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玉米市场供需和价格发生新变化

2021-03-15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黑龙江粮食 2021年2期
关键词:玉米价格大豆玉米

□ 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2016年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主动调减玉米播种面积5500多万亩,为消化玉米库存腾出市场空间。同时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市场购销活跃,国内玉米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大幅增长,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改变,临时存储玉米库存基本消化完毕,玉米供求偏紧运行。由于国家调控力度加大、玉米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变化,近期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几个新的变化需要关注:

一是进口创历史新高。1月下旬我国连下进口大单,截至1月29日我国已采购美国新产玉米1769万吨(后续增势仍明显),均在今年9月份前交货,同比增加1763万吨。同期我国企业也在积极采购乌克兰等国玉米,未来还可能进口部分南美玉米。预计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玉米进口量将不低于2200万吨,而上年度我国进口玉米760万吨。预计进口高粱、大麦替代玉米数量增加500~600万吨。此外,也有部分进口小麦用作饲料。预测2020/21年度我国进口玉米及谷物等替代品至少比上年度增加2000万吨,将达到历史最高。

二是超期储存政策性稻谷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增加,替代空间较大。去年10月份至2021年2月5日政策性小麦共成交2876万吨,同比增加2783万吨。由于价格比玉米低,目前小麦和玉米价格倒挂300~400元/吨,加上蛋白价格上涨,饲料企业竞买小麦的积极性提高。据部分饲料企业反映,除仔猪料必须用玉米外,其他饲料都开始使用小麦替代。此外,国家销售的超期不宜存稻谷粉碎后用于饲料数量871万吨,已开始进入饲料企业,由于性价比高,在国家鼓励支持下预计成交量还会继续增加。

综上,当年存在的产需缺口通过投放库存、品种间调剂弥补,再加上进口的玉米及替代品,国内饲料粮供应是有保障的。

二、预计2021/22年度国内玉米供需关系逐步向供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而种子和耕地就是“两藏”战略的要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立足国内保障玉米基本自给,是有坚实基础的,农业农村部门明确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6.5亿吨)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

二是价格上涨后农民种粮收益增加,预计2021年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将明显提高。据了解,东北地区种子销量同比增加较多,说明农民种玉米热情较高。我认为,202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很可能大幅增加,增加2000~3000万亩都是可能的。

三是国内玉米需求侧也在发生变化。高价抑制需求,首先工业消费将丧失继续增长的动力,如一些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将失去竞争力,需求替代更加明显,行业竞争加剧,预计部分加工企业可能停产或落后产能被市场淘汰。预计2020/21年度工业消费7800万吨,将比上年减少200万吨;其次,正确认识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生猪多了玉米饲料消费不一定持续增加,也可能出现下降。

三、国内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缺乏支撑

受外部资金环境宽松、去库存周期结束、玉米供需总体偏紧、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同比涨幅超过60%。玉米价格回升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由于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粮价多年处于低迷状态,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还是有合理性的,不过要区别价格合理波动和异常波动界限。去年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屡创新高,呈现出期货现货市场联动、国内外市场联动、价格反季节上涨的特征。2020年12月下旬国内玉米价格涨速加快,一个月上涨了320~340元/吨。今年2月5日,吉林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达2840元/吨,同比上涨1140元/吨,涨幅67%;山东加工企业收购价格3000元/吨,同比上涨1050元/吨,涨幅54%。北方港口玉米平仓价格2930元/吨,同比上涨1030元/吨,涨幅54%,广东港口玉米价格2950元/吨,同比上涨890元/吨(去年同期受疫情突发影响波动较大),涨幅30%。

第一,新玉米大量上市期间,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反映出市场对预期偏紧的认同。主要原因有:一是东北农民出售的玉米超过7成,但不少玉米还是滞留在流通环节,没有流出东北地区。玉米价高者得,多元主体在玉米上市高峰期、农民愿意出售时争抢粮源多建库存。二是用粮企业持续建库存,普遍担忧后市缺粮。三是东北地区玉米物流运输量下降。辽宁营口等港口物流效率下降,黑龙江绥化等地前期由于疫情、大雪等原因玉米发运困难,销区到货玉米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推迟。四是天气和疫情等因素让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重新定位。元旦后,华北地区出现了降温大雪天气,河北出现疫情导致发往省外玉米数量减少,山东地区到货的玉米明显减少,价格上涨较快。五是用粮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承受能力增强。生猪养殖利润好,生猪价格仍处于高位,猪粮比价严重失衡,短期内养殖企业是可以接受高价玉米的。

