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时代正在眼皮底下发生

2021-03-15罗素

南风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登艾比司法部长

罗素

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引发的巨大不平等危机后,新自由主义给美國带来了“福利资本主义”。无声的转变之中,美国政府的身份经历了两级调转,由原来仅有必要存在的小政府,变为了要调节与再分配整个社会资源、又被限制权力的大政府,宪政民主也逐渐诞生。

在资本主义的公开掠夺已经备受谴责的国际环境下,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与全新诉求,促使各种各样个体对抗系统、公民对抗政府等的官司与纠葛的爆发。

改编自美国历史真实民权斗争事件的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开篇就是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执意增兵,妄图“赢得”那场本就不可能赢得的战争,或可以“体面”地从越南撤军。与此同时,马丁·路德·金博士和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部长的反战发言和旋即被刺以纪录片的形式插入,凸显了浓厚的反讽意味,即平柔、温和的民权运动和政策主张,遭遇的却是毫无底线的卑劣暗杀。

在此层面上产生的真正“对抗”,其根本正在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二修正案(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这是理解电影最重要的“法理基础”。

庭审暴力

开篇序幕的平行剪辑,突出了十足的“平静火药味”:上一位角色的话语还未说完,下一位角色的台词就已经紧接跟上,观众因此而迅速领会主角们团结一致的“行动纲领”:“和平但有效地、沉静但震撼地、非暴力但有力度地去结束这样该死的战争”。

序幕后,故事直接跳转到了五个月后的庭审预备,其间省略了“芝加哥暴乱”早已成为历史且被官方定性为意图颠覆政府的反动性质的“判断”。时任司法部长的米切尔出场,他直接了当地对公诉人理查德(囧瑟夫饰)提出,因为冒犯到传统“礼仪”,参加芝加哥游行示威被捕的“七君子”必须被送进监狱。

在公诉人与司法部长争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最关键的法律上的“责任划分”问题—究竟是示威者们还是警察们,真正引发了这场暴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解决了整部电影的最核心问题。

庭审中,时任主审大法官朱利叶·霍夫曼(弗兰克·兰格拉饰),初期给观众的印象显然是保守、固执且充满偏见,这样的法官,也在暗示着这场审判本身的不公平。因为法官无疑是最高权威,又可以决定局势的走向,这样的塑造,也间接象征着国家机器的强势和对个体的倾轧。

其间,第八位“君子”“黑豹党”领袖博比·西尔,亦因为其律师手术不能代表其出庭,提起动议被法官驳回,面临没有律师为其辩护的窘境,这也可以视为当时黑人恶劣处境的一个注脚。

经历了市政官员批准的证词不算数、示威游行队伍中警方和检方卧底的陈述、陪审团成员家人被“威胁生命安全”、骨干海登被捕等一系列“扯皮”后,故事进入了第一个关键的核心闪回:警民的直接冲突。

导演把这场流血事件的导火索留给了示威队伍,但明显的是,“黑豹党”没有参与其中,那场针对伊利诺伊分部主席汉普顿的谋杀,显然别有预谋。面对密友的去世,西尔无法平静,面对法官的不公审判,吼出了真相并咒骂了法官,朱利叶对此施加了相当过激的惩罚—西尔被锁上镣铐,堵上嘴巴,饱尝老拳。

在公诉人与司法部长争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最关键的法律上的“责任划分”问题—究竟是示威者们还是警察们,真正引发了这场暴乱?

法官朱利叶的过激行为,无疑令人相当震惊。这些举动虽然符合他的保守主义性格,但却一反其沉稳老练的派头,直接暴露了他的种族歧视,更让审判的不公正昭然若揭。

证词无效

情节出现了转折,接下来,律师们找到了前司法部长克拉克,充满讽刺的是,对方竟当着现任司法部长手下人的面,表示原意出庭作证。在排除了陪审团的预审厅辩上,克拉克作证道:“总统并不是司法部长的委托人;总统问我是否要对芝加哥暴乱的人提起诉讼,而我拒绝了,原因是,我们的刑事报告显示,是芝加哥警方引起了整个暴乱,且七君子们之间没有任何密谋。”

