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教育中的应用
2021-03-15朱春阳
朱春阳
(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 信阳 464000)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该病不可逆转。临床多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及毒素,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临床发现,想要有效治疗慢性肾衰,则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做好目标体重管理,明确患者的未发生尿潴留、未脱水时的体重,保证透析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无明显变化[1]。因此,展开体重管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102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研究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69±4.78)岁;透析时间6月~7年,平均(3.85±1.65)年。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45±4.74)岁;透析时间6月~6年,平均(3.42±1.71)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重管理教育,简单介绍慢性肾衰的相关疾病知识、疾病的治疗方案、疾病自我护理方法等内容。
研究组联合自我效能理论干预:(1)知识讲解:指导患者定期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详细讲述慢性肾衰竭的疾病相关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流程、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同时告知患者进行体重管理的必要性,让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临床干预,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健康作息、健康饮食的必要性。(2)集体交流:每周组织慢性肾衰患者进行集体沟通、集体交流,主要由治疗效果理想、病情控制有效、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详细讲述自身治疗情况、自身体会,让患者了解在相同情况下的治疗目标以及自我效能期望。患者还需讲述治疗期间存在的一些困难,并讲述困难解决方法,让患者感同身受。同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传授经验,互相帮助,互相解决问题。为提高教育效果,还可创建相应的微信群,医护人员及时更新患者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进行体重管理。(3)沟通交流:每周组织统一学习,通过观看健康手册、视频,让患者明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性,课后护士与患者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实际透析情况、日常生活作息,结合相关情况嘱咐患者遵医嘱治疗、维持健康作息。
1.3 观察指标
1.3.1干体重达标率
干体重指患者未出现尿潴留、未脱水时的体重。干体重达标率主要指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小于干体重5%。
1.3.2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2]、自我护理能力量表[3]以及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4]进行评估,焦虑评分以50分为界限,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体重达标率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干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体重达标率对比[n(%)]
2.2 两组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逐步提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但是,慢性肾衰患者本身身体质量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且慢性肾衰属于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患者确诊疾病后,存在巨大的心理波动,生存质量直线下降[5]。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慢性肾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存质量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研究学者指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促使患者树立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强化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我国近年来逐渐在多种疾病的护理中融入自我效能理论,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干体重达标率、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是人体对自身组织执行特定行为的一种能力,通过自我效能可有效调节患者自身的认知与行为间的关系,促使人体拥有应对每一种困难或是完善某一种行为的信念,进而促使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采用健康行为,促进疾病康复。
由上可知,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