第二,热钱炒作、期货与现货联动、国内外市场联动推动了玉米价格上涨。一是热钱进入收购市场,非理性囤粮增加。市场收购主体增加、资金充足、仓容过剩,企业存粮不够理性。二是投机资本炒作期货,助推玉米价格上涨。2020年四季度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成交额为上年同期的3倍。9月份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是牛市上涨开端,导致现货市场价格开秤预期高涨。12月中下旬以来,短时间内大量资金炒作导致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暴涨,期货现货市场联动,价格预期高度趋同。三是基金拉升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加重,国际粮食安全风险提高,美元汇率疲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拉尼娜现象”对南美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国际大豆、玉米价格大幅上涨。2020年下半年我国采购美国玉米等大宗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国际市场炒作升温,芝加哥期货市场玉米价格不断上行,近半年来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上涨64%,同比上涨37%。

四、未来3个月内玉米价格可能呈波动走势,全年供需高度关注“三对”价格关系

春节过后国内玉米价格仍然缺少上涨动力,一是东北局部地区疫情尚未消除,部分地区封村封路、控制人员外出等影响1月份物流运输和流通粮源,春节过后疫情对物流影响应该减弱。二是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陆续到货,南方港口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南方销区对玉米需求反而可能不旺。三是政策性小麦成交居高,销区用粮企业大量使用小麦、稻谷等替代玉米用作饲料。后期市场可能会更加关注未来玉米供需关系,2021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到底能增加多少,生长期天气状况特别是7-9月玉米产量形成阶段的农业气象条件,以及全球玉米产量预期、国际贸易及出口能力等,都将对玉米价格走势带来较大影响。

国家采取调控措施是完全有能力确保饲料粮市场供应稳定,保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在保供方面,国家鼓励支持主产区稳定提高玉米生产,调动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增加玉米进口。必要时采取定向销售满足饲料企业用粮需求,加大超期不宜存稻谷用作饲料销售力度。因此,综合考虑国内外粮食差价、国内粮食品种间比价关系、猪粮比价关系等变化趋势,放到更大的维度去分析玉米价格,市场化情况下供求关系对价格有主导作用,从国内粮食供需基本面看,不支持玉米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一是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粮食供需宽裕,粮食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加重,部分国家由于天气、虫害等原因粮食减产,2020年国际粮价总体波动上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国际粮食供需总体宽裕,预计2020/21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7.4亿吨,同比增加3498万吨和1.3%,创历史纪录,未来粮食产量预计增加,但贸易政策、天气因素和流动性充裕加剧粮食价格波动风险。1月底美国进口玉米运到国内价格2170元/吨左右,比广东港口价格2960元/吨低790元/吨,国际粮价大幅低于国内,意味进口对国内市场价格具有抑制作用。

二是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储备充实、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库存处于历史高水平,可以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由于玉米价格涨幅较大,玉米小麦比价关系失衡,目前玉米价格比小麦高300~400元/吨,饲料企业继续增加小麦采购,将有利于抑制玉米价格上涨。小麦替代玉米消费属于阶段性的,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是“猪周期”加速进入下行通道。随着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生猪价格即将进入下行周期,再叠加原料价格过快上涨,生猪养殖利润将回归正常,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亏损。从大连商品交易所刚刚上市的生猪期货看,1月26日9月合约收盘价格25.6元/公斤分析,如与1月13日生猪现货价格相比,预计未来生猪价格将下跌29.3%左右。猪粮比价仍然高达12:1(生猪36.2元/公斤,玉米2.82元/公斤),后期将继续回落至9:1的水平,猪粮比价扭曲局面会发生改变。

黑龙江玉米市场月报

(2021年1月)

□ 黑龙江省粮食信息和技术中心

省内行情:

