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模式、优劣势与对策建议分析

2021-03-15蒋钦杨张瑞门郑自华王冬英江明生韦英明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牛羊肉牛山羊

蒋钦杨,张瑞门,郑自华,王冬英,江明生,韦英明*

(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牛羊肉的需求开始攀升。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牛肉进口165.90 万t、羊肉进口38.60 万t。从国内牛羊肉生产和消费关系来看,2018 年全国牛存栏总量为7 254.20 万头,牛肉总产量约732.50 万t,国内牛肉消费量约853.0 万t,缺口高达15%,人均牛肉占有量仅为5.25 kg,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肉羊方面,2018 年我国肉羊存栏量为29 713.50 万只,出栏31 050万只,羊肉产量达475.07 万t,羊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肉羊产肉性能逐年提高,1979—2017 年,肉羊胴体重由10.72 kg/只提高到14.98 kg/ 只,出栏率由20.85% 提高到103.67%。一方面,按照每人每年的平均肉类消费量来看,美国为98.60 kg、欧盟为69.60 kg,而中国为50.30 kg,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国人的饮食结构正朝着高蛋白方向转变,1995—2014 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占肉类购买总量的比重从4.14%增加到6.46%,未来将逐步上升至占据市场消费主导[2]。

作为畜牧大省的广西,其生猪、家禽行业发展快速,但其牛羊产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2016 年以来,广西各级政府部门、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养殖企业、养殖户组合发力,整合人才和资源,围绕肉牛肉羊现代种业、饲料饲草、疫病防控、生态养殖技术及产业经济等方面开展研发和推广,逐步引导产业走上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

2019 年1—9 月,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组织专家团队分赴全区14 个市辖区的牛羊养殖主要县(区)进行调研,走访畜牧主管部门,实地考察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与从业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牛羊养殖的规模、品种、经营模式、养殖效益、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产业扶贫及方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等情况,并依据调研团队提交的调研报告形成本文,希望为下一步推动广西全区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从而引领广西牛羊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1 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特征 2018 年,广西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 909.24 亿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4.12%;牧业总产值1 072.32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84%;肉牛肉羊产业总产值约占牧业总产值的5%。广西全区全年肉类总产量426.84 万t,其中猪肉263.89 万t、禽肉138.83 万t,牛肉12.32 万t,羊肉3.37 万t,其他肉类8.43 万t,猪禽肉占比达94.3%,牛羊肉占比仅为3.7%。广西畜牧业对生猪、家禽的依赖度极高,是全国生猪、黄羽肉鸡的养殖大省,牛羊养殖是传统产业,相对薄弱。

1.2 养殖规模 在肉牛产业方面,2009—2016 年,广西肉牛年末存栏量在418.73 万~456.99 万头波动,全年肉牛出栏量在143.00 万~150.40 万头波动;2017 年,全区年末牛存栏量断崖式下降至326.61 万头,全年出栏116.97 万头,2018 年略有回升(图1)。肉羊产业方面,广西以山羊为主,过去10 年山羊年末存栏量连续上升,2017 年快速增加至222.39 万只;2011 年以来,山羊全年出栏量缓慢上升,2018 年达到210.94 万只(图2)。目前,广西肉牛产业处于一个平稳调整过程,肉羊产业转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7 年以来,广西全区牛羊规模化养殖数量明显增加。2017 年全区存栏肉牛10 头以上的养殖场(户)2 714 个,比2012 年的1 385 个增长了1 倍。其中,饲养量为10~49 头的养殖场(户)2 280 个,占总场(户)的84%;饲养量为50~99 头的329 个,占总场(户)的12%;100~199 头的66 个,占总场(户)的2%;200~499 头的28 个,占总场(户)的1%;500~999 的有10 个;1 000 头以上的有1 个。其中,小规模(100头牛以内)养殖场占比达96%。同期,全区山羊规模化养殖场(户)3 935 个,其中饲养50~200 只的养殖场(户)占比约78.1%。

图1 2009—2018 年广西牛的年末存栏和全年出栏的变化情况

图2 2009—2018 年广西山羊的年末存栏和全年出栏的变化情况

1.3 养殖品种 调研显示,广西全区110 个肉牛养殖场饲养杂交牛的比例为80% 以上,主要是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夏洛莱等世界知名肉牛为父系、中国黄牛为母系的杂交后代,养殖的多数为杂交一代、二代牛;部分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引进了纯种安格斯牛、新疆褐牛、鲁西黄牛、婆罗门牛等。在广西北部的资源县、龙胜县、全州县等天然草场丰富的地区,放牧饲养品种主要是本地黄牛和杂交一代肉牛。另外,水牛作为肉用型牛逐渐受到养殖户关注,主要饲养品种为摩拉水牛、尼里-拉菲与本地水牛的杂交后代。全区肉牛养殖的品种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由于广西缺乏大型种源基地,本地牛源供应不足,饲养的杂交牛主要来源于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

