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落地,你准备好了吗?
2021-03-15
商场里、超市里开始售卖起了可降解塑料袋;咖啡店、奶茶店内原本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被纸质环保吸管取而代之;宾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2021年新年伊始,最严“禁塑令”正式开始施行,人们的消费场景正在发生“绿色”改变。
由“限塑”到“禁塑”,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新形势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一年,各地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一批形成替代作用的成熟方案不断出炉,绿色环保理念蔚然成风。但仍要清醒看到,在农贸市场、快递、电商等领域,“过度包装”“白色污染”现象仍触目惊心……生态环保永远在路上。消费者要自觉涵养环保意识,做个合格的“禁塑人”。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一中 贺小青
角度一:生态环保。
要强化环保意识,争当生态文明的传播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
角度二:责任担当。
要扛起绿色责任,争当“禁塑”行动的实践者。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作为青少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禁限塑”政策,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自己的塑料足迹,助力走好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角度三:政府监管。
应该坚持走“教育宣传为先导、政府执法为核心、市场管理为主要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综合治理之路。其中政府部门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限塑政策的有益经验,从需求和供给双向发力,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和目标,既要引导消费,又要推进替代品研发,更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时文链接
新年,请和塑料吸管道声再见
王玉初
2021年1月3日,元旦小长假期的最后一天。笔者踱进附近的一家“星巴克”作一次休闲的“度假总结”。突然发现这家“洋气”十足的咖啡店用上了纸质吸管。早在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就联合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明确,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这一规定被业内称为“禁管令”。2021年1月1日,这项禁令在全国范围正式生效。
“星巴克”的变化说明,这项禁令得到了社会的及时反应。习惯使用塑料吸管的人,都该和它道声再见了。
一根小小的吸管,轻若无物,简单方便,是一些饮用品的“标配”。但如业内人士所言,塑料吸管的使用时间只有几分钟,但降解的时间可能长达500年;一根吸管看似无足轻重,但在14亿人口的中國,累积消费掉的吸管则要用万吨级来计数。据央视财经报道,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吨。细小的事,乘以巨大的人口基数,那也会成为大事件或大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容回避。
“禁管令”的率先施行,实则是为全面禁塑探路,提供一个缓冲。塑料吸管不能再用了,市场必须寻找到替代品。事实上,禁令之下,在各地主要城市的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经将一次性塑料吸管换成了纸质吸管,或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还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饮用的杯盖来代替。在既定的目标之下,总能找到不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禁用塑料吸管如此,许多大事的办成也是如此。这样的经验值得复制。
当然,全面禁塑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科技创新给出路,亦需要严格执法堵老路,更需要每一位国人自觉践行。也许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用起来还有一些不方便,而且价格更贵。但我们需要明白,在良好目标的驱动下,不仅商家有义务严格执行禁令,每一位消费者也需让度一些“不适感”。而且,有些“不好的体验”也只是暂时的,我们相信很快就有新的技术或材料取而代之。
全面禁塑,势在必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挥一挥手,不必带上任何遗憾和眷念,告别塑料吸管,以干净自然的心态,以文明素质的自豪,迎接一个新的生活状态的到来。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