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案铭》中读家风

2021-03-15温献伟

清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康家治家铭文

温献伟

坐落在河南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又称“河洛康家”,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它跨越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不僅被称为中原古建筑典范,更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

在庄园众多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中,楹联和铭文俯拾皆是,其中不少是以家风为主题,显示出康氏家族对家风传承的重视。历史也证明,正是得益于良好家风的代代传续,康氏家族才长盛不衰,享誉中原、蜚声全国。

中国楹联文化源远流长。康氏家族的楹联,多书于厅堂、书房等显著之处,以利康家子孙时时举目、刻刻萦怀。诸多楹联之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语言通俗易懂、平白无奇,但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前一句,强调人性之善,内在修为;后一句,强调榜样之力,外在垂范。“人心动一念,天地竟相知。”如此“内外兼修”之家风建设,意在教导子孙要时刻注意自身品德和言行,这无疑是康家能够代代烛火相传、燃灯前行的精神密码。

如果说以上这副楹联给人以反躬自省之警策,那么,如下这段铭文则给人醍醐灌顶之解悟,发人深思。铭文镌刻在康家一处吃饭的石案之上,其中前四句写道:“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这是多么别开生面、富有理趣之言!就犹如一把锄头,在我们的传统认知和思想荒地上进行了深锄,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视角和思路——家风的传续,不仅仅有赖于先天的教育,而且也得益于后天的雕琢;不仅仅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声濡染,而且也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十年期”的淬火历练。

笔者读过不少关于家风的故事,但基本上如出一辙的因果逻辑是,好的家风之下必然“一好百好”。这未免把家风建设简单化、绝对化。现实就让我们遇到诸多尴尬。有些腐败堕落的贪官,他们的父辈祖辈也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造就了弥足珍贵的农家家风;但贪官们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辱没了这样的家风、门风。因此,从《石案铭》中,我们读出的是家风建设的另一方面:家风固然要有潜移默化、直抵人心的力量,但有时更要有洞若观火的强大“纠错”“雕琢”功能。单纯的言传身教,还不足以确保家风纯良不失本色;只有时时加以警醒历练,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后代品性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继而精雕细琢,那么,纵然是一块顽劣不化的石头,也或将有显现赤足“本真”之时!

家风传承不仅只是代际关系中的无声影响,也是具有镂刻式“技术含量”的治家策略。故此,《石案铭》中的“家风”文字,不仅体现了康氏家族可敬、可贵的治家理念,也为我们如何读懂真正的家风、怎样做好家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路径。

3909501908261

猜你喜欢

康家治家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皮狐子的传说(外一篇)
抢亲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