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产业现状及展望

2021-03-14

中国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十三五辣椒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辣椒(Capsicumspp.)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适应性强,风味多样,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欢,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十三五”以来,我国辣椒年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占全国蔬菜总播种面积的8%~10%,产值约2 500 亿元,播种面积和产值均居蔬菜首位(邹学校 等,2020)。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快速发展,育种技术提升,育成一批新品种。在育种科技支撑下,辣椒产业发展良好,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十四五”辣椒遗传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十三五”期间我国辣椒产业和科技发展概况

1.1 我国辣椒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辣椒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据FAO 统计数据,2018 年全世界辣椒播种面积比1961 年提高了约2 倍,为199.04 万hm2(FAO统计的我国辣椒播种面积低于我国国内的统计数据),总产量3 677.15 万t,我国辣椒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38.7%和49.5%(表1)。另据农业农村部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数据(2017),我国辣椒年播种面积213.3 万hm2(3 200 万亩),占我国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0%;每年出口干椒约7.3 万t,另有部分甜椒、彩椒出口(http://www.e658.cn/jck/list.php?catid=23&page=2),说明辣椒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2018 年世界上主要辣椒生产国的播种面积、产量及单产

1.2 我国辣椒育种科技发展概况

1.2.1 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国内科研机构在搜集辣椒资源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的相关研究(Lee et al.,2016a;李宁 等,2017;徐小万 等,2019;Guzman et al.,2019;赵曾菁 等,2020)。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辣椒课题组对我国基因库中的1 904 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终选择了248 份获得75.6% SSR 等位基因的材料作为核心种质(Gu et al.,2019)。同时选取我国辣椒资源中地方特色品种和骨干亲本及一些国外引种材料,进行园艺性状评价鉴定,筛选出一批园艺性状优良的辣椒资源(赵红 等,2018)。相比国外的辣椒核心种质,我国辣椒资源的种间材料不够丰富,但在种内存在一些特有的进化和分化情况,为深入研究辣椒种质资源进化、驯化,特异基因的挖掘奠定了良好基础。

挖掘了一批重要的种质资源,包括种间材料(顾晓振 等,2016)。对辣椒抗逆性状的鉴定与挖掘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耐盐性、耐低温弱光性、抗旱性、耐热性等的鉴定评价,均筛选到相应的抗性资源(梁郸娜 等,2017;高晶霞 等,2018;严立斌 等,2019;赵东风 等,2019)。在抗病性方面,对资源的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vus,CMV)、疫病、根腐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刘丹,2016;傅慧珍等,2017;何烈干 等,2017;秦蕾 等,2017;李宁等,2018)。品质性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建立贵州辣椒品质划分的依据和标准,蓬桂华等(2017,2018)测定了辣椒粗纤维、粗脂肪、蛋白质、辣椒素含量,并将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分为高品质型、中品质型、一般品质型和特殊品质型四大类;张军等(2018)和苏丹等(2019)分析了83 份四川辣椒资源和30 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辣椒素含量,为辣椒辣度特性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依据。

2.3.1 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通常没有经过临床试验证实,使用的风险较高。但由于药品说明书更新滞后,药品使用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经验积累产生,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疾病危重的情况下,增加用药剂量或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导致超说明书用药在医疗行为中不可避免发生[9]。

1.2.2 分子育种发展较快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及辣椒基因组序列的公布(Kim et al.,2014;Qin et al.,2014),促进了分子育种技术在辣椒中的应用,辣椒基因组学快速发展(Ou et al.,2018)。