广西肉羊饲养主要是山羊,规模化圈养场主要饲养努比亚黑山羊及其杂交后代、少量波尔山羊杂交后代,放牧养殖以本地山羊品种为主。其中,规模化养殖山羊的良种化率为40%~50%,良种化率逐年提高。区内也有企业引进澳寒羊等绵羊品种进行养殖,整体占比低,养殖成本比北方高。全区有都安山羊、隆林山羊2 个地方品种,有20 多家努比亚山羊种羊场,基本能够满足山羊产业发展的种业需求。

1.4 养殖模式 自2016 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发布并实施《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以来,截至2019 年12 月,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规模肉牛场共210家,肉羊场共87 家,几乎覆盖了全区所有规模化牛羊养殖场。

肉牛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有2 种:①“微生物+设施设备”的生态圈养,以南方生态牛舍为基础,微生物+“垫料、饲料、粪污处理”等养殖过程,实现养殖环境低臭味、雨污分离、零排放;②轮牧放养,以全州县、资源县等高山天然草场为例,以牧草产量计算载畜量来确定养殖规模,用铁丝围栏进行分区、轮牧,维持肉牛养殖和草地自然生物间的生态和谐。

山羊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有2 种:①“微生物+高架网床”的生态圈养,建设全覆盖的南方生态栏舍微生物处理饲料和羊粪,实现养殖环境低臭味、雨污分离、零排放;②“微生物+平养”,在生态栏舍下,采用微生态垫料平面养殖山羊,区内部分地方在探索使用。

1.5 经营模式 全区肉牛肉羊产业的经营模式逐渐由传统松散型转变成组织紧密型,涌现出一批规模化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方式由纯养殖销售向全产业链延伸,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向发展。

1.5.1 规模企业的“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 规模化养殖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农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通过特定的组织方式,带领合作社、养殖户发展产业,实现成本和利益的共赢。例如,都安县“贷牛(羊)还牛(羊)”模式,以都安嘉豪实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贫困户养殖肉牛,企业提供牛源,报价回收,集中屠宰销售,保障养殖户(贫困户)养殖利润达3 000 元/ 头以上,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崇左市把牛羊养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到2018 年底,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全市新创建牛羊生态养殖小区(场)82 个,发展牛羊专业合作社116 个。

1.5.2 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盈利企业的经营方式为利用当地丰富的饲料资源,较低成本养殖,集中加工、销售,延伸产出产品(有机肥)、餐饮和文化旅游,发展全产业链。例如:桂林市平乐车田河牧业有限公司,以自产丰富的马蹄渣为饲料,养殖肉牛,屠宰销售,生产牛粪有机肥,种植牧草、果蔬发展餐饮,建立“马蹄渣-肉牛-有机肥-马蹄(果蔬)”的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形成马蹄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餐饮服务等“种、养、加、销”相结合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企业年产值达2 亿元,2018 年肉牛存栏2 319 头,出栏1 035 头,产值1 500 多万元,成为广西肉牛养殖盈利的标杆企业。

1.5.3 适度规模养殖的经营模式 适度规模养殖即对资源、资金、市场进行合理配置,以最适的投入产生最佳效益的经营方式。在广西,适度规模养殖主要出现于资金投资少、人员配置少、养殖规模小的养殖大户(家庭式),他们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饲料资源、家庭劳力等确定养殖数量,肉牛养殖以短期快速育肥销售为主,山羊养殖主要是养殖母羊繁殖羔羊育肥后销售,经营灵活,经济效益好。以平果县坡造镇内里村科技示范户为例,该户以养殖牛羊为主业,劳力2 人,利用当地的玉米秸秆结合精料养殖肉牛、山羊,采用“全进全出”模式,年销售育肥肉牛15 头左右,山羊40 只,年收入约20万元。广西山多地少,资源分散,发展牛羊的适度规模养殖和精细化管理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2 肉牛肉羊产业扶贫贡献

广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石山区一带,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多以发展牛羊养殖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各地政府为推动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脱贫增收,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和资金补助方案,以多种形式推动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在扶贫攻坚中发挥出巨大贡献。

