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现状和改革研究
2021-03-15邓淼
邓淼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监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以电子化规范管理为支撑有效推进国库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 财政国库;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改革
0 引 言
近年来,深圳市各区财政部门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改革创新,各项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作为政府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处理政府经济业务,并为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实体,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精确决策,全流程电子信息化成为财政国库制度创新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
1 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1 电子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在财政国库综合管理平台搭建远程报账模块、合同签审模块、档案管理模块,与国库支付系统、税务电子发票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预算项目系统等业务系统全面对接直联,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文件全程线上流转,真正实现从资金报账、支付、核算、归档等工作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化、无纸化。
1.2 电子化管理的意义
(1)通过搭建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系统,整个报账过程可以实现留痕备查,完整呈现单位经济业务运行情况,强化资金支出真实性审核,构建资金安全“防护网”。
(2)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全流程电子化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國库资金支付业务办理由原来的逐笔、手工签章、人工送单,转变为线上操作、无纸化,通过支付的“自助钱柜”系统,财务报销从“上班”办理转变为“全天候”办理,从“跑银行”转变为“点鼠标”,各级领导签审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审批,既打破了地域限制,又打破了时间限制,预算单位可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资金支付,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全面提高了财务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资金运行效率,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
(3)推动了国库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财政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后,国库业务的审核方式、凭证管理方式、对账方式、档案管理方式都会有质的改变。这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资金实时动态监管、多账户自动对账、账表资料全程跟踪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财政国库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4)减轻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最大的意义就是节省了大量纸张。一方面减轻了事后档案管理人员每日繁重的整理、装订、归档工作;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存放这些资料的空间,缓解了日益紧张的档案室保管压力。
2 财政国库资金电子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工作人员对电子化管理认识不足
近几年,依据财政部陆续出台的法规制度及政策文件对电子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的要求,在本地政府部门的充分支持和指导下,财政会计信息化有了明显进度。然而,从当前运行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业务管理人员对财会电子化的关注度较低,他们只是在从意识上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工作进度的一种方式,对其整体产生的效果并不了解,有些人员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和电子信息化管理是一样的意义。这些理念的局限性和偏差性严重限制了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会计信息化质量的提高。
2.2 电子信息化管理日常工作不顺畅
(1)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在财政资金流转的整个运行期间,存在着会计信息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只是在财会部门中掌握,无法和其他部门共享资源的现象,孤岛现象严重,不利于政府管理合理性的提升。而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相关部门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来传输数据的,由于没有制定严格的电子管理制度和体系,使得整个管理环节相对松懈,容易引起财务信息泄露和财政数据失真等一系列问题。
(2)线上、线下资料重复报批。虽然已具备税务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但财会人员和报账员受制于传统思维影响,仍习惯于传统纸质原始凭证的报账流程,且普遍认为纸质凭证更易于辨认报销数据。由于数据一体化的信息时代要求,目前是报账员既要在电脑系统里线上输入数据,又要打印出纸质报销单据再走审批流程,而财会人员也要同样线上线下进行审核操作,增加了财务管理复杂度和难度,降低了行政效率。
(3)无纸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偏慢,缺乏长远规划。各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心集中在短期效应上,对于如何规划做好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整套发展蓝图,没有考虑到设备或软件系统建设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各种软、硬件淘汰速度过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技术开发人员、软件使用人员缺少工作实践经验和相互沟通,所开发出的产品缺乏实用性,很多看上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在实际运用中却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因此,目前财政国库资金的电子化管理水平整体较低、技术缺乏。
2.3 交流和宣传不够,缺乏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据调研,个别先进单位已经在尝试实施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模式,但由于实施时间不长,缺乏有效的宣传,各级单位了解较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实施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在运营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级财政部门集思广益,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积极作为的态度推动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不断发展。
3 新制度下财政国库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改革对策的研究
3.1 建立与完善当前电子信息化流程的管理制度
要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工作,必须要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必须建立与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进行操作,同时电子化管理设备还能对工作人员的各种履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能有效观察并及时纠正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这种制度模式能将财政国库资金的全流程透明化,杜绝源头腐败,为电子化管理的合法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取缔纸质凭证流转,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落实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改革后,不需要专门印制纸质凭证,从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预算单位只需要通过预算执行系统发送电子数据,就能够完成相应的资金转账以及清算流程,如果一笔业务从录入到支付再到记账完成仅需要大约几分时间,那么不但能大幅度提高支付进度,还能全面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各代理银行与全流程电子管理系统对接数据端口,实现实时自动对账,单據自动留存到账务处理系统的归档库里,会计人员与银行人员不再需要传递收支纸质回单和对账单据。减少人工核对,降低核算出错率,这样就能真正实现传统模式向全流程电子模式的转变。
3.3 打造高效的电子化管理平台,解决孤岛现象,充分实现数据共享
(1)由政府管理部门牵头,利用云技术、光缆通道、信息加密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同时沟通协调各相关数据来源单位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使各种资金数据流动关联起来,以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基层人员少跑路”,为经济发展助添活力。
(2)利用电子管理平台的统计、分析等功能得出的财政数据,不但可以及时服务政府决策,还可以随时向企业、百姓公开。各政府部门的业务数据都可以通过在这个平台的系统进行交换传输,最终汇集到财政国库支付核算系统里形成账表信息,彻底打破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困境,推进政府内部的“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3)为解决财政各业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业务办理拖沓滞后、服务对象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可将服务预算单位的各业务部门(或科室)、多项预算指标进行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采用“一站式”服务模式,同时将办事流程、办理进度上网。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压缩财政各部门在资金审批分配中的自由裁量空间,进一步削减“隐形权力”。
3.4 构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要实现整个管理的高效运行,还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财政部门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会、业务研讨会,让员工积极参与,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注重对工作人员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化理念,全面提升人员电子化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人员和中高级财会人员,以其保证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精度和准确度顺畅进行。
4 结 语
财政国库资金集中支付核算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财政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模式将逐渐成熟,成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重要趋势。虽然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各单位内部管理的不断增强,财政资金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会实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