通过对一系列重要育种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为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在辣味研究方面,重点研究了辣味合成调控的机理。辣椒素类物质含量的QTL 位点被定位到第2、3、4、6、7、11、12 号染色体上(王宁 等,2016;Lee et al.,2016b;Park et al.,2019;Zhu et al.,2019;Sun et al.,2020)。Han 等(2019)利用无辣味突变体材料和有辣味材料,在7 号染色体上定位到1 个未报道过的控制辣味有无的基因Pun3,为MYB31 转录因子;华南农业大学雷建军研究团队发现Pun3基因还控制辣味大小,在高辣材料C.chinense中Pun3/MYB31基因启动子变异,使其表达升高,从而导致辣椒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升高(Zhu et al.,2019);通过表达数据分析,鉴定到控制辣椒素含量的CaMYB48基因(Sun et al.,2020)。在抗病基因研究方面,辣椒抗疫病(Wang et al.,2016;Xu et al.,2016)、抗CMV(Guo et al.,2017;Li et al.,2018)、抗炭疽病(刘议蔚 等,2016;Mahasuk et al.,2016;赵园园 等,2019)、抗线虫(Wang et al.,2018)、抗青枯病(Kang et al.,2016;Du et al.,2019)、抗白粉病(Jo et al.,2017;白锐琴 等,2019)等基因被定位或克隆。其中,在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材料鉴定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方面,白锐琴等(2019)利用抗病材料H3和感病材料构建RIL 群体,定位了5 个白粉病抗性QTL 位点。赵园园等(2019)通过对抗原材料PBC932 的研究发现辣椒炭疽病抗性遗传为显性遗传,由2 对主效基因控制,并将炭疽病抗性基因定位在5 号染色体上,同时定位了候选基因。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方面,分离了2 个辣椒细胞质不育候选基因orf300a和orf314a(Wang et al.,2019);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在新建遗传图谱(叶青静等,2017;Wei et al.,2017;Wu et al.,2019;Cheng et al.,2020a;Zhang et al.,2020)基础上,通过对恢复基因的连续性研究发现,多个恢复基因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获得4 个候选基因Capana06g002967和Capana06g002968(Wu et al.,2019)、CaRf(Capana06g003028)(Cheng et al.,2020a)、CaRf032(CA00g82510)(Zhang et al.,2020)。另 外,辣椒细胞核不育基因msc-1(Capana02g002096)(Cheng et al.,2018;Jeong et al.,2018)和msc-2(Capana05g000766)(Cheng et al.,2020b)得到定位,开发了辣椒核不育和恢复基因相关分子标记(王飞等,2016;孟雅宁 等,2019;张强 等,2019)。

1.4.3 辣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过去的5~10年间,辣椒生产效益好,多数发展辣椒产业的地区得以脱贫或致富。以鄂西、渝东等高山地区为例,当地贫困人口较多,近些年发展高山辣椒种植业,每667 m2收益在5 000 元以上,2020 年达到8 000~10 000 元,许多农户很快摆脱了贫困,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

1.4.1 产业布局变化 从辣椒产业布局看,区域化进一步发展(耿三省 等,2015;王立浩 等,2019a)。辣椒生产保护地栽培面积有所增加,不同栽培模式和消费类型的辣椒种类增多,优质类型辣椒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得到挖掘利用,高山辣椒生产发展稳定。南菜北运辣椒生产面积降低:受北方保护地辣椒扩大种植和南方多年连作、病害的影响,南方冬菜甜(辣)椒生产面积有所下降,海南的种植面积稳定,雷州半岛的种植面积减少较快,广西、云南相对稳定。南方保护地辣椒种植面积增加:福建漳州,广西南宁、北海,四川西昌,江西赣州,广东茂名等地都发展了保护地辣椒栽培,以国外保护地甜(辣)椒品种为主。

1.3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概况

可以选择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开展人工加倍。例如可以选择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除草剂等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对单倍体的根尖和茎尖进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加倍速率。但因为利用化学技术手段,操作环节比较复杂,周期较长,人工投入和资金投入较高,对单倍体存在一定的毒性,该项技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单倍体加倍处理,无法进一步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1.3.2 育成品种类型多样,优质品种数量增多“十三五”期间,椒类品种选育文章共刊出163 篇(“十二五”期间共刊出116 篇),79 个品种获得新品种权保护授权(“十二五”获授权品种32 个);2017—2019 年共有2 801 个辣椒(甜椒)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www.seedchina.com.cn),这2 801 个辣椒(甜椒)品种中部分为补充登记。为了适应各地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消费需求,各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培育出类型多样的甜(辣)椒品种,其中有适宜鲜食的甜椒、牛角椒、羊角椒、线椒、螺丝椒等类型,也有适宜加工的干制辣椒、制酱辣椒、脱水椒、提炼辣椒素及红色素的专用品种。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品种类型专用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一个品种兼用多用、独打天下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辣椒品种同样进入供给侧改革和质量发展的阶段,不论是辣椒品种种类还是种子数量,均能满足生产者的需要,提供品质优良的品种是目前辣椒育种的发展方向。辣椒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调整为:鲜食辣椒品种要满足皮薄、香辣、高VC 含量等风味和营养品质方面的要求,加工专用型辣椒品种要满足高辣度、高色价等提高产业效率方面的要求。

