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从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
2021-03-15郭煦
郭煦
“实现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2021年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陕西省长赵一德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去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来,陕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2021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历史新起点,陕西已经蓄势待发。
激活科教资源,实施人才强省
赵一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全力做好10个方面重点工作,以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整体工作顺利进行。摆在首位的便是“抓项目扩投资”。
新年伊始,陕西省快马加鞭,动作频频。全省一批重点项目进入了密集开工期。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一批批重点项目率先“起跑”,为陕西省“十四五”高质量开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1年,陕西省初步安排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42个,总投资2.19万亿元,年度投资4295亿元。聚焦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建设数字陕西等领域,初步储备陕西省“十四五”重大项目2061个,总投资12.7万亿元。
此外,陕西省还将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切实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建设美丽陕西;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以“精彩圆满”为目标,举全省之力办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等方面持续发力。
“科技发展,‘面向是关键词,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产效能。”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王辉说道。在王辉看来,陕西省科研成果多,但本地转化少;培养人才多,本地留下少;技术成果多,产业落地少;科技人才多,经管人才少;科研实力强,经济发展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破题?王辉提出,要解决好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问题。让科技人才专心研发,让善于经营的人来经营,凝聚合力做好补短板的事。
陕西是科教资源大省,如何进一步激活、利用好陕西省的科教资源,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强大发展动力,助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政协委员、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运营中心主任刘振宇认为,实力雄厚的科技企業和高质量的科技项目要实现快速产业化甚至融资上市,必须要有孵化企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他建议,不仅要营造政策生态,还应有金融生态,利用种子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金融手段,让企业获得发展的起步资金,打造良好金融环境。
“要更加重视‘兴趣驱动的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李侃社呼吁,要将财政性科研经费向“兴趣驱动”的自由探索倾斜,设立高等学校基本学术研究经费,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落实‘三新、实现‘三高,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是第一支撑,富民是第一要义。我们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做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切实解决产业链与创新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科教大省的实力。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陕西省“十四五”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
对此,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我们要继续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各领域专项战略研究,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和陕西发展需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让美丽陕西绿色版图更“深绿”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违建问题得到彻底整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河流优良水质优于国考指标20个百分点,入黄泥沙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森林覆盖率超过45%,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渐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要落实“三新”、实现“三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表示,生态治理要因地制宜,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赋能。产业为生态而生,也因生态而兴。
“绿色矿山不是单纯的矿区绿化或者复绿,给矿山穿一件‘绿衣裳,而是要求体现矿山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优化。”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毅说,“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企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陕西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切实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标对表国家《纲要》制定陕西省规划,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渭河出境水质为优。今年,陕西省要抓住“水沙同治”这一关键,推动黄河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开展渭河及其主要支流水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2600平方公里。
陕西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杨凌督察局局长冯永强表示,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渭河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具备了进一步修复改善渭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应加大力度构建优良健康的渭河河流生态系统,把修复改善渭河河流生态系统作为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怡平一直关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他注意到,虽然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秦岭自然生态系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要优化植被结构,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运用5G物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效能,建立智慧林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大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生态补偿力度,科学管理秦岭生态环境。”陈怡平说。
陕西省政协委员、民建商洛市委主委赵水利对保护生态环境深有感触。赵水利认为,要充分利用好商洛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有机农业、新材料等绿色循环产业,让绿水青山溢出更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用好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两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贵在行动、成在坚持,众多代表、委员表示,要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同描绘好陕西天蓝、地绿、水清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