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15肖春红代春丽
肖春红,刘 妮,代春丽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总病死率的67.1%[1]。由于冠心病常为突发疾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后患者仍需给予服药治疗、健康饮食管理、适当运动等干预措施。但治疗后病情易反复发作,经济负担增加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心理障碍[2]。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也尤为重要[3]。随着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研究的广泛推广,如何缓解老年患者心理障碍,提高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延续性护理能够减轻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常规延续性护理可操作性较差,缺乏系统性[4]。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是由医院和社区护理人员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特点为其提供科学性、针对性、系统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旨在改善该类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以促进患者能够更好的融入家庭及社会[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诊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年龄61~78岁,平均(68.82±10.72)岁;男31例,女23例;冠心病诊断分型:18例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年龄61~77岁,平均(68.71±10.69)岁;男30例,女24例;冠心病诊断分型:20例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1.2 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6]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神智清醒,愿意配合本研究,且鉴定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老年痴呆及聋哑患者;依从性较差且精神失常者;严重智力缺陷;心肌梗死发作期或发作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患者出院时对其本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控制能量摄入,清淡饮食等科学饮食;嘱患者适当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及八段锦等,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告知冠心病的防治措施,对其存在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研究组给予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制定心理干预计划,对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前进行指导,通过远程信息平台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心理疏导。②在远程信息平台内建立患者的电子档案,评估患者的情况,在出院时给予指导意见,定时回访,及时更新信息。③具体护理内容。每日询问患者当天的恢复情况,如出现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均为冠心病的常见症状,遵医嘱用药后会消失或缓解;每周制作科普视频、文章发布在远程信息平台上,包括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心理防护知识等;每周邀请专家通过远程信息平台普及相关疾病知识、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等;患者记录饮食、运动及服药的情况并发送至平台,遵医嘱服药;督促患者登录该平台学习,每周低于3次登录的患者,详细告知该平台的作用,提高患者积极性。上述护理方法连续使用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观察治疗后2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及焦虑自评量表(SAS)[7]进行评估。SDS量表及SAS量表均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每项的总和乘以1.25后的整数部位为最后的总得分,其中轻度抑郁或焦虑为50~59分,中度抑郁或焦虑为60~69分,重度抑郁或焦虑为70分以上。生活质量: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问卷(CQQC)[8]评价,该问卷包括工作或生活状况(9分)、社会心理(26分)、一般生活(17分)、医疗(6分)、病情(26分)、体力(70分)共6个项目,总分为0~154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健康行为:详细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的依从性,记录依从率。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分为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75~90分,不满意为<75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详细记录干预期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及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2组工作或生活状况、社会心理、一般生活、医疗、病情、体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工作或生活状况、社会心理、一般生活、医疗、病情、体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2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2组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2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比较[例(%)]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非常满意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2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2.5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12.96%(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P<0.05)。
3 讨论
3.1 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这可能是由于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有效提高了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发作症状等的认知水平,且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了其负向心理,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
3.2 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是评价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工作或生活状况、社会心理及一般生活等方面。李超等[13]指出,心理护理联合特殊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善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弓华等[14]通过研究证实,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伴有抑郁,焦虑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工作或生活状况、社会心理、一般生活、医疗、病情、体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线上护理服务,及时耐心问答患者疑问,对该类患者及家属提供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知识,使家属了解及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真正的护理需求,同时发布关于放松心理的相关知识等,以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健康行为的影响 以往研究证实,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提供良好的护理,但是并不能准确的把控患者回家后的动态情况,护理效果并不理想[15]。而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时及出院后的具体情况设计的一系列适用于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断享受临床及心理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具有调节作用,促使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率均升高(P<0.05),提示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这可能是由于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冠心病健康教育及相关知识,且每天需患者记录饮食、运动及服药的具体情况并每天发送至平台,可以使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够获得持久且连续的护理指导及反馈;另外,平台每周制作简单有趣的科普视频及文章,能够加深老年冠心病患者对该病的影响因素及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
3.4 满意度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王巧丽等[16]通过研究证实,有效地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满意度。魏文秀[17]也证实,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陈烨等[18]研究指出,有效地护理不仅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能够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非常满意率较高,且研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满意度,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前期通过建立患者档案信息,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患者的信息,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实现了院外针对性护理,另外通过平台发布相关知识,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预后水平,降低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