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载历史记忆的闽南红砖古厝

2021-03-15戎章榕

统一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厝红砖金门

■ 戎章榕

闽南红砖古厝与厦门鼓浪屿同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是,较之鼓浪屿的名声,公众对闽南红砖古厝又知道多少呢?

2013年3月19日,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驻仪式在厦门市大嶝岛举行,标志着金门县政府旧址群维修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也表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又推进了一步。

维修工程队首先将金门县政府总部、金门县政府盐兵楼(县政府保安队)、国民党金门县党部4栋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一期维修工程投资约350万元。而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群包括:金门县政府总部、县政府文书房、县政府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县政府盐兵楼、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县党部书记处,共7处12栋建筑,总建筑面积2698.6平方米。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同在郑氏家庙前的小广场上,2012年6月9日,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厦门市相关领导和专程赶来的金门文化局局长李锡隆,共同启动了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维修工程仪式。有关部门把这次仪式作为厦门市2012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主会场。

12栋红砖古厝,红砖墙、石基座、如燕尾一样翘起的檐角,乍一看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但细一看,不论是砖雕、石雕,还是木雕、瓷雕,其线条飘逸、刀工精致,散发出质朴清雅的韵味,十分精美。室内、室外均有别致的修饰,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那么,这些有待维修的红砖古厝群价值只是它的建造技艺吗?它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对它进行抢救性保护意义又何在呢?

红砖古厝:华侨留下的遗产

与传统闽南古厝一样,大嶝岛田墘红砖古厝群的外貌均是以红砖古厝为主。“红厝顶、红墙砖、红地板”是大嶝红砖古厝最大的特色。屋脊双燕尾式、马背式,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是唐风宋韵的遗存。已故闽籍资深建筑师骆中钊认为:“正是这用泥灰塑造的‘双燕归脊’传递了父母盼儿归的信息,呼唤着外出亲人的乡思,才使得古厝充满着无限的生气和魅力。那一条条凌空疾返的‘双燕归脊’便成为红砖古厝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富独特性的典型标志。”这种独特标志只遗存在闽、台两地,其他地方迄今尚未发现。

闽南红砖古厝(陈书东 摄)

在大嶝岛田墘社区,现存建于清末民初的双落红砖古厝148座,绝大多数是当地华侨事业有成回来兴建的。古厝老人回忆起造厝的先贤无不饱含深情……既有闽南传统红砖大厝,也有华侨从南洋各地借鉴的西洋式民居,代表了20世纪初期民居建筑的各种类型。民居建筑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其中,金门县政府旧址群7处12栋建筑最具申遗亮点。

谈及古厝文化,列举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源远流长。一块镌刻“荣阳衍派”的门匾耐人寻味。其中的“荣”字上面的草字头,已经不用两个“火”字,而“阳”字却用繁体。它告诉后人,这座房子的先祖来自中原河南的荥阳县,这就是大嶝古厝郑姓的由来。至于为什么会把“荥”字下面的“水”改为“木”,后人猜测可能是大嶝岛缺木,四周皆水矣!

闽南一带多为中原之后裔,其习俗仍保留着不少古风遗韵。来自中原一带的闽南先民,他们带来的中原传统建筑特色直接影响着闽南民居建筑。闽南民居建筑吸取了传统四合院民居布局形式,巧妙地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创造出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的闽南红砖古厝。

烽火年代:共御外侮的见证

大嶝岛红砖古厝怎么会成为国民党金门县政府旧址的呢?这得回溯一段已经散尽硝烟的烽火年代……

历史上大嶝岛属于金门。北宋以来,厦门、金门两岛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民国初年,厦门、金门独立设县,1914年(民国3年)金门县成立,下辖金门、烈屿、大嶝、小嶝四岛。

1937年10月26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金门岛,金门县县长邝汉率县政府人员撤退至同安澳头。12月,福建省政府令金门县政府迁往大嶝岛。1938年初,金门县政府及县党部先后在大嶝岛田墘村借用民居办公。1938年5月13日,厦门岛被日军占领。6月,金门县县长韩延爽建议迁金门县政府及大小嶝居民到南安、同安。省政府同意政府迁移,但大嶝居民不愿迁走,表示要坚持留下来协助军队坚持抗日,与大嶝岛共存亡。从1938年7月起,金门县政府大嶝办事处便担负起领导大嶝民众进行抗日的重任。

1939年到1945年间,金门县政府大嶝办事处先后组织了以金门籍热血青年为主体的“金门复土救乡团抗日敢死队”“金门复土救乡团”等,展开了一系列袭击金门日军的行动。大嶝军民抗日活动,致使驻金门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大嶝岛也成为真正从未被日军占领的地方。对这段历史,《金门县志·兵事志》第二章《抗日》部分有详细记载。

1937年到1945年抗战8年间,先后有9名金门县县长在此任职。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金门县政府相关机构迁回金门岛。从此人去楼空,荒草萋萋,败落坍塌,古厝在风雨中飘摇……