本月我省玉米现货行情维持上涨运行。随着春节日益临近,终端市场备货期陆续启动,玉米现货价格受利好推动走高,导致农户余粮占比不断降低,持粮惜售意愿渐强。同时,国内玉米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支撑贸易商普遍看涨后市,走货积极性一般,导致市场供应偏紧格局凸显,加上省内部分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封村封路现象持续增加,导致玉米物流运输不畅,加工企业到货量并不理想,且对后市供应存在担忧,年前采购积极性较强,提振玉米价格屡攀新高。据监测,截至1月29日,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新玉米进厂价2698元/吨,较上月上涨212元/吨;讷河鸿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620元/吨,较上月上涨260元/吨;牡丹江东宁宏达高蛋白饲料有限公司玉米进厂价2640元/吨,较上月上涨160元/吨;佳木斯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玉米进厂2701元/吨,较上月上涨231元/吨;佳木斯桦南县新曙光饲料有限公司玉米进厂价2480元/吨,较上月上涨160元/吨;绥化昊天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760元/吨,较上月上涨190元/吨;大庆市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673元/吨,较上月上涨148元/吨。

国内行情:

本月国内玉米价格保持大幅走强。元旦过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开启快速上涨模式,提振持粮主体惜售心态不断加重,加上局部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多地实施交通管制,导致粮食市场购销基本停摆,玉米上量速度减缓,用粮主体收购难度增加,提价建库意愿持续增强。同时,寒潮天气对华北地区物流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贸易主体看涨情绪较强,玉米上量明显减少。虽然后期玉米价格涨至高点,持粮主体挺价心态有所松动,但随着市场供应增大,价格开始小幅回落,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再次减弱,加上节前加工企业囤粮建库需求仍然较强,持续上调收购价格刺激厂门到货。据了解,截至1月29日,吉林地区玉米进厂价2800-2840元/吨,较上月上涨270-340元/吨;内蒙古地区玉米进厂价2800-2870元/吨,较上月上涨190-240元/吨;辽宁地区玉米进厂价2870元/吨,较上月上涨240元/吨;河北地区玉米进厂价2940-2950元/吨,较上月上涨310-360元/吨;山东地区玉米进厂价2910-3000元/吨,较上月上涨300-360元/吨;河南地区玉米进厂价2860-2940元/吨,较上月上涨340-370元/吨。

期货行情:

本月美盘玉米价格继续攀升。受美国农业部1月份报告下调阿根廷及巴西玉米产量,供需数据呈现利好,加上阿根廷暂时禁止玉米出口、南美天气不利于玉米生长以及大豆价格走强等因素支撑,提振买盘玉米期价持续上行。据了解,截至1月29日,2021年CBOT-3月玉米期价约报收547美分/蒲式耳,较上月同期上涨63美分/蒲式耳。

本月连盘玉米价格小幅回落。自月初开始节前备货陆续启动,市场收购主体持续增多。同时,基层农户惜售,叠加贸易环节收储需求旺盛,不断控制出货节奏,导致市场供应偏紧,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不过,随着下旬企业备货基本结束,玉米价格小幅回调,但受成本支撑,价格回调幅度有限。据了解,截至1月29日,C2103玉米合约收盘价为2702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3元/吨。

港口行情:

本周南北港口玉米发运依旧倒挂,价格整体保持上行。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持粮主体惜售心态不断增强,加上东北地区新冠疫情较为严峻,导致物流运输不畅,基层粮源上量受阻,北方港口集港量比较有限,库存水平偏低,支撑贸易商挺价意愿较浓。而南方港口进口及替代品库存较多,现货成交偏淡及期货市场走弱等对价格形成一定制约,不过,春节前饲料企业采购需求依旧强劲,加上北港发运成本的支撑,玉米到港价格仍维持上涨。

单位:元/吨

表1: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涨跌对比表

深加工行情:

本月国内玉米淀粉行情大幅提升。由于国内玉米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加工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在节前市场备货需求持续提升的支撑下,玉米淀粉现货市场货源供应紧张,企业预收订单充裕,挺价意识较强,并通过不断抬高出厂价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据了解,截至1月29日,吉林长春地区淀粉出厂价3600元/吨,较上月上涨60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淀粉出厂价3700元/吨,较上月上涨700元/吨;河北地区淀粉出厂价3750-3850元/吨,较上月上涨620-670元/吨;山东邹平地区淀粉出厂价3750元/吨,较上月上涨600元/吨。