工作区地貌以溶蚀丘陵为主,降水充沛,地下水也比较丰富。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含水岩层为泥盆系棋子桥组(D2q)深灰色厚-巨厚层状灰岩,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局部地段发育溶洞,成为地下水运移和储存场所,地下水水位及流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橘子洲组(Qj),岩性以网纹状红土或似网纹状红色亚黏土为主,下部由砾石层,松散的砂砾、黏土组成,砾石层、松散的砂砾层中含有一定量的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1.3.3 设施辣椒专用品种数量增加,品种商品性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国内科研单位和育种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西方设施辣椒类型的种质资源,结合我国栽培条件和消费习惯,培育出不少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突出,适宜保护地栽培的专用品种,根据报道育成的保护地类型品种41 个(“十二五”期间育成17 个),保护地和露地兼用品种56 个(“十二五”期间育成51 个)。其中,笔者团队培育的早春、秋延保护地专用甜椒品种中椒1615 号、中椒252 号在抗病性、商品性方面表现优于国外同类品种;中椒黄钻1 号、中椒红钻1 号等彩椒品种在商品性上已逐步达到国外同类品种水平。

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不清晰,金融机构对其信贷服务缺乏主体资格。近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受益对象少的农田水利工程如机井、堰塘等一般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等很少有人承包经营。

1.4 我国辣椒生产发展概况

之前对辣椒杂种优势群研究甚少,“十三五”期间笔者团队基于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根据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远近与杂种优势的大小,构建辣椒杂种优势群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王昆,2020;王昆等,2020),通过组合配合力测定、比较不同群组间和群组内杂种优势,发现一些群组间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这对于辣椒杂交组合配制时亲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4.2 市场发展情况 近几年辣椒价格相对稳定,做到了周年供应(赵泽阳 等,2019)。优质优价凸显,一些优质辣椒价格居高。例如樟树港辣椒,彩椒,薄皮的甜椒,加工辣椒中的贵州当地品种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到中医药的发展,习主席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如何将《黄帝内经》这块瑰宝进行传承是中医教师的责任,作为中医教师,通过“诵读-研习-实践”的《内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将这块瑰宝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灵魂中,发挥它的光芒,悬壶济世,成为普救含灵之苦的钥匙。

由于克隆和定位的基因越来越多,分子标记的种类日益丰富,特别是SNP 类型的分子标记发展很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常规育种技术已经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应用到商业育种中。分子标记广泛应用在抗病基因选择、纯度鉴定、DUS测试等方面(王飞 等,2017;李淑红 等,2018;管俊娇 等,2019)。笔者团队成功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育成辣椒自交系0516Tsw 和辣椒品种中椒115 号(王立浩 等,2016,2019b),并将开发的分子育种技术实现商业化。华中农业大学叶志彪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多个团队研发的包括辣椒分子育种技术在内的茄科分子育种技术于2019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十三五”期间我国辣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

育种的核心驱动力不强,缺少突破性品种,有些类型国外品种占比较高。随着品种市场化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然不够,科技投入增长未能满足科技需求,造成育种的核心驱动力不强。重要的遗传育种关键点、关键材料缺乏突破性创新。例如:长季节栽培的辣椒面积约有13.3 万hm2(200 万亩),约占辣椒栽培总面积的7%,但产值却占辣椒总产值的20%。长季节栽培采用的辣椒品种,国外品种占有很高的比例,达90%以上。究其原因是我国设施辣椒的材料创新性不足,多种抗病性遗传研究和材料创制还需加强,辣椒品质、风味相关的机理和调控也不够清楚。同样,由于品种创新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目前市场上同质化品种偏多的问题依然存在。

2.2 生产

劳动力紧缺是辣椒生产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造成辣椒生产用工困难,种植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紧缺,制种成本也连年提高。

1.3.1 抗新型流行病害育种取得重要进展 近些年,以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和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为代表的新型流行病毒病在我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检出比例不断增高(郑敏,2013;Li et al.,2016;李廷芳 等,2017;孙淼 等,2017;王少立 等,2017;竹怀婷等,2017;Jiang et al.,2017;严丹侃 等,2018;汤亚飞 等,2019;于海龙 等,2020)。笔者团队利用抗源鉴定、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了抗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P1,2)致病型〕的新种质资源,在国内率先创制了含有L3抗性基因的辣(甜)椒品种——中椒105 号、中椒106 号、中椒107 号、中椒108 号、中椒1615 号等;最近又将L4基因转育到多份自交系材料中(于海龙 等,2021)。辣椒TSWV 近年来也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十三五”期间笔者团队在国内率先将TSWV 抗性位点转育到甜椒自交系中,育成含有Tsw抗病基因的多抗、优质甜椒一代杂种中椒115 号(王立浩 等,2016,2019b),对TSWV 表现出良好抗性。