大嶝岛田墘村金门县政府旧址群,是海峡两岸“五缘”关系重要涉台文物,是金门抗日斗争史的实物见证,也是两岸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民族精神的历史遗存,对加强两岸交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金门人重访故地,感慨万千。金门县政府也多次派人前来考察、寻访,提出要将这些古厝建成“金门史料陈列馆”,并愿意出资修缮。

金门同胞的心愿和要求,引起祖国大陆有关方面高度重视。2008年2月,厦门金门同胞联谊会在厦门市人大、政协提交议案和提案,建议抢救金门县政府旧址,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金门县政府旧址被列为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也批准“金门县政府旧址”为“涉台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相关部门已将“金门县政府旧址”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等待批复。

古厝无言,镌刻着堪称永恒的史稿。这里每一座楼每一间房都有难忘的故事,都是不朽的纪念碑,讲述着海峡两岸同胞共有的辛酸与怀念,纪念着并未远去的烽火年代……

申遗路上:两岸携手几率更高

闽南红砖古厝中既有中原传统民居的遗风,又有华侨借鉴南洋建筑欧式的风格,呈现了中国上世纪初民居建筑的各种类型,与金门岛上现存的乡村建筑风貌极为相似,成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鲜活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人文价值。

据翔安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闽南红砖古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缘起金门。2005年,金门启动金门红砖建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但由于台湾地区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单位,不具备申报资格,金门就主动与厦门接触,建议联合开展申遗工作。

因此,闽南红砖古厝申遗,一开始就与台湾一起捆绑。这里,不妨截取申遗过程几个片段:

2008年5月,“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期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带领专家,亲临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古厝考察。

2008年11月,“第一届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两岸专家就闽系古建筑特色、南系古建筑保护、工艺传承等课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泉州古建筑专家姚洪峰先生称,这次会议发出闽台联袂红砖古厝开始申遗的信号。

2010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泉州举行,两岸80多位专家共商“闽系红砖古厝的保护与传承”,红砖古厝闽台联袂申遗呼声高起。

2011年5月30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评估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张松,在福建省文物局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福建两处古民居——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厦门大嶝岛田墘社区郑氏聚落,随后将这两处闽南红砖古厝连同金门古民居一起,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令人鼓舞的是,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已将闽南红砖古厝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闽南红砖古厝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不仅有了“正式身份”,而且表明其价值已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水平。

相较海上丝绸之路用10多年时间入选申遗预备名录,闽南红砖古厝只花了4年时间,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

消息传来,金门人更是按捺不住。2013年1月8日,金门县副县长吴友钦,携金门县文化局局长李锡隆及县议员一行,经五通码头再度到厦门参访。吴友钦此行主要是与有关部门及学者专家会谈,共同商讨两岸联手闽南红砖古厝申遗事宜。

“由于保存不善与都市化的结果,许多地方的闽式传统建筑多已凋零。金门因为战地的关系没有开发,在建筑上保留了传统闽南风貌,如金门水头十八间、金门琼林传统建筑聚落都很典型,”吴友钦说。此前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率团参访金门,在考察过金门红砖古厝聚落后表示肯定,并支持金厦共同申遗,这对两岸专家学者是很大的鼓舞。

吴友钦表示,金门最近积极筹备召开有关申遗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他特别强调,两岸若联手,红砖古厝规模群更为广阔和完整,申遗成功几率更高。这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更是两岸进一步的融合。

大嶝岛红砖古厝虽有一些精品之作保存完好,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建筑物年久失修,受损严重甚至出现塌陷。为了让这批文物得到更好保护,也为了顺利申遗,2011年年底,国家文物局拨付150万元,厦门市财政安排150万元维修资金,一期维修工程随后进入招投标阶段。

如今启动了保护修缮施工进驻仪式。翔安区将结合打造旅游业的契机,在修缮过程中将按照“修旧如旧”模式,以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围绕“金门县政府旧址”重点打造一条具有文化气息的精品旅游路线。这是翔安旅游的好消息。1998年,中央批准设立“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并赋予全国唯一的免税政策。2012年,翔安大嶝小镇的销售额(含非进口商品)近10亿元人民币,客流量突破250万人次,仅次于鼓浪屿,已发展成为以购台货为目的的旅游热土。可以想见,闽南红砖古厝一旦申遗成功,大嶝岛又将增添旅游新亮点。

申遗工作任重道远。可喜的是,不仅辖区相关部门表示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进行研究、保护和加强管理,并拟建红砖文化博物馆。而且闽南地区也在闻风而动,以这次申遗为契机,将保护工作延伸到整个闽南红砖古厝,旨在让中山路、杨阿苗故居、泉州天后宫、开元寺、西街片区等老街和古迹都重新焕发生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闽南红砖古厝将成为海峡两岸一张新名片,让历史记忆传承下去,呵护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古厝红砖金门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红砖楼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红砖白石五店市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残阳下的古厝群
论清代金门书法家吕世宜的文化影响
金门炮战硝烟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