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

2021-03-15郭俊杰季绍东邹世杰张俊科杨骁航张思怡刘新芳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叶黄素着色肉鸡

郭俊杰,季绍东,邹世杰,张俊科,杨骁航,张思怡,许 啸*,刘新芳*

(1.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2.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邯郸 057250)

受传统消费文化影响,着色度成为衡量黄羽肉鸡商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黄羽肉鸡市场价格和需求。肉鸡自身不能合成起主要着色作用的叶黄素类物质,必须从体外摄取,因此,实际生产中会在饲料中添加天然叶黄素来提高肉鸡皮肤、脚胫、喙等部位的色泽。叶黄素类属于类胡萝卜素,包含叶黄素及其同分异构体玉米黄质[1-3]。周良娟等[4]研究表明,万寿菊提取物、红辣椒提取物和玉米蛋白粉等天然叶黄素均显著提高了肉鸡脚胫着色。李守学等[5]研究报道,日粮中添加万寿菊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鸡蛋中蛋黄的黄度(b*值)。此外,叶黄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6]。雷松等[7]研究发现,叶黄素能够提高体内谷胱甘肽含量(GS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王文龙等[8]研究发现,不同叶黄素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热应激导致的蛋鸡生产性能下降。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家禽普遍处于热应激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家禽的生产性能和色素沉积速度,给实际生产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分别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叶黄素总含量为2%的常规叶黄素和总含量为1.5%的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均是从万寿菊中提取得到。两类叶黄素均由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试验选取60 日龄、初始体重(1 209±72 )g、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黄羽肉鸡144 只,随机分为3 个处理,每个处理6 个重复(笼),每个重复8 只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组,2 种叶黄素的添加量均为2 g/kg 日粮。试验日粮营养成分满足《中国肉鸡饲养标准》,基础日粮原料组成及营养成分如表1。试验在夏季(7—8 月)于武汉轻工大学动物房进行,温度(33±0.52)℃,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试验期间鸡只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08:00 和17:30 各投料1 次。每隔3 d 清理1 次鸡粪,保证鸡舍内空气清新、整洁干净。按常规程序驱虫、免疫和消毒。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生长性能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鸡只健康和死亡情况,分别于第0 和28 天测定肉鸡体重和采食量,计算肉鸡的成活率、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耗料增重比(F/G)。

1.3.2 着色效果指标 分别在试验期第21、24、28 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 只鸡,分别用罗氏比色扇对鸡的跗跖和喙的黄度值进行评定,同时用色差计测定鸡侧面翅下区域皮肤的亮度值(L*值)和b*值。试验期第28 天测样后对鸡进行屠宰,屠宰后取左侧胸肌样品于4℃冰箱存放24 h 后取出,用色差计测定胸肌的L*值和b*值。色差计在使用前均用白板校正,每个胸肌样品测定3 个不同位置的色度,然后取其平均值。

1.3.3 抗氧化指标 称取约0.5 g 胸肌样品,加入4.5 mL生理盐水,在冰浴条件下充分匀浆,然后4℃条件下4 000×g 离心10 min,吸取分装上清并置于-20℃待测。通过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测定胸肌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SOD 活性以及MDA 含量。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先用Excel 进行初步处理,再采用SAS 9.1 统计软件对整理数据进行Duncan´s 多重比较。P<0.05 为差异显著,0.05≤P≤0.10 为有显著性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常规叶黄素组黄羽肉鸡的末重和ADG 显著提高;常规叶黄素组和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表2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着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叶黄素21 d 后,2 个处理组中黄羽肉鸡的喙、跗跖b* 值以及翅下皮肤的L*值和b*值无显著差异。

表3 试验21 d 时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着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4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4 d 后,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喙和跗趾的b*值以及翅下皮肤的L*值与b*值均显著升高;常规叶黄素组跗跖的b*值显著升高。与常规叶黄素组相比,添加高玉米黄质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翅下皮肤的L*值与b*值。

表4 试验24 d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着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5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8 d 后添加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喙和跗趾的b*值以及翅下皮肤的L*值与b*值显著提高,添加常规叶黄素组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跗跖的b*值。与常规叶黄素组相比,添加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喙的b*值显著提高。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常规叶黄素组黄羽肉鸡胸肌的b*值显著提高。

表5 试验28 d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着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6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8 d 后添加常规叶黄素组和高玉米黄质组均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胸肌T-AOC、GSH-Px 活性,显著降低了胸肌MDA 含量。

表6 试验28 d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黄羽肉鸡胸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 论

3.1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有关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鸡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高杨等[9]报道,在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蛋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Lokaewmanee 等[10]报道,叶黄素对产蛋母鸡的产蛋量、采食量、鸡蛋质量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张志刚等[11]研究表明,添加叶黄素对蛋鸡的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安立龙等[12]报道,在高温环境下,叶黄素-中草药复方合剂能有效改善高温环境对蛋鸡行为的影响和提高蛋鸡的生长性能,缓解热应激给蛋鸡带来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发现,2 种叶黄素均可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成活率,常规叶黄素组显著提高黄羽肉鸡的末重和ADG,同时,2种叶黄素均显著提高了肉鸡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的原因是高温条件下肉鸡处于热应激的生理状态,具有抗氧化功效的叶黄素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了肉鸡的热应激,改善了生长性能[13-15]。本研究还发现,相比于高玉米黄质组,常规叶黄素组对于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2 种叶黄素的空间结构和有效含量有关。

3.2 2 种类型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着色效果的影响 目前许多消费者将皮肤和肉的色泽作为鸡肉产品能否被接受的重要指标之一[16]。然而,肉鸡皮肤中的黑素细胞能合成黑色素,自身却不能合成起主要着色作用的类胡萝卜素[17]。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叶黄素以满足需求。Marusich 等[18]研究发现,当叶黄素中玉米黄质含量越高时,在肉鸡中所产生的金黄色泽就会越深。生产中常把跗跖和喙作为禽类着色效果评分的重要部位,同时翅下皮肤的着色难度较大,因此本试验中选用跗跖、喙、翅下皮肤和胸肌来评价叶黄素的着色效果。本研究发现在饲喂21 d 时,2 种类型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喙、跗跖的b*值以及翅下皮肤的L*值和b*值均无显著效果,这可能是因为高温会导致鸡的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食入的可利用叶黄素降低;但在饲喂24 d 和28 d 时,添加2 种叶黄素对黄羽肉鸡的喙与跗跖的b*值以及翅下皮肤的L*值与b*值均有影响,并且高玉米黄质组的着色效果更明显,这可能与玉米黄质的含量密切相关。吕勇等[19]研究表明,添加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肉鸡脚胫和腹脂的着色效果极显著优于传统叶黄素。另外,黄羽肉鸡各部位的着色难度由跗趾、喙和翅下皮肤依次升高,这与冯娟等[2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胸肌、翅下皮肤、跗跖和喙的着色效果,高玉米黄质组的效果更好。

4 结 论

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着色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高玉米黄质叶黄素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叶黄素着色肉鸡
给肉鸡带上小眼镜 性格变温柔还长肉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着色后的战地照片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身体缺叶黄素,眼部“黄斑”更容易病变
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护眼功能,了解一下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