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怕胖的年轻女孩 为什么会患上“贪食症”

2021-03-15张雯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自我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暴食神经性消极情绪

文·张雯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70%“贪食症”是因为个人的心理因素造成

梅梅子是个靓丽青春的女孩。她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心中也有一个她喜欢的人,同事小强。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强对她总是若即若离。梅子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身材不够让小强满意,没有让他怦然心动。她老是觉得自己有点胖,不够美。

一次约会中,小强一句无意中的话,“你长得有点像杨贵妃”,像一把刀子,深深扎进了梅子的心里。心情低落的梅子,无意中发现吃东西能让心情好起来,于是便养成了一遇到心情不好,便大吃特吃的习惯。她常常每餐能吃一斤米饭,有时还会再吃些零食,但却总有种吃不饱的感觉。因为担心身材走样,她又会在吃完晚饭后,用手去抠喉咙,让自己把吃下的东西再吐出去。一年来,梅子就是这样不可控制地吃个不停。后来有一次催吐的过程中,梅子昏倒在厕所。朋友把她送到医院抢救。经精神科诊断,梅子患上的原来是“神经性贪食症”。

“贪食”是一种心理病

神经性贪食症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最后,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此病多发于青春期女性,常与厌食症交替进行。一面贪食,一面恐惧长胖是核心,并为自己的贪食行为后悔自责。近年来患神经性贪食症的人逐渐增多,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年女性,14~20岁左右。女性和男性的患病率之比为6∶1~10∶1。

神经性贪食属于精神疾病进食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主要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患者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怕胖竟是“贪食症”的病因

神经性贪食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但“怕胖”在该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74.4%的患者起病原因在于自己觉得胖或者别人说自己胖。即使体脂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也会主观地认为自己过于肥胖,需要减肥。

消极情绪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当消极情绪来袭时,部分患者会通过暴食来缓解情绪。但当情绪平稳后,又会为暴食行为懊恼而选择催吐禁食等极端方式防止体重增加,同时带来新的消极情绪,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

社会文化与媒体则是引发贪食症的主要社会因素。当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崇尚的是以瘦为美,这种文化价值观因为媒体的吹捧和时尚界的标榜,使得追求苗条纤瘦的身材成为流行。研究发现,女性对社会文化宣传的认同程度越高,患进食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家庭因素、遗传因素、特殊职业要求等也共同影响着神经性贪食的发生。

对于这样的患者,精神科医生、内科/儿科医生、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需要共同协作帮助他。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前与进展性的躯体和精神症状评估,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治疗、躯体治疗、精神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

“贪食症”的行为治疗、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饮食习惯,以营养师的立场除了告知暴食后不当补偿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外,可提供下列方法以改善贪食症。1 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 2要求患者填写饮食日记包括进食内容、地点及情境,以了解饮食和暴食情形; 3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的习惯;4 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5 避免患者独自进食,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6 可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如运动、聊天等。

药物治疗 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减少56%的暴食行为,而使用安慰剂疗法只能减少11%。通常运用的药物主要是百忧解。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因此在停药4~6个月后患者较容易复发,且复发率高达30%~40%。如果患者呕吐明显,可考虑应用贝那替秦等止吐剂,必要时也可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但必须严格遵循医嘱。

猜你喜欢

暴食神经性消极情绪
静心
一家人
测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奇怪心理导致暴食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