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涯海角”朝圣路的前世今生

2021-03-15马千

世界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伊比利亚雅各天涯海角

马千

提到“朝圣”一词,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着前往特定宗教圣地朝拜的习俗和传统——古埃及人的底比斯卡纳克神庙,佛教徒的蓝毗尼,穆斯林的麦加朝觐……在基督教世界,同样存在三大朝圣地的说法:耶路撒冷、罗马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耶路撒冷和罗马名声在外,国人耳熟能详,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名字,似乎显得有些神秘。基督徒前往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使徒雅各埋葬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朝圣的路线,被誉为“圣雅各之路”。

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绘制的大雅各。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本身在1985年就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而以“巡礼路”的名义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全球仅有2处,圣雅各之路便是其中之一。这片圣地、这条朝圣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见一斑。的确,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隐匿于欧洲偏远之地,古罗马人曾称它为“天涯海角”。然而,“天涯海角”却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是西班牙、葡萄牙人对抗外族入侵的精神支柱,时至今日,依旧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朝圣者徒步而来。如果不了解圣雅各之路,便很难真正去体会伊比利亚文化的精髓。

在加利西亚发现圣雅各遗骸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与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传说,西庇太的儿子大雅各曾至伊比利亚半岛传教。大雅各与约翰、彼得同为耶稣最器重的门徒,因性格暴烈、嫉恶如仇,被耶稣誉为“雷子”。耶稣升天后,大雅各成为早期基督教会核心人物之一。圣彼得后来前往罗马传教,并被奉为第一代教宗。而据传说,大雅各来到了更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传教,公元40年,他在埃布罗河目睹圣母显灵后方重返犹太。公元44年大雅各被希律王斩首处死,成为基督教历史上的首位殉道使徒。然而,圣雅各被埋葬于何处则成了历史谜团。谁能想到,数百年后,他的遗骨竟然跨越了整个地中海,在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隅的加利西亚地区偶然被发现了。

历史上,加利西亚以生产锡与黄金闻名,虽然群山环绕,但凭借丰富的矿产,与西欧各民族有着频繁贸易往来,孕育了自身独特文化。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击败了本地凯尔特人,开始在此建立了统治,公元3世纪正式设立了加利西亚行省。由于加利西亚资源丰富,罗马人为商业贸易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网,而未来的圣雅各之路便位于昔日的一条罗马商道上。加利西亚处在罗马帝国最西端,因此罗马人称其为“天涯海角”(拉丁语Finisterrae,字面含义为“世界尽头”)。而高卢商人在夜行时,发现头顶的银河似乎在为自己指引方向,于是法语中这条商路便有了一个更加浪漫的名字——“银河之路”(Voie lactée)。

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是圣雅各之路的终点,传说圣雅各安葬于此。

由于扇贝和圣雅各的神奇渊源,加利西亚的圣雅各之路沿途的地标会以扇贝作为标识。朝圣者往往会携带一枚扇贝,彰显身份。他们的贝壳甚至具有一定实际用途——在漫长的旅行中可充当水瓢和饭碗。

根据中世纪传说,813年,加利西亚一位牧羊人在星光指引下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并告知了伊里亚主教特奥德米尔。特奥德米尔实地勘验后,认为这便是十二使徒之一的大雅各的墓地,于是向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阿方索二世报喜。阿方索二世亲自前往墓地凭吊,成为了圣雅各之路朝圣第一人,随后他下令在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小礼拜堂。当地也因此得名“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字面含义为“星之野下的圣雅各”)。

为何圣雅各的遗骨会出现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加利西亚?人们给出了各种解释。加利西亚海滨自古以来盛产扇贝,贝壳原本在当地神话传说中就有着各种象征意义,于是顺理成章,圣雅各的各种传说便与贝壳联系起来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圣雅各的门徒将他的遗体装船送回加利西亚埋葬,不幸遭遇风暴,遗体坠海失踪。不久后,圣雅各的遗体完好地出现在加利西亚岸边,覆盖着白色的扇贝。另一则传说称:圣雅各去世后,其遗体由一艘天使驾驶的船只驶向了加利西亚。当时岸边正有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新郎的马受惊了,带着新郎跌入海中,须臾,人与马竟然毫发无伤地被无数贝壳托举从海中升起,回到了海岸——这正是圣雅各的奇迹。

由于扇贝和圣雅各的神奇渊源,加利西亚的圣雅各之路沿途的地标往往会以扇贝作为标识。朝圣者自己也往往会携带一枚扇贝,彰显身份。他们的贝壳甚至具有一定实际用途——漫长旅行中可充当水瓢和饭碗。后来,贝壳与朝圣帽也成为了圣雅各的象征物。