饲料养殖:

本月国内猪价窄幅上行。由于春节日益临近,市场需求持续处于节前消费旺季阶段,支撑猪价不断看涨。不过,随着国家储备猪肉陆续投放,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市场消费逐渐走弱,肉制品走货速度放缓,屠宰企业订单量普遍下滑,压价意向较浓,打压生猪价格涨幅持续收窄。据了解,截至1月29日,国内生猪均价为35.33元/公斤,较上月上涨1.28元/公斤。

后期走势及分析: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看涨氛围仍然较浓,现货价格不断走高,提振主产区售粮进度快于往年,随着基层余粮不断减少,农户及贸易商挺价惜售持续增强,加上当前国内疫情防控仍较严峻,部分地区封村封路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市场购销基本停滞,且年关将近,物流运输费用上涨,找车困难,玉米发运成本增加,也对现货市场给予支撑。不过,今年玉米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亦在快速增多,玉米现货价格过高导致饲料企业利用谷物等替代品比例不断增加,另外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打压市场囤粮行为以及年关将近部分农户地趴粮出粮意愿增加,市场心态受到影响。预计春节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将维持窄幅波动运行。

黑龙江大豆市场月报

(2021年1月)

□ 黑龙江省粮食信息和技术中心

省内行情:

本月我省大豆现货行情继续追高。由于长期以来我省大豆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基层农户余粮比重降低,豆源大多转入贸易商手中,且受前期收购成本支撑,贸易商挺价惜售心理较浓。同时,为防止省内疫情继续传播蔓延,部分地区交通管制和村屯管控升级,导致汽运运输减少,且运费成本上涨,大豆市场走货进度基本停滞,而春节备货期来临,加工企业囤粮建库需求持续增强,在厂门到货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刺激市场上量持续调高收购报价。据监测,截至1月29日,哈尔滨市宾县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大豆进厂价5750元/吨,较上月上涨250元/吨;齐齐哈尔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豆收购价5650元/吨,较上月上涨330元/吨;牡丹江利通油脂有限公司大豆进厂价5320元/吨,较上月上涨40元/吨;佳木斯富锦市金正油脂有限公司大豆收购价5430元/吨,较上月上涨30元/吨;桦南县宏安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大豆收购价5540元/吨,较上月上涨80元/吨;绥化海伦市鸿润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大豆进厂价5440元/吨,较上月上涨120元/吨;黑河市孙吴县宏大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大豆收购价5340元/吨,较上月上涨200元/吨;翔河油脂有限公司新豆收购价5100元/吨,较上月上涨110元/吨。

国内行情:

本月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保持上涨趋势,且南北涨幅差距拉大。由于春节日益临近,大豆终端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主体备货积极性提高,入市采购量持续增加,且随着国产大豆价格持续走高,东北基层余粮日益减少,持粮主体看好后市价格及前期收购成本支撑,挺价惜售情绪较浓,导致大豆市场流通有限,加上新冠疫情不断蔓延,大豆收购和外运进度受阻,汽运费用明显上涨,对现货价格有所支撑。同时,关内地区贸易商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担忧后市封闭管理缺货难补,意图尽快补货,带动市场看涨情绪提升。另外,受俄罗斯及阿根廷提高出口关税影响,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提升,使国产大豆使用份额增加,提振现货价格不断攀升。据了解,截至1月29日,内蒙古地区大豆收购价5680-5700元/吨,较上月上涨240-260元/吨;吉林地区大豆收购价5660-5850元/吨,较上月上涨120-190元/吨;安徽地区大豆收购价6780-6860元/吨,较上月上涨760-800元/吨;河南地区大豆收购价6560-6600元/吨,较上月上涨800元/吨。

期货行情:

本月美盘豆价持续偏强运行。由于拉尼娜现象是市场重要的潜在利多题材,且不断对天气炒作,导致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不及预期;同时,美豆出口需求依旧强劲,加上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下调美豆产量、库存量,支撑全球大豆供应前景趋紧,持续推动美豆上行。据了解,截至1月29日,2021年CBOT-3月大豆期价约报收1370美分/蒲式耳,较上月上涨59美分/蒲式耳。

