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

2021-03-15畅志亮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畅志亮

摘  要: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条件,一个人只要对某事感兴趣,就会兴趣盎然地去做,并且会做得很优秀。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它可以使学习化难为易、变苦为乐。培养兴趣的因素很多,如理想、性格、环境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突破思维束缚,鼓励学生质疑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对于高中生而言,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长期以来的学习训练在帮助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限制他们自身的个性发挥,形成思维定式,高中生习惯于呆板而僵硬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在长年累月的学校生活中,在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高中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摒弃固定式思维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达到敢想敢问、会想会问的效果。很多教师喜欢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学生下定义,这种做法严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挥,同时也剥夺他们自由思考的可能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气氛,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升,这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正是在问题探究中获得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表述不同见解,彼此交流,实现对教材全方位、多方面的研究。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廉颇自高自大、心胸狭窄,也有的学生认为廉颇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勇有谋的将军,当学生对廉颇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产生不同观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辩证地看待廉颇,明确廉颇是一个虽然自高自大,但知错能改且有政治头脑的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学压力,多年来高中生一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常年来的教学误区,同时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做法。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这种现象逐渐好转,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创设教学情境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语言实践情境性的有效方式之一。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效率,将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完全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灌输式教育,使语文学习变得僵硬而低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通过情境创设不仅直观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情境进行迁移思考,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赤壁赋》为例,课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赤壁的图片、视频、电影片段等,让学生对苏轼描绘的“风、月、山、水”有初步的感知,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使学习过程更生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使语文学习更具新意。

三、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开放课堂

高中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并打造开放而多元的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不要用所谓的教师权威压制学生,而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與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高中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也不是仅仅为了参加高考而学习,教师应学会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例如在教学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对于中国诗的理解,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进行有效提问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有很多,教师要针对具体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最适合高中生的训练方式,而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首先,提问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问题时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方面是设计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方面教师提问应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递进式”问题,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提问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五、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人走向社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的理论知识,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让学生既学到获取知识的本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造就有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喜斌,魏娟.研究性学习专题对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利用[J].学周刊,2016(5).

[2]张凤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6(25).

[3]金书芹.高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6(3):42.

[4]李永龙.高中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6(6):81.

[5]倪潇潇.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创新[J].明日风尚,2016(20):165,152.

137250052030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