圣地起源或许另有深意

以现代的眼光,上述传言未免令人疑窦丛生。不过,圣雅各的遗骨是否真的葬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如同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下是否真的存在“圣墓”的问题一样,其实并不重要。这片荒野在此惊人发现之后,迅速发展为繁荣的城镇,并逐渐成为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的信仰中心。然而,圣雅各去世近800年后,其墓穴竟“偶然”在看似偏僻的加利西亚被发现,恐怕也实非偶然。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伊比利亚的特殊历史背景——穆斯林的入侵和基督徒的“收复失地运动”了。

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派遣大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军从北非登陆直布罗陀,正式揭开了“倭马亚征服西班牙”的序幕。同年,倭马亚王朝军在瓜达莱特战役中决定性地击溃了西哥特王国主力,其国王罗德里克阵亡,西哥特王国迅速瓦解。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势如破竹,数年内便控制了半岛绝大部分疆域,确立了穆斯林的统治,兵锋一度深入法国南部。

直到718年,西哥特贵族佩拉约起兵防抗倭马亚统治,在科瓦东加赢得了西哥特王国灭亡以来基督徒的第一场胜利,于半岛极北部建立了当时伊比利亚唯一的独立基督教政权——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科瓦东加战役规模不大,但被历史学家奉为“收复失地运动”的起点。新生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强敌环伺,一度势如危卵。所幸此后几代君主奋发图强,与倭马亚对抗,互有胜负,王国疆域也有所扩张,夺回了加利西亚。阿方索二世统治时期,阿斯图里亚斯王国首次获得了教廷与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的承认。813年伊里亚主教特奥德米尔的惊人发现,对国王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

圣雅各墓穴赋予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某种宗教上的神圣性,不仅可用于鼓舞民心士气,更可借此名正言顺地向教廷、法兰克王国等盟友求援。须知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十字军运动,本质实为一场“武装朝圣”。除了攻占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欧洲还存在着朝向波罗的海的所谓“北方十字军”,以及面向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政权的“伊比利亚十字军”。而保卫神圣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本身便足以成为发动十字军的目标和动力。

在此特殊历史背景之下,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雅各也被赋予了新的身份与角色——“摩尔人克星圣雅各”。根据传说,在844年所谓的克拉维霍战役中,阿斯图里亚斯国王拉米罗一世对抗科尔多瓦埃米尔,原本基督徒已处于下风,千钧一发之际,圣雅各于战场显灵,他策马挥剑杀向摩尔人,帮助基督徒获得了一场奇迹般的大胜。在西班牙语世界,至今还能见到许多绘画、雕塑中,圣雅各与摩尔人对战的场景。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影响到了西班牙人的国家与民族认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后世历史学家考证,克拉维霍战役虽不乏某些真实原型,但总体而言属于后人杜撰。那么,圣雅各就更不可能拯救战局。然而,以讹传讹之下,圣雅各俨然升华为了对抗摩尔人的一面旗帜。摩尔人也的确对圣雅各之墓恨之入骨。997年,后倭马亚王朝名将曼苏尔特意挥军北上,攻占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将圣雅各的教堂烧为灰烬。可当摩尔人撤军后,基督徒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更加辉煌的教堂。

基督徒与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拉锯战持续了700多年,直到15世纪末才以前者获胜宣告结束。然而,无论半岛内的政治版图如何变幻,不变的却是那条充满宗教情怀的“圣雅各之路”。

朝圣之路的兴起

关于圣雅各朝圣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9世纪阿斯图里亚斯与加利西亚王国统治时期。当时,慕名而来的朝圣者抵达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后,便已经开始携带当地特产的贝壳作为凭证返回家乡了。

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朝圣者,史书中初现于11世纪。1092年左右,英格兰的朝圣者远道而来。进入12世纪,圣雅各之路才真正形成了热潮,并出现了相应组织——圣地亚哥骑士团。这个以圣雅各命名的天主教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一道,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讓圣雅各之路在天主教会家喻户晓的功臣当属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他首度提出了“德孔波斯特拉禧年”的概念,这意味着于特定年份前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便有机会赢得每个天主教徒梦寐以求的“全大赦”。稍后,法国学者、僧侣艾默里克·皮科以教皇的名义出版了《卡利克斯特手稿》。皮科本人曾前往圣地亚哥朝圣,书中以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这条朝圣之路并提供了实用的参考路线——他建议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朝圣者,先抵达纳瓦拉的蓬特拉雷纳(今位于西班牙北部,与法国邻近)汇合,随后沿着布尔戈斯、卡里翁德洛斯孔德斯、萨阿贡、莱昂、阿斯托尔加等城镇自东向西抵达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艾默里克·皮科的《卡利克斯特手稿》影响很大,流传甚广,此后几百年间俨然成为了教会认可的圣雅各之路“官方指南”。

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为了帮助跋山涉水的各国朝圣者,加利西亚教会和当地政府在朝圣之路沿途修建了大量的服务机构。其运作与我国古代的驿站系统有些类似,被称作“医护所”。这些中世纪的医护所不仅仅是诊治病患的医院,还要为朝圣者提供膳食、住宿等服务。这些医护所多为伊比利亚半岛众多的天主教骑士团(如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圣地亚哥骑士团)运营,虽然也鼓励富裕的信徒捐献,但总体上是公益性质。如果没有星罗棋布的医护站的扶持,在条件恶劣的中世纪,大多数贫苦的朝圣者恐怕是无法顺利往返的。至今,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地名中还能看到上述医护所的痕迹。