广西都安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都安县选择肉牛肉羊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将石漠化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索出“贷牛(羊)还牛(羊)”生态养殖产业脱贫新模式,即“都安模式”。同时,引进广西都安桂合泉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利用小额信贷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代养、贷牛(羊)还牛(羊)、还牛(羊)再贷、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带动贫困户“零风险”养殖牛羊脱贫致富。2 年来,都安县累计发放牛犊24 878 头,覆盖贫困户22 170 户共88 680 人,贫困户年均增收3 000 元以上,带动全县肉牛从9.27 万头发展到近15.0 万头,肉羊从69.42 万只发展到近80.0 万只。借鉴“都安模式”的成功经验,河池市大力发展牛羊产业,促进全市的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崇左市、来宾市等甘蔗主产区,依托丰富的甘蔗尾叶等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助推精准扶贫。崇左市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下拨专项资金扶持牛羊养殖业,在全市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社会动员”牛羊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截至2019 年7 月,崇左市牛饲养量43.34 万头,存栏10头以上的牛养殖场526 家,同比增长13.5%;存栏100头以上的牛场23 家,同比增长35%;全市羊饲养量为15.09 万只,存栏30 只以上的羊场934 家,同比增长6%;存栏100 只以上的羊场284 家,同比增长13%。

崇左市通过推动使用扶贫资金集中购买牛羊交由规模化养殖企业代养,按托管资金的8%给贫困户分红,并招收贫困户劳动支付报酬等,多种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比如宁明县集中采购能繁母牛,托管于广西华昊牧业有限公司统一饲养繁育,华昊公司与13 个乡镇共56个贫困村签订托养合同,每年按托管金额的8%给贫困村分红,每年支付137.32 万元,每个贫困村年平均可获得2.45 万元分红收益。崇左市参与或入股养牛羊的贫困户达2 898 户(养牛的贫困户1 941 户,养羊贫困户957 户),分布于212 个贫困村,占全市贫困村总量的73.87%,牛羊养殖成为崇左市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在桂林市、贺州市开展调研的47家牛羊养殖企业(场、户),年带动养殖户2 057 户,其中贫困户838 户,带动贫困户增收793 万元,平均每户贫困户年收益0.95 万元。

3 广西发展肉牛肉羊产业的优势

3.1 资源优势 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区,全年植物生长旺盛,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年可产5 000 万t 的农作物秸秆,测算可饲养500.0 万头牛,2018 年全区牛存栏326.61 万头,利用秸秆养牛的空间很大。位于广西北部的桂林、全州、资源、龙胜、恭城、灌阳、兴安、灵川、临桂、荔浦等县(市),高山草地总面积达1 000 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50.0 万亩,可用于发展牛羊的轮牧养殖。“粮改饲”项目在全区逐步推开,全株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可为牛羊养殖提供高质量的饲草。因此,广西具有发展牛羊养殖业的丰富资源。

3.2 政策优势 牛羊养殖业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我国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了全国牛羊产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支持广西将甘蔗尾叶纳入“粮改饲”项目,充分发挥区域饲草料优势,促进牛羊草食动物发展。广西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的通知》,以每头牛2 100~4 500 元的补助标准调动贫困户的养牛积极性,推进肉牛产业的扶贫工作;财政厅把肉牛养殖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另外,崇左市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崇左市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增加牛羊养殖扶持补贴的通知》等牛羊扶持政策文件,极大地推动全市牛羊产业的蓬勃发展。河池市印发了《河池市肉牛产业提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都安县印发了《都安瑶族自治县扶贫产业贷牛还牛项目实施方案》《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肉羊提质增效三年攻坚实施方案》,罗城仫佬族自治区印发《2019 年肉牛产业奖补办法(试行)》,区内其他部分市县也出台了各种形式的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因此,广西已经具备了牛羊产业高速发展的政治生态。

