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探讨
2021-03-15刘新华陈庆庆
刘新华 陈庆庆
[摘 要] 针对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特色,探讨了国内外重点高校“工程伦理”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方法、路径,为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065-04 [收稿日期] 2020-05-25
一、引言
我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我国开始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为我国培养并输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的工程科技人才。工程伦理(Engineering Ethics)作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在工程学道德原则系统中应用于工程技艺的一种应用伦理。工程伦理主要用于审查和设定工程师对于专业、同事、雇主、客户、社会、政府、环境等所应负担的责任。工程伦理作为一门思考性学科,它与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工程哲学(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科技伦理(Ethics of Technology)等学科密切相关[1,2]。
现如今,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因此涌现出来的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黑客袭击、克隆实验伦理,以及众多不可再生资源因无节制消耗所面临的资源枯竭等问题悄然而至。现今在工程上涌现出大量的伦理问题需要人们去思考、反思,在科技更加发达、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的情况下,工程上出现的工程伦理问题会更多,而且大多数很可能是人类还没有思考和涉足过的领域。因此,在此环境下,加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未来的工程师所要面对的工程伦理问题很可能会涉及全人类的工程伦理问题,这就需要工程师具有极高的工程伦理素质,以便他们去妥善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个工程伦理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工程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看工程;(2)从职业与职业活动的角度看工程。对于伦理的理解也可以有两种含义:(1)伦理是道德的同义词,也就是合理的道德价值,道德上可以接受、鼓励的行为,或者是被大众认可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伦理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对道德进一步的研究,即研究什么样的行为、目标、原则和法律法规是可以获得道德辩护的[3-5]。而对于工程伦理的理解则是由两种概念相互融合而又重新派生出的一种新的含义,其中工程伦理可以从以下两个视域来理解:(1)工程伦理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工程也必然具有其内在的伦理维度,其中对于工程伦理内在伦理维度的研究,即实践伦理,构成了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就是工程伦理实际上是对在工程实践中涉及的道德价值、问题和决策的研究。(2)对于工程师来说,这种职业本身应当具有其自身所独具的职业伦理。这种与其他职业都不尽相同的独特职业伦理,成了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6-8]。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工程伦理的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发展则略微滞后一些。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接受工程伦理教育已经成为专业工程师必备的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工程伦理教育已经具备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办法。美国许多大学在课堂上运用了案例法,融入角色扮演、同行评议、小组调研等多元化的合作式方法,已经成为工程伦理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举措。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开设相应课程的学校较少,在很多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卓越工程师”及“新工科”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对现阶段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未来工程师提高自身的职业规范意识、道德判断力及意志力。而对于工程伦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解工程伦理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提高自身的能力,还可以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做好自我保护工作[9-12 ]。
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4号)文件,要求将“工程伦理”正式纳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范畴,并从2018级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开设该课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文件精神,我国的所有高校都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但是各个高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形式和深度各不相同。截至目前,大部分的高校主要通过网络对“工程伦理”课程进行在线课程教学,只有少部分高校开设了“工程伦理”线下课程,极少数高校开设了“工程伦理”双语课程。在学分的设置方面,有的高校将“工程伦理”课程设置为1学分,有的学校设置为2学分。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一直以来都特别注重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讲座,但是开展的这些宣传讲座活动与系统的工程伦理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中国矿业大学在2018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工程伦理”课程,要求2018级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该课程。现阶段,“工程伦理”主要采用网络慕课的学习方式,由选课的学生自主进行线上学习。线上教学,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和弊端,因此在“工程伦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的机械类专业在“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线上学习效果不佳
和国内大部分高校一样,我校“工程伦理”课程也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开设的,线下教学的教师和教学资源等准备还不够充分。通过网络慕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由选课的学生自主进行网上学习,这要求学生拥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而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个具体的工程伦理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即工程师往往不能简单地运用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绝对判断来对工程伦理问题进行评估与决断。通常情况下,需要工程师从特定的视角出发,对目前所出现的工程伦理问题做出不同程度的类似“应当”或“最好”的价值判断,从而对所遇到的工程伦理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所以说,如果只单纯地进行线上教学,没有线下教学的现场实际操作与运用,对于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学生很难熟练且妥善地处理所遇到的工程伦理问题。不仅如此,工程伦理作为职业伦理或实践伦理的一种,可以运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三种最常用的伦理学研究方法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的尊重人伦理学,以及德性论。根据三种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将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工科学科的学科教育中时,通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比仅仅采用一般的伦理理论讲授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设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果缺少线下课堂的讨论,对于工程伦理教育来说,将很难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通用教材没有针对性