朝圣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漫长旅程后,最终抵达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中心广场的同名主教座堂。和长途跋涉的艰辛相比,朝圣的最终仪式却惊人地简单——只需步入教堂大门,双手触摸古老的石柱即可。

圣雅各之路在当代

虽然理论上圣雅各之路从未彻底断绝,但进入20世纪,它也一度陷入了低潮。真正了解这一古老风俗的人日益凋零,更遑论身体力行者了。1950年代,情况才有了转机。著名的爱尔兰学者沃尔特·斯塔基精通西班牙语言文化,他游历广泛,甚至被《时代》杂志誉为“当代吉普赛人”。1957年,沃尔特·斯塔基出版了他的游记《圣雅各之路》,成功地令这段古老的朝圣之旅进入了公众视野,并引发了年轻一代的兴趣。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也认为圣雅各之路有益于弘扬西班牙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国家层面予以扶持。经过多年努力,行走在圣雅各之路上的朝圣者,已经从1985年的690人剧增至2018年的32万人。

现代的圣雅各之路依然竭力坚持传统。原则上,朝圣者禁止使用任何现代交通工具(自行车除外)。大部分朝圣者选择步行,少数人甚至效仿中世纪同道,以骑马或骑驴的方式走完全程。在圣雅各之路传统路线两旁设置了醒目的路标,为现代朝圣者指明方向,标志还是那枚“圣雅各贝壳”,有的还会贴心地注明此处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之间的距离。

圣雅各之路是一个横跨欧洲的朝圣之路“网络”,其中最受欢迎的路线是法国之路,通常从南法的圣让-皮耶德波尔出发,经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北部,再一路向西抵达终点。

圣雅各之路依旧实行独特的“朝圣者护照”制度。这份朝圣者随身携带的纸质文件专门用于加盖沿途经过的指定城镇的邮戳。拥有“朝圣者护照”相当于获得了官方认可的朝圣者身份,可以凭此在沿途特定的客栈享受免费食宿的服务。这种为朝圣者服務的客栈历史同样十分悠久,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位于“终点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中心广场上的“圣地亚哥皇家旅馆”。这家紧邻圣地亚哥主教座堂的旅馆,1486年由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妻子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共同创建。夫妇俩在任内励精图治,于1492年最终攻克格拉纳达,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彻底胜利,缔造了近代西班牙的雏形,被教皇誉为“天主教双王”。夫妇二人在圣雅各朝圣之旅中有感于旅途艰辛,斥巨资打造了这座声名显赫的皇家旅馆。圣地亚哥旅馆兼有住宿和医疗双重功能,当年曾保持着24小时专业医护人员值班,以便让身心俱疲的朝圣者们得到彻底休整。夏季,朝圣者有权在该旅馆免费休养3天,在冬季则是5日。如今,圣地亚哥皇家旅馆已升格为五星级豪华酒店,但它依然坚持着优良传统,每年还会提供一定名额给予朝圣者免费住宿的优待。

“朝圣者护照”的另一功能是提供完成朝圣旅程的凭据。按照当今的标准,朝圣者完成至少100公里徒步旅行并沿途收集市镇邮戳后,方有资格前往圣地亚哥朝圣办公室领取一张证书。如果你是信徒,证书上会以中世纪以来的惯用格式介绍你成功参拜圣雅各教堂的伟绩,并注明精确的时间;倘若你并非信徒,同样有资格获得一张更为简洁的证书:“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致以热烈的欢迎,并希望圣雅各赐福与你。”对信徒而言,这是朝圣圆满的证明;对非信徒而言,这也是珍贵的旅行纪念品。

按照天主教会传统,每隔5—11年,当圣雅各日(7月25日)恰好为礼拜日时,该年便为“德孔波斯特拉禧年”。禧年前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便有机会获得弥足珍贵的“全大赦”。上一次“德孔波斯特拉禧年”要上溯到2010年,当年,圣地吸引了27万名朝圣者。2021年将出现又一次盛会,届时圣雅各之路有望创下新的记录。其实,对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徒步踏上西班牙加利西亚崎岖古道的“背包客”而言,他们未必是虔诚信徒,也未必是希望获得“大赦”——在“银河”的指引下,欣赏沿途曼妙风光,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恐怕更能拨动年轻一代的心弦。毕竟,没有到过“天涯海角”,你很难声称了解了这片土地。

(责编:刘婕)

猜你喜欢

伊比利亚雅各天涯海角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西班牙伊比利亚黑猪考察报告
清末辽阳李雅各教案始末
伊比利亚山猫
《论语》注疏之西方传承:从理雅各到森舸斓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