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仲的“货币战争”

2021-03-15赵涛刘挥

领导文萃 2021年2期
关键词:铜币衡山高价

赵涛 刘挥

管仲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虽没有提出明确的经济理论,但却通过具体的经济活动实践着其经济思想,包括通货膨胀、价格与市场、税收与财政、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分工,甚至货币战争。管仲可以算作“贸易战”的鼻祖,在两千年前,他就曾用各种经济手段发起贸易战,不动兵刃便降服了对手。

衡山之谋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之间夹着一个小国叫衡山国。衡山国虽小,但却有着独特的生存优势——擅长制造大型战车与各种兵器,在当时有“衡山利剑,天下无双”之说。然而神兵利器并不能拯救亡国的厄运——彼时,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国力日益强盛,齐桓公素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衡山国就成了齐国首先要除去的目标。

齐桓公想派兵攻打衡山国,但是又心存疑虑,担心无法战胜衡山国,于是就找来管仲商议。

管仲建议齐桓公先不要跟衡山国动兵刃,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知道衡山国兵器制造周期较长,如果是大型战车的话,造一台要一年半时间。他提议齐国高价进口衡山国的兵器,燕国和代国知道后,为了增强防御能力也一定会跟风购买,秦国和赵国知道后,肯定会认为齐国打算进攻他们,也会去跟着购买。这样一来,衡山国的兵器价格就会大幅上涨,而现在衡山国的兵器产量就那么一点儿,天下人都来抢着买,价格必然涨到十倍以上。兵器价格暴涨引起的联动效应就不是衡山国所能预料和控制的了,到时候管仲自然有办法打败衡山国。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派人到衡山国高价订购各种兵器,十个月后,燕国、代国、赵国、秦国果然不计价格地先后来争购。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衡山国君高兴到昏了头,他对国相说:“天下都抢购我们的兵器,下令价格再涨十倍以上。”于是衡山国的各种兵器都以高价预定给了天下各国,衡山国民欢声雷动,人们都跑去兵工厂制造兵器,以求谋取暴利,衡山国的土地都荒芜了。

十二个月之后,管仲又派人去衡山国高价收购粮食,一时间全天下的商人都把粮食往齐国运输,在之后的五个月里,各国大部分粮食都到了齐国,粮食价格也被齐国抬高了三倍。

就这样,花了十七个月的时间,衡山国的兵器价格涨了十倍,粮食价格也炒高了三倍。这时,齐国突然宣布不要衡山国的兵器了,还跟衡山国断交。

衡山国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齐国单方面撕毁了合同,其他高价购买的国家也跟着放弃了购买;衡山国没有从兵器制造中赚到钱,反而因为举国投入兵器生产,荒芜了农田,国内还闹起了饥荒。无奈之下,衡山国只好派人去齐国高价进口粮食,并很快因此财政破产。

这时齐国开始陈兵边境,跟鲁国约定一起攻打衡山国,齐国攻打衡山国北,鲁国攻打衡山国南。此时,衡山国已经没有了一战之力——国内闹饥荒,国民大部分逃亡到齐国。很快地,内忧外困之下的衡山国君做出了一个明智决定——“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衡山国举国投降,归顺齐国。

齐国成了绝对的赢家,兵不血刃就收服了衡山国,还顺便掌控了当时的重要物资谷物,掌握了经济主动权。

买鹿制楚

春秋时期,各国的经济结构都很简单,交易的商品也不外乎粮食、盐、布匹、金属等国计民生的必需品。管仲通过哄抬物价,破坏敌对国家经济平衡,形成单边的经济依赖,让齐国牢牢把握了经济主动权,他已经很精准地把握住了贸易战的本质。在买鹿制楚一战中,我们也能很清晰地看到管仲的这种贸易战思路。

楚国位于齐国之南,实力雄厚、历史悠久,对齐国时有滋扰,严重影响了齐桓公的称霸大计。齐桓公想要发兵震慑,但是“恐力不能过”,硬碰硬未必能占到便宜,于是在管仲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先打贸易战。该怎么做呢?楚王毕竟不像衡山国君那么短视,如果直接购买民生物资,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警惕。管仲在思考之后,建议齐桓公以兴建狩猎场为名去楚国重金收购梅花鹿。

