健全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为加强监管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立体化网络,建设天津市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中心,实现对食品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监管。要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调动食品安全专家、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强化普法和科普宣传,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磅礴力量。
二是推动建立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我市药品派驻片区监管模式和基层综合监管网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构建与我市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要积极打造现代科学监管,推进监管科学研究,实施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加快开发监管的新标准、新工具和新方法。建设药品全品种监管平台和医疗器械可追溯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把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药品监管的全链条、各环节,对企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严防严管严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底线。
三是推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要稳步推进电梯“按需维保”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以壓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以降低困人率、故障率、投诉率,提升安全度、舒适度、满意度为目标,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转变,由“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要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实行检验与检测相分离,强化电梯检验的公益属性,突出电梯检测的市场属性,全面放开电梯检测市场,积极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扩大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率。要完善“行政+执法+技术”监督检查模式,加强智慧监管,推进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检验系统、车用气瓶管理系统等优化升级,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四、构建现代化的质量变革推动体系,全面打造质量技术和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新范式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质量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我市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简称NQI)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又被称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NQI不仅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国家实现质量强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计量被称作工业生产的“眼睛”“神经”,没有计量就没有现代制造。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标准化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成为各国企业及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专门强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我市的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加强,但与直辖市的地位仍然很不相称,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全面加强NQI建设,既是抓当前的紧要之策,更是谋长远的战略之举。为此,要积极推动NQI建设纳入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布局,一体化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基础,实现质量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显著增强支撑优势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聚焦我市重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逐步建设天津市医学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伏产业、光纤传感产业、海洋环境监测设备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中心,满足产业发展宽量程、多参数、高精度的计量需求,夯实高端制造业的精准计量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和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提升标准供给的结构、数量和质量,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路线图研究,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气系统、智能电网、大数据、海水利用等领域,超前布局制定一批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标准化进程,选择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区。修订标准化地方性法规,完善地方标准化、标准化试点示范管理办法,加强全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创建各类综合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四是大力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机制,形成重点领域天津市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支持企业标准“领跑者”参与政府质量奖评选,鼓励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符合企业标准“领跑者”、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充分发挥标准化资助资金激励政策的作用,对企业标准“领跑者”给予资助,重点支持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现代服务业及相关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
五是推动重点领域高端品质认证。搭建企业与认证机构“撮合”平台,推动在智能制造产品认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康服务认证等产业领域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认证激励机制,加大政府购买认证服务力度,推动在政府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在滨海新区试行免办强制性产品认证承诺制度,鼓励信用记录良好、追溯体系完善的企业通过自我承诺方式便捷获取《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服务本市贸易便利化。同时,大力支持各区建设质量认证示范区,树立质量认证示范标杆,带动区域质量提升。
六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发展戰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状况分析,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共同研究制定质量攻关方案,以先进标准倒逼质量提升和竞争力塑造,加快我市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七是建立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要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市级试点企业、区级试点企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商标品牌知名度。支持培育“雏鹰—瞪羚—领军”企业,着力提高雏鹰、瞪羚、领军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加快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要强化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严格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天津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建成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的专利预审服务,最大限度压缩审查周期,实现专利快速审查授权,加快关键专利技术产业化。要推进知识产权高水平运用,集聚整合知识产权运营资源,推进滨海新区、东丽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天津市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联盟,形成一批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全市知识产权运营水平。要强化知识产权高效率服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便利性,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完成上述四大领域市场监管任务,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保障。市场监管是政府的五大职能之一,不是狭义的市场监管委、市场监管局,而是各政府部门的共同职责,绝不仅仅是市场监管委、区市场监管局一个系统的事儿。因此,必须加强全市市场监管体制的顶层设计,加强市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严格规范和界定法定权力和责任,厘清负责不同领域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市、区和街镇三级部门市场监管责任清单,实现市场监管职能、权限、程序的法定化、透明化,确保边界清晰、责任扣紧、履职到位,实现全市域、全过程、一体化的大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现代化是市场监管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监管不断超越传统、走向现代、日趋科学和进步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市场监管工作作出重要要求,包括:坚持“四个最严”,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三个转变”,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落实“两个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标准化战略,助力五大理念落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等等。这一系列指示和要求体现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监管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我们推进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要统筹“活力、质量、秩序、安全”协同并进的价值目标,将把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作为根本任务、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核心目标、把守住安全放心底线作为首要职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这四大战略方向统一于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任务、总战略。
作者系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