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民间社会融合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出路
2021-03-15杨仁飞
■ 杨仁飞
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社团作用,因为民间社团可以连结不同社会群体,让中华文化富养心灵,让两岸人民精神与思想真正融合在一起。但是,需要注意蔡英文当局日益加紧对社团管控与渗透,蓄意阻碍与破坏两岸民间交流。因此,在两岸民间交流过程中,需要知己知彼,既要有防范性措施,也要积极作为,有的放矢,积极化解两岸民间社团交流中出现的新风险与新挑战,努力开创两岸融合新局面。
一、蔡英文当局构建所谓“法律防卫机制”阻融抗统
相比马英九执政时期鼓励两岸民间社会交流的做法,民进党当局采取了“限、卡、堵”路线,“反中”“反一国两制”“反融合”成为蔡英文当局大陆政策主轴。
蔡英文当局“立法”筑起高墙,阻挠两岸民间交流“公文”横行。“反渗透法”是蔡英文当局推出的一个“专法”,同所谓“国安五法”一样,将祖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列为“境外敌对势力”,并规定台湾民众、团体不得受“渗透来源”“国家”或团体、组织的指示、委托或资助,若从事一系列政治活动,违者将受到严惩。其中涉及社团的条文为第二条与第八条。第二条“境外敌对势力之政党或其他诉求政治目的之组织、团体或其派遣之人,各组织、机构、团体所设立、监督管理或实质控制之各类组织、机构、团体或其派遣之人”,专门针对祖国大陆社团与机构;第八条“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违反第三条至第七条规定者,处罚其行为负责人;对该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并科以各条所定之罚金”,专门针对台湾社团。可以说蔡英文当局出台的“反渗透法”是旨在断绝两岸民间交流的恶法。
表一:2019-2020年台湾部分社会团体向民进党、蔡英文捐款情况(万元新台币)
为阻挡两岸融合,蔡英文当局多次下令台湾师生、民间机构不得参与祖国大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不得参加祖国大陆党政军团组织的“统战”性活动,包括正常的民间交流。如台湾教育部门给台湾高校、社团发函,重申学校教职员工从事两岸交流相关活动时,请确依“‘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教育人员任用条例’相关法规及现行两岸政策规范办理”;“台湾公私立科研机构及大专校院现职专任教师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参与中国大陆各项国家基金和国家重点计划(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现公职私立学校专任教师,不得应聘赴中国大陆任教”;“涉与共青团校交流,依两岸条例第33条之3规定,两岸校际学术研究、产学合作或其他合作书约应报经台湾教育部门同意后方可得进行,不得违反法令规定或涉有政治性内容”;“办理实习相关活动,赴陆交流或进行实习活动,应审慎评估实习机构与活动内容之妥适性,避免涉及与陆方党政军机构合作或全数援用陆方提供资料。接受陆方落地接待,应注意活动目的、办理单位、行程安排及文宣资料,不应有政治目的及政治性内容”。
表二:2019-2020年部分社会团体给民进党和民进党民意代表的政治献金(万元新台币)
台湾当局系列修法及政策宣导显然大幅限缩台商、社团、民众与祖国大陆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可谓大开历史倒车,严重影响台湾民众赴陆交流意愿,寒蝉效应凸显。
二、民进党当局加大对台湾民间社团介入与渗透
一是民进党当局加大对亲绿年轻文化社团培养。2016年民进党重新掌权后,台湾岛内公共资源不仅被用于巩固其权力与推进“文化台独”上,还被精心安排用于政治酬庸、培养支持民进党的文化、社运力量。过去4年多,绿营大小政党、团体、政治人物不顾形象、没有底线地疯抢资源,形成民进党利用行政资源达到利益共享、权力分赃以及“输血——回馈”的畸形政治文化。
绿营文化、青年团体是近年来蔡英文当局大力争取、培育的主要对象。在2018年度财政预算中,社会福利支出为4902亿元新台币,占比24.7%,高居第1位;教育科学文化支出 4020亿元新台币,占比20.3%,居第2位,两者合计占预算总支出45%。民进党当局通过扩大社会文化教育预算,大量补助各种社会文化团体甚至宫庙、年轻学生,实有其他企图。如过去几年台湾当局重点补助影视、文创企业,一部动漫或一部电影前后期均可获得巨额资助,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千万元新台币,一些亲绿文化团体一成立便获得台湾文化部门资助。如高雄市文化基金会于2018年协助高雄市文化局申请电影制作,自身也获得台湾VR叙事电影及制片人培养计划资助;台北市纪录片从业人员职业工会的聚会都可获得资助。由此观之,民进党当局对特定机构、团体资助相当慷慨,实质上拿公帑培养支持者。
二是民进党收受社团政治献金。过去20年,台湾进入频繁选举期,民进党重视对台湾民间社团的渗透与影响,其中传统信仰场域、社团是民进党重点突破领域。通过变通资助、团体反馈捐赠方式,民进党与社团建立密切政团关系,加大对民间社团管控力度,台湾民间社团出现不断绿化趋势。
三是医疗、营建、工商团体均力挺民进党。台湾医界是支持民进党大本营,不少民进党政治人物有医界背景,如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前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嘉义市市长涂醒哲,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民进党不分区民意代表林静仪、邱泰源。
由于蔡英文当局推出8000亿元新台币前瞻计划及台商回流计划,营建行业团体、企业主竞相捐款给蔡英文与民进党政治人物。据《风传媒》报道,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政治献金中,营建业捐款最踊跃。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社团捐赠给民进党、蔡英文的数据,但总体而言,民进党对传统信仰场域、社团的经营更加重视,积极拉拢有众多会员的社团支持,持续建立与扩张选举桩脚。
三、凝聚民间力量探索两岸融合新路
目前两岸民间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产业分工合作紧密,但经济合作未带来包括台商在内的两岸社会深度融合。二是闽台民间联系密切,传统文化传承明显,但两地现代文化与价值之间疏离越来越大。三是两岸未实现完全统一,双向社会融合难度与成本较大。
在两岸关系严重对抗环境下,探索两岸融合新路,一要解决台商、台生、台籍教师在祖国大陆的融合问题,以积极鼓励的方式,突破台商、台生等群体在祖国大陆自觉与不自觉形成的小圈子文化。
二要在同等待遇基础上,促使台商、台生、台籍教师广泛而全面地认识国情,认同、支持当代中国大陆主流价值。
三要加大文化涵养力度。心灵契合是融合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理想的目标,而丰富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当代中国文化,增强对台胞的吸引力,是时代赋予两岸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四要做足“情”字功夫,尤其要从传统、共性中找到深化两岸人民感情、化解对立误解、破解“台独”洗脑的药方。如讲好两岸抗疫、抗灾的做法与感人故事,设法抚平因疫情而受到伤害的民间感情;通过民间力量在宫庙、社团、文化机构讲述两岸家族故事(内渡家族及渡台家族),唤醒两岸民众内心深处家族与信仰共同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