克拉克的证词回答了“责任划分”问题,解决了人们最初的悬念。但是,在这个新的判断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急转直下—法官判决不让评审团以任何形式听到这段前司法部长的证词,这意味着陪审团无法作出足以改变整个“暴乱”性质的判断。

公诉人谓“新司法部不能为前司法部的结论背书”的硬性规定,也十分荒谬。为什么一个国家权力部门只是更换了相应领导人,就必须否定之前所有的定性判决呢?相应地,究竟为什么起诉七君子和黑豹党西尔的动机也变成了观众新的悬念。

在这场让人倍感无力的戏里,导演对七君子的悲愤描绘也很到位,不仅有七君子主辩律师(马克·里朗斯饰)的无力砸书,还有一直温文尔雅的德林格(约翰·卡洛·林奇饰)拳打法警表现出的出奇愤怒。

下一场戏中,学生领袖海登(小雀斑饰)和嬉皮士领袖艾比(萨莎·拜伦·科恩饰)进行了一场思想场域与革命动机的交锋思辨,他们的争论互相补充、互相激发,侧面验证了有效沟通、真诚沟通、合理沟通的有效性,多元化思想的碰撞的必要。

历史为镜

在丰富而激动人心的辩证解释下,电影进入了解开历史“真相”的最后一次闪回。围绕录音,律师与海登预演证人与公诉律师的对话间,电影重演了当时的情境:已经被允许的集会遭到了警察的强制压制,海登的好友伦尼被暴力执法、头破血流,其时作为游行领袖之一、又是学生代表的海登虽然对此情形有所预判,但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愤怒于毫无暴力准备的游行遭遇了暴力压制,另一方面,他担心局面扩大后不再能受自己的控制,一切将走向不可知的结局。

最终,海登还是鼓动集体暴力对抗警察,最终酿成暴乱。“七君子”在一座上流社会人士出入的酒吧门前被捕。嬉皮士领袖艾比道出了彼时社会分裂的真实现状:“酒吧外是20世纪60年代,酒吧内是20世纪50年代”“时代正在那些不在意的人眼皮底下发生着”。

在最后的庭审中,艾比与公诉人就一句话、行为、甚至整个事件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答。时任尼克松政府希望对公民们的“思想”作有罪审判,这是政府的动机。而人民的动机,则正好相反。

“全世界都在看”的故事,它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希冀。

在这里,陪审团的角色亦令人唏嘘。作为全知视角的观众,自然会为艾比的激昂陈述动容,但对当时的有限视角的陪审团来说,特别是他们还被明令禁止不得知悉前司法部长的证词,艾比和七君子也只是在为流血的暴乱而强词夺理。

这样看来,历史确实是一种叙事,其以何种视角叙述,已经决定了它受到何种评价。当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今天来观看这部电影,没有人会不代入当下的美国时事。

黑豹党西尔的遭遇,是2020年被白人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的“翻版”;七君子被审判并被定罪,和时下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撕裂何其相像;现任司法部长对前任司法部长的私仇,也更像是特朗普对决拜登的复刻……

究其本质,也不过是统治阶级后面的建制派精英(共和党)与民主派精英(民主党)用价值观抽空了人们奋斗的意愿,只关心站队的统治术而已。其结果必然是阿伦特所论断的—向着极权统治(特朗普不择手段谋求连任) 迈进或社会被恐惧支配(特朗普支持者认为如果他不当选美国将衰落至万劫不复),此时就连修正案第二条中本为推翻暴政的最后底线,也可以成为暴徒们“进京勤王”、占领国会大厦、滥用暴力的借口。

跳出电影故事的戏剧性,故事的现实意义是很强烈的。如果从国家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原意上理解,政府只是在实行代行管理国家的义务与职责而已,当然不由所谓当权者的尊严或国家机器对人民进行审判后的胜利取得,而是应该靠维護人民的利益与尊严来取得。

当人民开始对抗政府,实际上已经凸显了国家本身蕴含的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这一切,在导演索金平实的镜头语言里踏踏实实地汇聚成一个“全世界都在看”的故事,它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希冀。

猜你喜欢

海登艾比司法部长
大脚趾比赛
Directed Dominating Set Problem Studied by Cavity Method:Warning Propaga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边走边看
八岁女孩驾车救母
汤姆·海登:从民权斗士到政坛“刺头”
艾比救母
下手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