3.3 市场优势 2018 年,广西牛羊肉总产量为15.69 万t,按年末常住人口4 926 万人计算,人均牛羊肉占有量仅为3.18 kg,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2 kg,区内牛羊肉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广西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大西南出海新通道,交通线路发达,区域优势明显。广东、香港、澳门都是传统牛肉高消费地区,香港的年人均消费量可达120.0 kg,居世界前列。国内牛肉总产量约644.0 万t,与消费需求量相比,缺口达20%;羊肉总产量475.07 万t,低于国民消费总量,进口羊肉31.90 万t。国内牛羊肉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牛羊养殖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4 技术优势 广西大学、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兽医研究所等区内高校、院所拥有一批高水平、实干的畜牧人才队伍,立足于广西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研发和推广了一批广泛应用的技术成果,支撑了全区畜牧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的号召,许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兼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并且在广西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组建了广西牛羊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积极主动深入生产一线,技术服务全区牛羊产业和扶贫攻坚工作。同时,全区搭建了比较完善的“区-市-县-乡镇”四级联动的畜牧人才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品改员+兽医员+防疫员”于一体的乡村级技术人员,配备设备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点,能及时满足基层牛羊养殖户的技术需求。

4 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优质饲草缺乏,养殖成本高,养殖经济效益差 全区各地主要种植牧草为象草,品种单一,秸秆多为甘蔗尾叶和玉米秆,这些饲草和秸秆的营养水平低,水分含量高,雨季新鲜象草的水分含量可到90% 以上,干物质含量低。规模化羊场常年需要从北方购买干草、干花生藤等,饲料成本较高;象草、甘蔗尾叶等简单加工后饲喂,无法满足肉牛营养需要。此外,种植象草的土地成本较高,甘蔗尾稍收集困难,人工成本高等,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差。例如,位于梧州市藤县的广西三牛牧业有限公司,存栏肉牛1 500 头,由于山地难以开展机械化耕作,人工种植牧草成本高,粗饲料主要是购自横县的青贮玉米和武宣县等周边县份的甘蔗尾叶,收购、运输成本高。

4.2 牛羊养殖的科学化程度低,技术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全区牛羊规模化养殖的比例逐年增加,养殖场的环境和设施设备都向现代化转型,但全区牛羊养殖业的整体科学化水平比较低,养殖技术落后,大部分规模养殖企业都是非专业人士指导养殖,专业人才欠缺,对牛羊产业的科学规律缺乏清晰的认识,科学管理混乱,导致养殖效益差,甚至亏本。占据较大比重的小养殖场(户)的观念仍然非常传统守旧,饲养粗放、环境差。田东县祥周镇某扶贫产业肉牛养殖基地,养殖户思路落后,缺乏对规模化肉牛养殖管理和专业知识的认识,管理传统,3 年来总投入500 多万元,存栏牛150 头,其中有50 头本地母牛,体型小,引进的杂交公牛体型一般,杂交后代体型小,改良效果差,整群牛体况较差,养殖户一直投入,没有盈利收入,进入“降低成本-牛不长-没收益再降低成本”的恶性循环。

从业务管理体系角度分析,全区缺乏系统的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没有得到解决,技术与需求仍然存在脱节,并且缺乏连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工作。全区缺少权威、统一的科学技术服务队伍或者管理团队,各个专家意见不统一,经常发表相互矛盾的论调,且存在大量“伪专家”、“流浪专家”,推广不切合当地实际的技术,限制了牛羊产业技术的提升。

4.3 本地良种牛源供应不足 区内规模化肉牛场饲养的杂交牛都是来源于新疆、内蒙古等地,本地缺乏可以提供充足杂交牛的种源基地。广西原来存栏牛数量约420.0 万头,随着城镇化和农业机械水平的提高,农村养牛数量急剧下降,基础母牛流失严重,牛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本地母牛的“造血”能力不能满足全区高速发展肉牛产业的需求。另外,肉牛“北繁南养”,南北距离远,运输成本大,应激大,气候环境差异大,经常出现新进牛不适应本地饲养条件而大批量死亡的情况。良种牛源的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广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

4.4 牛羊疫病防控的主动意识差,存在爆发重大疫情的风险 监测发现,全区牛羊疫病的发生率和发病规模都在增加,主要为输入型疫病,以不安全引种方式造成。前几年,全国羊肉价格低迷,周边省份山羊售价低,不法分子不经过严格检疫、低价收购山羊来桂饲养,导致全区山羊的布鲁氏杆菌阳性检出明显提高。田东县某努比亚山羊养殖场,因检疫出布鲁氏杆菌阳性,全场1 500 多只山羊全部被扑杀、无害化处理,企业损失惨重。广西多地政府大力推进牛羊快速发展,上规模、出典型,导致许多养殖企业盲目买牛,甚至委托牛贩子到全国各地牛羊交易市场购买牛羊,且没有做好及时、严格的检疫,存在很高的疫病隐患,结果是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牛支原体等重大疫病引入广西,使得全区牛羊的疫病更加复杂化。2019 年6 月,都安县某企业从吉林省购买368 头犊牛发放到永安镇、九渡乡、百旺镇,大部分牛出现咳嗽、腹泻、拉血尿等症状,死亡39 头,专家确诊由支原体肺炎、流行性腹泻、血液原虫病混合感染引起。不安全引种带入重大疫病不仅极大挫伤农户养牛的积极性,给产业带来严重灾难,而且人畜共患病还会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会造成社会恐慌。