很快,上百名齐国商人组织了一个大型采购团,用大车拉着铜钱,到齐国去大量购鹿。他们在市面上到处传言:“齐桓公好鹿,愿不惜重金购买!”虽然鹿是楚国所特有的,但当时在楚国并不是什么罕见动物,楚国人把鹿当作食物,通常两个铜币就可以买一头。但是齐国商人一来就开出了高价,开始是三个铜币买一头鹿,半个月后涨到五个铜币一头。随着时间的推移,鹿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原来两个铜币的鹿逐渐被炒到十个铜币、十五个铜币,有时甚至上百铜币才能买到一头鹿。

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一开始还有点儿疑虑,他派人调查了一下,下面的人回报说齐国买鹿是为了兴建狩猎场供齐桓公玩乐。就这样,楚王根本没有弄清楚齐国的真正目的,就过早地放宽了心。

齐国重金买鹿在楚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农夫们惊讶地发现,一头鹿的价值竟然抵得上千斤粮食,于是他们纷纷舍弃农田,制作猎具跑到深山里去猎鹿。鹿越来越少,猎鹿的人却越来越多。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看出楚国将要面临的危机了,但是管仲还觉得不够,他又对楚国的商人散布传言说:“你们也去帮我们收购鹿,给我二十头鹿,就给你们百两黄金,两百头鹿,就价值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管仲的运作和各国商人的推动下,猎鹿成了楚国的举国运动,人们都放弃本职工作跑到森林里抓鹿,甚至一些士兵也将手中的兵器换成猎具,偷偷地跑去打猎。这一年,楚国的粮田大面积荒芜,官府和民家的铜币却堆积成山。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楚国傻眼了。楚国的大小粮仓都见了底,几处毗邻齐国的边陲要地,更是接连因饥荒而爆发动乱。楚王一开始还没有慌,因为楚国有的是钱,他让人拿钱去齐国买粮食,没想到齐国却关闭了边境,不肯卖粮食给楚国。此外,管仲还让齐桓公发布号令,禁止其他诸侯国卖粮食给楚国。楚国空守着满仓库的黄金铜钱,却只能忍饥挨饿。

渐渐地,楚国民心不稳,日渐动荡,齐国又派大臣把粮食运到齐国和楚国边境的一个叫芊的地方,告诉楚国人说:“我们这地方有粮食,如果有谁不想再挨饿了,就离开楚国来我们齐国吧。”于是大批楚国人逃到了齐国。

眼看时机成熟了,管仲就集合八路诸侯大军,浩浩荡荡地进逼楚境。此时的楚国民心涣散,军队也饿得无力作战,如案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楚王只得放下老牌强国的尊严,向齐桓公求和,同意听从齐国的号令,把齐桓公捧上了霸主宝座。

历史上,管仲曾经多次发起这類贸易战,除了前文所讲的几个国家外,莱、莒、代等国也都被管仲扭曲了经济结构,破坏了粮食安全,摧毁了经济基础,未动一刀一枪就败给了齐国。

纵观这几次“货币战争”,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管仲的经济思想——“轻重之术”。管仲认为商品和货币都有价值,价低则贱,贱即为轻;价高则贵,贵即为重。轻重是由流通量来决定的,散之则轻,藏之则重。商品与货币的轻重则刚好相反,币重则物轻,币轻则物重。“故善为天下者,谨守重流,是天下不吾泄矣,彼重之相归,如水之就下。”这是说一方面守住本国所有的重要物资,不通过贸易流通出去;一方面要将别国的重要物资,通过贸易“泄”到本国来。一句话,通过调节战略性物资的供给,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控一国的经济命脉。

(摘自《世界贸易战简史》)

猜你喜欢

铜币衡山高价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衡山独如飞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衡山“四绝”
衡山客车“烧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