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价值

2021-03-15邵雯燕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教学资源中华

邵雯燕

摘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新闻时事平台、影视文化节目,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帮助学生将“知”“情”“行”三者合而为一,提升学生的爱国核心素养。

关键词

爱国主义 课程资源 德育价值

面对我校一批来自内地的藏族学生,如何选择、开发、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把握住正确的人生航向,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效,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一、运用新闻时事平台,增强爱国意识

《新闻联播》是最权威的新闻平台,从办校至今,我校寄宿制藏族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无一天间断。身处校园的他们,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仅了解“一带一路”,也了解“亚投行”“G20峰会”“金砖十年”等。他们聆听国家声音,了解时事新闻,从国内外的大事中体会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有5分钟是学生们分享新闻的时间,我要求学生在观看《新闻联播》时不仅用耳朵去听,而且要学会用嘴去说、用心去感受。在三年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从最开始简单地“播报”新闻,到主动搜集新闻素材,积极拓展新闻来源渠道,从《常州日报》《扬子晚报》、西藏卫视等报刊、电视、网络媒体中摘录时事热点,再到如今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品评新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学生们不仅照例观看新闻,还自发地集中观看了国庆阅兵式。九年级的朗杰同学在课堂的新闻分享环节对阅兵式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描述,并且深刻地讲述了当天的震撼感受。他在结束分享时建议全班同学起立,面对教室里的国旗,高声唱国歌。全班同学在他的号召下齐声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藏族孩子在第二故乡用自己最响亮、纯粹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最真诚、质朴和深情的爱。

二、赏析影视文化节目,提升爱国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说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近年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一堂好课》等一大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节目,《辉煌中国》《法治中国》等相关纪录片,以及“学习强国”App等为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国家宝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是最切合“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这一学习目标的。《国家宝藏》有一期讲述了故宫博物院的“石鼓”,是针对性很强的教学素材。学生们从梁金生一家运送、保护石鼓的经历中,认识到正是一代代人用生命来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才使后人得以享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也正是由于一代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我们的文明才能够绵延不绝。“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字和历史”,学生们认识到中华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立誓要学好文化,为保护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第二框“维护祖国统一”提到“‘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通过展示香港自回归之后的发展成果,让学生们从数据中直观地感受香港回归之后的发展情况;设计讨论环节,请学生们观看张维为的演讲视频《这就是中国》,并小组讨论,“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请结合澳门的经验和香港的教训,谈谈你的建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三、挖掘学生生活素材,强化爱国行为

国庆长假之后的第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我一走进教室,便眼前一亮,班级的黑板报主题更换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学生们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板”上。这一天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全班反向就座,板报设计者、创作者作为授课者,向学生展示并介绍创作内容,分享并传递爱国情。授课的学生分享满满的创意,听课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美好的祝福语层出不穷。他们已经将这份爱国情化作了爱国行,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祝福。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将爱国之情化作具体的行动: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拒绝暴力行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学习,怀抱梦想;举行爱心义卖,表达对同胞的热爱。每周二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们庄重肃立,庄敬地唱国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的这些点滴表现,是课堂中最好的教学资源。这种生成性资源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是点燃学生们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

道德与法治课的爱国素材成千上万,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进行正面引导,点燃其思考的热情,会使道德与法治课发出炽热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西藏中考改革背景下内地西藏校初中生学习方式研究”(编号为:C - c/2020/0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爱国教学资源中华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爱国学·晒佳作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