本月连盘豆一价格窄幅回落。受官方报告将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由上月预估的1882万吨上调到1960万吨,国产大豆产量增加缓解供应紧张预期,市场追高炒作情绪下降。但现货坚挺支撑期货价格抗跌。据了解,截至1月29日,连盘豆一A2103合约收盘价格为5685元,较上月下跌83元;成交量179588手,较上月增加74384手;豆二B2102合约收盘价格为4192元,较上月上涨19元;成交量631835手,较上月减少821074手。

港口分销行情:

本月国内港口大豆分销报价偏强走势。由于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加上南美天气问题令主体担忧情绪较浓,导致港口进口大豆市场货源量偏少;同时,受俄罗斯及阿根廷出口关税提高,以及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调整数据利好市场,美盘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支撑,大豆到港成本提升,加上港口例行商检,造成市场上可流通的进口分销豆货源紧张,贸易商分销报价持续上调。据了解,截至1月29日,山东青岛港、日照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4250元/吨,较上月上涨160元/吨;江苏南通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4230元/吨,较上月上涨140元/吨;广东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4250元/吨,较上月上涨160元/吨。

压榨利润:

本月大豆加工企业压榨利润有增有减。虽然国产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加工成本不断提升,但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再次暴发疫情,大豆市场流通受阻,且随着春节临近,部分饲料企业担心未来物流运输仍受影响,市场备货需求逐渐增强,支撑豆粕需求放量,价格持续走高,带动加工企业国产豆压榨利润小幅增加。据统计,截至1月29日,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约为-570.5元/吨,较上月增加75.5元/吨;港口分销大豆压榨利润约为-284.6元/吨,较上月减少152.4元/吨。

后期走势及分析:

由于基层农户及市场热钱炒作对国产大豆价格保持较强看涨预期,且近期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市场库存释放缓慢且运输成本增加,而节前豆制品消费需求较强,企业备货积极性较高,加上市场对于春节后中储粮收购大豆的预期仍存,以及自2月1日起俄罗斯大豆出口关税正式上调,提振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价格优势减弱,均对国产大豆行情形成利好支撑。不过,2020年新豆产量增加已成定局,且下游对高价大豆接受度减弱,多持观望态度,以随用随采为主,加上临近年底,各方资金压力将陆续体现,部分贸易商或出现降价抛售大豆的情况,届时将给国产大豆增添不利。预计春节前国产大豆行情或将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黑龙江稻米市场月报

(2021年1月)

□ 黑龙江省粮食信息和技术中心

省内行情:

进入1月份,国内高校和中小学校陆续进入寒假,下游市场粳米刚需减弱,黑龙江稻米价格缺乏上行动力。2020年12月底,省内第二批收储库点名单公布,但对圆粒稻托底作用有限,一方面今年开库收购的库点没有上年多,另一方面粮库仓容有限、入库标准严格,实际收购量不足以提振稻价。1月中下旬,由于省内新冠疫情零星发生,加工企业担心春节后疫情防控会再次出现封村封路现象,提前建库意愿明显提高,同时临近年底物流紧张导致运费上涨,加上节日对下游需求的提振作用,1月末省内圆粒稻价小幅上行。长粒粳稻方面,随着基层优质粮源逐步见底,持粮主体惜售心理显现,支撑稻价高位运行。

截至1月29日,哈尔滨方正县盛军米业新季长粒粳稻收购价2980元/吨,与月初持平;长粒粳米出厂价4760元/吨,与月初持平。

鹤岗市春鹰米业新季圆粒粳稻到厂价2680元/吨,较月初上涨8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800元/吨,与月初持平。

绥化庆安鑫利达米业新季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较月初下跌2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4200元/吨,与月初持平。

佳木斯汤原县香兰米业新季圆粒粳稻收购价2600元/吨,与月初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4020元/吨,与月初持平。

七台河市金穗米业新季圆粒粳稻拍卖到厂价2640元/吨,与月初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3740元/吨,与月初持平。

鸡西虎林市天谷米业新季圆粒粳稻到厂价2700元/吨,与月初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吨,与月初持平。

国内行情:

