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安装板焊合件空调风口进水问题研究

2021-03-15梁小妮黄宗斌潘青姑曾厚立唐博威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1期

梁小妮 黄宗斌 潘青姑 曾厚立 唐博威

【摘 要】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汽车的舒适性也越来越受重视。某些量产车型因内外循环风口进水,导致客户的车辆体验性能降低。文章从空调风口进水的现象出发,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解决了问题,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教训,为后续车型空调风口模块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空调风口;内外循环;进水问题

【中图分类号】U463.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1-010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是能开,而且要开得舒服。空调风口进水会极大地影响汽车的舒适性。有文献指出,汽车的空调外部进气设计应同时满足进气要求与水管理要求[1]。排水结构设计得不好,在下雨天极容易产生进水的情况,从而引起顾客的抱怨[2]。同时,车型的空调进风口进水问题已经成为很多车型的通病[3]。本文通过某些车型空调风口进水问题,系统地分析了产生进水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1 问题描述

某量产车型因空调内外循环风口进水导致客户抱怨并返修,问题升级为CPIP问题;厂内对多个车型进行排查,并进行8 min淋浴实验,空调外循环开启,多款车型出现空调口进水问题(如图1所示),其中多款为在售或在造车阶段车型。

2 原因分析

2.1 饰板与结构的密封问题

通过对车型进行探查发现如下问题:上安装饰板与玻璃之间无法完全密封;玻璃与A柱,饰板与A柱子之间无法完全密封。水流路径如下(如图2、图3所示):前挡玻璃流水从上安装饰板胶条与玻璃之间的间隙流入,沿玻璃前沿下落;A柱侧面流水沿着玻璃与钣金之间的间隙往车中间流动,沿钣金止口边下落;A住侧面与前档部分流水从上安装饰板内表面往车中间流动,沿着饰板内侧某位置下落。

2.2 空调进风口产生的吸力

通过对进风口的观察发现,水滴或者水雾被空调吸入:空调产生的吸力,会导致流水往车内方向下落;如果吸力足够大,水直接吸入空调,导致空调滤芯或者壳体内侧被打湿,当滤芯吸水饱和以后,水会沿着空调壳体的缝隙流到地板,流水路径如图4所示:水沿着空调进风口壳体下沿流入,透过海绵流到前隔板;水随着气流到滤芯,空调壳体内壁的水流掉落到滤芯,打湿滤芯;壳体内壁的水从壳体接缝渗出,流到地毯;滤芯湿透后,水滴到风机叶片,叶片把水甩到壳体,从壳体接缝流出;滤芯湿透后,部分水沿着电机往下流到地毯。

2.3 最短滴落距离

由于空调进风口到水流滴落位置X方向最短距离不足以抵消空调吸力,因此导致水流X方向位置被水吸入(如图5所示):①从某车型首次出现进水问题,到后续厂内车型试验结果看,X≥60 mm,8 min淋雨试验空调滤芯不会出现明显水珠;②某车型由于空调功率提升,进风量加大,导致吸力增加,d=54 mm,故S阶段试验出现进水问题。

2.4 挡水板结构设计

空调进风口挡水板结构对进风有阻挡作用,会使风速加快,吸力加大(如图6所示);下安装板Z方向空间小,挡水板无法取消,挡水板会减小进口的面积,同时挡水板与下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会变小,导致风速加大。

3 措施

3.1 车型一

方案:取消前隔板下安装板挡水板,进气口与下安装板前边沿X距离由6.5 mm增大为66 mm(如图7所示)。验证:抽取2台取消前隔板下安装板加强板的验证车在车间进行16 min的淋雨,地毯未见漏水,空调滤芯边缘有少量水迹。

3.2 车型二

方案:取消空调进风口挡水板,进风口下边缘上移10 mm;上安装板向前延伸(如图8所示),确保水滴落下轨迹距离进风口≥60 mm。

3.3 车型三

未拆卸安装板饰板,关闭空调,进行8 min淋雨试验(如图9所示),发现存在飞溅小水珠进入;拆卸安装板饰板,在空调满负荷下,往挡风玻璃倒水,因为吸力较大,所以部分水流进入空调进气口;装上安装饰板,在空调满负荷下,外循环,进行8 min淋雨试验,滤芯湿润,无明显水珠,未执行整改措施。

3.4 车型四

方案:内外饰增加独立的导水零件,将水流往车身进风口两侧导(进气口与下安装板前边沿X距离为54 mm,加长下安装板前沿会导致下安装板总成总拼与焊枪干涉)。验证:空调满负荷下,外循环,进行8 min淋雨试验,有飞溅水珠被吸入空调进气口,空调滤芯湿润,副驾驶位未发现水流。

4 经验与教训

产生空调风口进水问题的原因有4个因素,即下雨天、开空调、外循环、最高风速,只有当上述4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会产生空调风口进水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及相关的措施,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

4.1 空调吸力是导致进水的决定性因素

控制进风口X方向与下安装板帽檐最小距离≥60 mm,是基于空调吸力一定为前提,空调功率变更,该值会发生变化,这是导致部分车型车身满足设计要求但依然出现进水的主要原因,调吸力大小暂时无法量化,对空调、车身结构与无问题量产车类比,是判定是否存在风险的重要方法。

4.2 车身与内外饰解决方案

控制进风口X方向与下安装板帽檐最小距离≥60 mm,在空调吸力未加大前,依然有效。对于MPV、SUV等高C点车型,下安装板Z方向高度较高,控制风口高度≥70 mm,不要设计挡水板,挡水板会减小X方向的距离,同时导致风口变小,风速加快;Car车型如果设计挡水板,可能导致与下安装板帽檐距离小,出现该种问题需谨慎论证,对于前后插入装配式上安装装饰板,集成一个导水结构是一种较优方案;对于上下装配式饰板,该方案无法实施。如果距离无法满足要求,则需增加导水零件或结构。

4.3 空调进风口淋雨试验判定标准

空调进风口淋雨试验判定标准如图10所示:①空调滤芯表面有湿气,但无水滴形成;②空调箱壳体内部无明显水滴;③空调内外循环进风口处有水迹(原因是水流打在前围前延伸板加强件上飞溅,被吸至空调箱进风口表面);④空调箱副驾处地毯上无积水。

5 总结

下安裝零件工程师必须清楚以往车型空调进风口存在的问题,项目前期先学习经验与教训,并注意以下事项。

(1)改款车型尽量避免关键结构与尺寸发生大变更,全新车型与集成区域讨论解决方案,以哪个量产车型作为目标,控制哪些关键结构与尺寸,同时与空调工程师确认清楚该车型空调系统与哪个量产车型接近,在车体与集成区域同步检查设计,判定是否存在风险,是否满足设计指标,同时后续项目建议空调区域提供准确的空调进风参数。

(2)OTS阶段安排淋雨试验,与集成区域工程师、空调工程师共同跟踪试验,验证设计结构。应该尽早进行验证,为问题预留足够的解决时间。当NS与S阶段线上造车时,再次进行试验,进一步确认是否出现问题。

(3)将空调进风口检查项纳入科室Lesson Learns清单与Check List清单,在下安装板总成T2数据状态报告中专页汇报。

(4)对该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与科室宣贯,对于未研究清楚部分,依托后续项目持续探索,形成研究报告。

参 考 文 献

[1]孟祥军,钱锐,周滋锋,等.空调进风口前端水管理及相应进风阻力关系[J].汽车工程师,2014(8):33-35.

[2]王东,肖露,黄晓,等.汽车空调外循环进水特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144-149.

[3]吕奉阳,杨金秀,项明.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口进水问题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9(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