一些养殖场主动防疫意识不强,没有入场消毒池(房间),人员进出管理不严格,潜意识认为牛羊不容易患病。除强制性需要接种的疫苗外,很少有养殖场主动购买疫苗免疫,散养的牛羊接种免疫比例甚少。

4.5 牛羊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后劲不足 全区牛羊养殖规模的快速增加首要推力是政府政策,其次才是市场因素。政府引导产业发展无可厚非,但过多干预产业布局,盲目追求快速和规模,导致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过重,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借助政策集合扶贫基金购买牛羊发展养殖,按8%年收益给贫困户分红,企业基本没有利润,靠政府补贴存活,仅仅是转换形式的资金扶贫,没有能建立起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一些靠政策扶持建立的龙头企业,前期过于乐观,对产业认识不足,规划不够科学细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企业连连亏本,无法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对牛羊养殖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级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占据较大养殖比重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基本享受不到牛羊扶持补贴政策。

5 广西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政策延续实施,落实到位 在清晰认识牛羊产业发展规律、制订和落实产业扶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政府应延续对牛羊养殖业的扶持补贴政策,科学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方向,多动员与宣传,确保扶持补贴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养殖户,以小钱撬动产业发展,推动牛羊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产业之一。

5.2 完善技术服务网络,强化科技支撑 牛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可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也可引进国内外行业专家,搭建比较权威的科学技术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健全“区-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引入规模化养殖场技术人员的认证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鼓励牛羊养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

5.3 提升牛羊日粮品质,引导科学养殖 在全区严厉禁止秸秆就地焚烧的形势下,甘蔗尾叶、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引导设立秸秆集中收储加工点,强化秸秆生物饲料化加工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饲料营养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粮改饲”项目,鼓励企业流转土地,种植饲料玉米等优质牧草。加强牛羊全价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强牧”政策,引导规模企业使用先进的繁育、日粮配制、饲喂、管理等技术,提升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4]。

5.4 提高养殖品种良种化,建设本地种源基地 加强现有山羊供种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数字化的信息登记网络平台,强制按时提交种畜的系统、繁育、生长等关键信息;多部门联合攻关,培育出广西特色的山羊新品种。全区山羊散养所占比重较大,以放牧本地品种山羊为主,需合理引导,杂交改良,提高品种良种化水平。加强山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辅助选种等先进的繁育技术研发和应用。

牛的繁殖周期较长,需做长远规划。首先要稳定基础母牛数量,政策偏向补贴基础母牛的养殖。建立“千家万户养母牛,企业集中育肥牛”的运行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赢的有机体,实行母牛分散饲养,肉牛集中育肥、屠宰、销售。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种牛繁育场,多部门联合攻关,培育新品种。

5.5 总结和推广适合广西的牛羊产业盈利运行模式 总结和分析近几年全区大力发展牛羊产业遇到的问题,凝练出成功盈利的运行模式,加以推广。以生态养殖为根本,建立“政府支持+企业牵头+技术跟进+农户合作”的牛羊产业发展模式,多方发力,利益共享,盈利运营。依托资源、技术、资金等实际,推广牛羊的适度规模养殖。引导龙头企业打造“养、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塑造知名品牌,整合肉牛肉羊生产和加工、冷链销售、餐饮服务、旅游观光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5.6 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须根据资源、技术、市场、资金等配置,合理规划牛羊产业的布局;重视科学,重视牛羊产业的发展规律,重视市场规律。此外,要创新融资渠道,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采取“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实物租赁、引导基金、农业保险”等多种方式支持牛羊产业的发展;以小资金撬动金融杠杆获得大量金融资金支持,多渠道整合各种金融资金,满足牛羊养殖业最迫切的资金需求。积极对接保险服务,政府补贴70%,争取社会资金为养殖户的30%部分保险买单。

致谢:本调研报告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并得到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养殖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感谢创新团队的吴柱月、李铭、易显凤、李军、潘艳、黄明光、陆世财、傅伟文、肖正中、李芳芳、蒋小刚等主要同志的辛勤付出。

猜你喜欢

牛羊肉牛山羊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