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对吉林省农户收入的影响

2021-03-15耿朝阳刘健涛景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吉林省

耿朝阳 刘健涛 景华

[摘    要] 研究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对吉林省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利于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助于实现农户增收和农村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期盼。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得知,玉米收储政策改革一定程度降低了吉林省农户第一产业纯收入,因此导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并且有针对性提出促进玉米收储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补贴标准多元化等途径完善玉米收储政策,进而提高吉林省农户收入。

[关键词] 玉米收储政策;吉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      引  言

2008年,政府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使玉米的价格大幅度上涨,顾莉丽(2017)研究发现2008-2014年,吉林玉米收购价格从1. 50 元/公斤上升到2.24元/公斤[1]。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下玉米市场呈现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慎决定,适时调整政策,2016年在媒体通气会上,政府正式宣布临时将收储政策转化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方式,即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市场化收购+补贴”即玉米销售价格由市场确定,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成分自主入市收购,有助于解决“屏蔽市”现象;另外,国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玉米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由地方政府兑付到生产者。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实行后,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致使玉米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之前的尴尬局面。朱思睿(2019)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价格从2015年的保护收购价2.8元/公斤急速下跌到2016年市场价1.36元/公斤,下降幅度高达51.43%,对农户收入造成巨大的冲击[2]。

关于玉米收储政策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收入角度方面,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取消玉米收储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显著且巨大的。顾莉丽(2016)研究指出,在玉米临储价格取消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对优势产区农民收入水平有很大影響[3]。郭天宝(2017)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的影响使玉米价格下降,农民种植收入减少[4]。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可以一定程度递减由于玉米价格下降造成的农业收入减少,崔宁波(2017)通过DID模型定量评估研究指出,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抵减了部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且能增加农户家庭总收入,但这一效应是短暂的,并且这一结果在非调整户中并不显著[5]。

以上学者对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的研究非常深刻,但在研究结论等方面还存在值得商榷和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价格影响方面。一是当前文献主要是以研究政策调整前后玉米优势区尤其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农户收入变化为主,极少有文献将未实行此政策的地方纳入,通过对照研究取消政策是否会对吉林省农户收入产生影响,以及该影响是否具有冲击性。二是当前文献以文字性描述分析为主,只有少数几篇采用微观数据进行具体研究。因而,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一是将河南省作为对照纳入研究中,研究未实行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地区是否与吉林省有显著差异;二是本文采用部分宏观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说服力强。玉米收储政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研究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对吉林省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利于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有助于实现农户增收和农村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      吉林省农民收入变动

本文主要以宏观经济数据为依托,研究实行玉米收储政策前后吉林省农户收入总额和构成的变化,以及通过与河南省同时期农户收入对比,侧面展示吉林省农户收入变化。研究时间选取2008-2017年,解释变量选取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解释效果最优化,选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解释变量,以2015年政策变换年为时间节点。近几年吉林省的玉米品种及气候条件保持基本不变,所以农户农业收入的变化很大程度归因于价格的变化(表1),尽管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试图平抑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就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

2      从收入总额角度分析

从总体收入而言,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整理得到图1,2008-2014年玉米临储政策期间,农户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呈现高位增长稳定态势,以2008年为基年,绝大多数年份人均收入年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且在2011年达到峰值20.4%。在政策过渡年2015年,人均收入年增长率显著回落,在2016年、2017年政策取消,虽然有补贴收入,但是它对政策取消导致玉米价格下行,进而直接导致农户收入减少的对冲作用是微弱的。

3      从收入构成角度分析

由《吉林省统计年鉴》得知,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统计年度内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变幅不大,因而,本文重点讨论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变化,来剖析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对吉林省农户收入的具体影响。2014-2015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为69%左右,并且第一产业纯收入(即广义的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65%左右。可知农业收入是吉林省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16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2016-2017年吉林省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下降至60%左右,并且第一产业纯收入(即广义的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54%左右。可知,虽然农业收入仍是吉林省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地位下降。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来说,这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2015年前后转移性收入变动较大,其中增幅最大贡献者是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的大幅增加,原因之一是由于政府有一部分福利通过补贴方式返还给农户。但是,补贴收入是完全不能弥补因为政策取消玉米价格下行导致农户收入较少的部分。

因为河南省为中部粮食主产省份,且未实行政策改革,因而笔者将两省简单比较,以期侧面展示未实行政策地区农户收入构成在观测年度内的变化。未实行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的河南省,2015年前后第一产业收入(即广义的农业收入)占比变化不大,为30%左右且稳定,比吉林省同时期变化幅度小得多,尽管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这种结果可以解释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的确一定程度上影响吉林省农户收入。有一点不同的是,转移性收入占比相对同时期的吉林省高出10%左右,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外出从业人员寄回带回、收入的增加导致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增长,这一结论与王翌秋(20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玉米收储政策改革是导致吉林省农户收入中第一产业纯收入占比下降严重的重要因素,而补贴的存在的确使农民福利即转移性收入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不足以抵消由于玉米价格下降导致的农户收入的减少。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积极寻找政策的平衡点,既要继续发挥玉米收储政策的积极作用,又要使农民得到合理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因而应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完善玉米收储政策,进而达到增加吉林省农户收入的目的。

4.1   促进玉米收储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采用市场化收购的方式,会推动玉米价格朝着合理方向演变。耿朝阳(2020)研究指出農户在现实中交易成本较高,农户得到的信息是极为有限并且具有相对滞后性[7]。应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不但是在玉米收购方面,而且包括配套设施信息方面。有条件的县市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当地,指导农民在合理的价格区间销售玉米,以期获得更高收入,避免同时期大量出售引致价格下跌造成收入的锐减。

4.2   补贴标准应多元化

当下,补贴在农民转移性收入占了很大比重,补贴标准方面,顾莉丽(2016)研究指出可以按照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销售量进行补贴,并且指出从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按照玉米销售量进行补贴方式更优;也有学者李晨曦(2019)认为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8]。本文认为,应该在玉米主产区采用种植面积的标准,在玉米非优势产区采用玉米销售量的标准。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促进优势玉米产区稳固地位,而且可以促进非优势玉米产区积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其他配套经济作物,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得知,2015年、2016年、2017年吉林省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425.11万公顷、424.20万公顷、416.4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减少87.1千公顷。而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涨幅明显,以油料为例,2015年、2016年、2017年吉林省的播种面积分别为32.43万公顷、39.00万公顷、40.87万公顷。

主要参考文献

[1]顾莉丽,郭庆海.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及其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7):72-79.

[2]朱思睿,刘文明,李晨曦,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吉林省农户生产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J].玉米科学,2019(5):181-185.

[3]顾莉丽,郭庆海,胡志豪.玉米临储价格取消的传导效应及应对建议——来自吉林省的实践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66-69.

[4]郭天宝,董毓玲,周亚成.玉米临储制度取消带给农民的究竟是什么?——以东北玉米主产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14):18-23.

[5]崔宁波,张正岩.临储政策取消下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与收入效应——基于黑龙江省镰刀弯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7(11):153-163.

[6]王翌秋,陈玉珠.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和河南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2):41-48,111.

[7]耿朝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J].中国集体经济,2020(4):6-7.

[8]李晨曦,余晓洋,刘文明,等.基于Nerlove模型的玉米供给反应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97-102.

猜你喜欢

吉林省
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一)
吉林省特检中心送服务上门获企业好评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