在目前出版的《工程伦理》教材和书籍中,主要讲述了工程伦理的一般理论,探讨了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等。书中列举的工程伦理案例则是主要以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核工程及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为背景[ 13-19 ],现阶段还缺少机械工程方面具有机械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经典案例教学素材。因此,迫切需要教育者理清机械类工程伦理的内涵、工程伦理及工程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并完善机械工程方面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完善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的课程建设。
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开展工程伦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师伦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工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还有利于协调社会中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共享及社会和谐的发展。
而对于工程伦理的授课,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体制,在我国(特别是大陆地区),工程伦理的普及、推广与完善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未来工程师的工程伦理素养,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开展、普及、推广和完善,仍然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我國工程师整体素质的飞跃。
三、课程建设方案
“工程伦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以及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理清机械类工程伦理的内涵,工程伦理和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制定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内容。(2)开展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工程伦理”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并从中提炼出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讲义,并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制作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案例,并准备课堂讨论话题。(3)开展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线下课堂教学,建设期满后,依托在线课程开设具有机械类专业特色的线下“工程伦理”课程。
“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编制具有机械类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2)依托在线课程,开设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线下课堂。
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方法及路径包括:(1)综合运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调研法及专家访谈法等,分析并总结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人们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提取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的内涵,理清工程伦理和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2)综合运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收集机械类专业的工程伦理案例,制定机械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内容,并编制讲义和教学PPT,准备课堂讨论话题。(3)调研国内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线下课堂教学的高校,总结归纳各个高校线下课堂教学的优缺点,结合我校在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方面的特色,为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硕士开设具备机械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线下课程。
四、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针对我校机械类专业的特色,编制具有机械类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线下课堂教学与课堂上相应工程伦理话题的讨论,使专业学位硕士能够逐步了解机械专业工程伦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考维度,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针对工程伦理问题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实施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创造良好的伦理文化,丰富工程伦理内涵,这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也会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此外,通过实施工程伦理教育,我校培养的工程师就是接受过全面教育的人,是具有全球公民意识的人,是具有伦理道德的人。同时,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对于所产生的工程伦理问题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灵活且巧妙地运用所学的工程伦理知识,妥善解决在工程上所产生的每一个工程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正风,丛杭青,王前,等.工程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李世新.工程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查尔斯.E.哈里斯,迈克尔.S.普里查德,迈克尔.J.雷宾斯.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第3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马傲玲,张猛持,陈自力.案例教学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4):105-107.
[5]于波,王柯.高校工程教育中关于工程伦理本土化问题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2):145-146.
[6]代亮,史玉民.工程伦理“共识范式”的解构与重构──迈克·W·马丁工程伦理思想评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4):26-32.
[7]梁军.工程伦理的微观向度分析──兼论“工匠精神”及其相关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4):9-16.
[8]孙洋,张恒力.工程伦理责任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探索与应用[J].山东化工,2019,48(5):180-183.
[9]張桢远.工程项目管理中若干工程伦理问题探讨[J].山西科技,2018,33(5):112-118.
[10]沈艳,章洁.构建面向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J].教育现代学,2019,6(15):68-70.
[11]肖平,刘丽娜.关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几个问题[J].阴山学刊,2018,31(6):71-75.
[12]王永伟,徐飞,徐善衍.国际工程伦理研究的态势分析──兼谈对我国工程伦理研究的若干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4):17-25.
[13]王小兵,刘洁.化工事故中的工程伦理责任分析──以盛华化工爆炸事故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7):169-170.
[14]孙丽丽.基于工程伦理学谈卓越工程师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8):59-69.
[15]刘金琨.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伦理案例探讨[J]. 大学教育,2018(7):39-41.
[16]何菁.论作为道德生活形式的工程伦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7):35-40.
[17]周立斌,王彦婷.全程育人下的《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12(5):291-292.
[18]范春萍,江洋,张君.研究生“科技与工程伦理”类课程实践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4):27-30.
[19]李健,霍军军,超能芳,等.以工程伦理观点审视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9,6(2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