粳稻方面,1月初国内学校进入寒假后,下游需求转弱,东北产区粳稻价格上行乏力,整体较为平稳。后期随着疫情零星发生,部分村庄实施严格管控,局部封路导致运费明显上涨,大米企业担心疫情会延续至春节后而开始提前备货,拉动粳稻价格小涨。1月份苏皖产区粳稻价格持续高位,一方面地储轮入进入尾声,持粮主体为在扫尾收够时保证利润继续挺价;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和物流紧张影响东北粳稻南下数量减少,同时经销商春节前大量备货已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管控,下游需求旺盛提振稻价。籼稻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加工企业开机率增加,且节前备货时间日益缩短,部分企业为满足建库需求上调收购价。同时,临近年底物流运输紧张,产区市场请车难现象时有发生,米企根据去年疫情管控经验提前进入备货状态,下游需求增多加之优质粮源见底,籼稻价格普遍上行。

截至1月29日,辽宁盘锦盘山地区盐丰圆粒稻(出米率70%)到厂价2880-2920元/吨,盐丰圆粒米出厂价4100元/吨。

山东济宁鱼台地区粳稻到厂价3100-3200元/吨,粳米出厂价4080元/吨。

江苏泰州兴化地区粳稻(出米率72%)到厂价3100元/吨,粳米出厂价4060元/吨。

安徽淮南寿县地区丰两优稻谷(出米率69%以上)到厂价3060元/吨,丰两优米出厂价4400-4500元/吨。

湖南益阳赫山地区黄华占稻谷(出米率63%以上)到厂价3140-3160元/吨,黄华占精米出厂价4860-4920元/吨。

江西吉安泰和地区晚籼稻(出米率65%,水分15%以内)到厂价2800-2840元/吨,晚籼米出厂价4200元/吨。

国内销区粳米价格:

销区方面,进入1月份国内新冠疫情零星发生,学校提前放假,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粳米集团性消费需求减弱,价格相对平稳。1月下旬,春节临近刺激消费需求回升,同时经销商为防止春节后疫情影响物流,开始提前备货,在产区运费上涨和下游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销区粳米批发价格稳中小涨。1月29日,杭州市场黑龙江产标一圆粒粳米批发价5320元/吨,较月初上涨60元/吨。福州市场国标三级东北粳米批发价4930元/吨,较月初上涨40元/吨;北京市场批发价4780元/吨,与月初持平。

期货行情:

1月2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主力合约2103高开,开盘价3624元,盘终收涨,收盘价3627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涨6元;最高3635元,最低3621元,结算价3625元,成交量18413手,持仓量6544手。

1月2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粳稻期货主力合约JR105高开,开盘价2916元,盘终收涨,收盘价2987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涨93元;最高2987元,最低2904元,结算价2937元,成交量14手,持仓量44手。

进出口数据: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进口稻谷和大米72万吨,同比增加34万吨,增幅111.8%;1-12月累计进口稻谷和大米294万吨,同比增加39万吨,增幅15.3%。

2020年12月我国出口大米11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减幅47.6%;1-12月累计出口大米230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减幅16.4%。

供需报告: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预计,202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07.6万公顷,同比增加38.2万公顷。预计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1186万吨,同比增加225万吨。预计2020/21年度国内稻谷消费总量为20382万吨,同比增加902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为1585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饲用消费及损耗为2400万吨,同比增加850万吨;工业消费为2000万吨,同比持平。预计2020/21年度全国稻谷结余754万吨,同比减少735万吨。

后期走势分析:

粳稻方面,临近年底下游粳米市场需求回升,东北产区米厂备货意愿增强,但春节前物流运输受限,加之疫情管控相对严格,市场购销仍然缓慢,农户手中余粮相对较多。春节后稻谷霉变概率将有所上升,加上部分农户存在变现还贷需要,一旦出现集中抛售,稻价将承压下行。

籼稻方面,随着近期稻价上涨,加之受疫情影响米企建库意愿较强,市场各方普遍存在看涨预期,短期内籼稻价格仍将强势运行。不过,临储中晚籼稻仍在继续投放,市场供需整体宽松。今年南方各省启动托市收购的概率较小,市场缺乏托底支撑的背景下农户惜售情绪较重,手中粮源仍然较多,一旦春节前出现集中抛售,供需基本面将拖累稻价下行。

猜你喜欢

玉米价格大豆玉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