3.1.3 加强辣椒品质相关的研究“十四五”期间消费者对于优质、多样的辣椒品种的需求还会增加,各种薄皮、口感优良、功能营养型的品种需求将会继续增加。因此有必要就辣椒果实发育、营养、风味相关品质性状形成的机理和遗传因素进行研究。和人们健康有关的性状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例如辣椒是VC 含量最高的蔬菜(Isabelle et al.,2010),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类的营养物质;辣椒素类物质不仅使辣椒具有独特的辛辣味,而且还具有抗癌、镇痛和减肥作用。因此,阐明品质差异的原因、基因功能以及设计应用等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展,特别是新型流行病害给辣椒生产带来威胁。一些多年种植辣椒的产区连作障碍日趋严重,病害猖獗、产能低下,甚至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病害方面,一些重大病害持续不断发生,如辣椒疫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等,一些新型流行病害如辣椒轻斑驳病毒病、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对辣椒生产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威胁,近年来的调查表明,这两种病毒病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与日俱增(于海龙 等,2020)。

提高效益的需求紧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者希望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的效益。“十三五”期间,部分设施甜(辣)椒的生产效益可以达到10 万元·(667 m2)-1。通过优良品种、优化的栽培条件持续获得更高的效益是越来越多生产经营者的需求。

2.3 市场

优质品种还不够多。消费者更加注重辣椒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主要表现在:对辣椒的品种类型要求越来越丰富,对商品性要求一致性好、色泽好、口感好,对于营养要求有益身体健康,对于安全性要求绿色无污染等,这类品种还不够多。

首先应该对过去财务会计使用的科目中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无意义信息,使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增加统计信息代码,便于管理会计进行数据转化工作。其次,提升非货币信息记录的有效性。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备用信息的栏目,让记录变得更加详细直观,便于会计完成相关的财务工作。

采后加工技术与优质品种不配套。目前,整体上市场的需求与流通是畅通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优质品种不耐贮运,采后加工技术与优质品种不配套等。

基于上述四足机器人的关节连杆结构以及坐标系定义,可从足端坐标系沿各关节连杆依次向机身坐标系进行齐次变换,得到足端坐标系到机身坐标系的转换矩阵:

品种登记的周期略长。目前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周期差不多需要2 年,周期有些长,不适应蔬菜品种推广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强,育种者比较担心品种亲本丢失、“被盗版”等情况发生。

3 “十四五”展望与建议

3.1 科研与育种

3.1.1 加强资源挖掘与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世界多国的国家战略。辣椒生产上应用的很多优异基因依赖于资源的发现,例如抗TMV 的L基因,其为复等位基因,其中L1、L2基因是在一年生辣椒中发现的,而L3基因是在中国辣椒PI159236(C.chinense)中发现的,L4基因来自于野生辣椒品种PI1260429(C.chacoense)(Boukema,1984)。从中国辣椒(C.chinense)PBC932 和下垂辣椒(C.baccatum)PBC81 中发现了辣椒抗炭疽病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和利用过程,是人们对于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辣椒遗传育种的源头是对资源的认识、对新基因的挖掘。随着育种家对于栽培种辣椒资源和基因认识的深入,基因挖掘的范围将扩大到作物近缘野生种(crops wild relatives,CWR)(董玉琛 等,2012)。目前国际上已经启动了多个挖掘与利用近缘野生种的项目。

3.1.2 加强抗新型流行病害的研究 抗病育种的目标是培育抗重大病害和新型流行病害的品种。目前辣椒生产上疫病、病毒病依然严峻;一些过去有发生但不太严重的病害近些年发生严重,如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白粉病等;还有一部分是近些年在我国暴发流行的新型病害,如辣椒轻斑驳病毒病、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等。我国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如疫病、疮痂病、炭疽病和一些病毒病如TMV、马铃薯Y 病毒(potato virus Y,PVY)等重要病害的病原分离、鉴定,国内研究和报道较少,成为制约抗病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的瓶颈。从育种的角度,需要前瞻性地确定育种目标,不断挖掘抗病基因,对于培育抗主流病害和新型流行病害的辣椒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推出含有新的抗病基因的辣椒品种或者选择利用不容易被克服的抗病基因意义深远。

(1) 工程案例一。案例引自文献[9],滑坡体为黏土和粉质黏土为主夹杂碎石,坡体倾斜度为20°,土体重度γ=18 kN/m3,土体抗剪强度参数c=130 kPa,φ=15°,抗滑桩截面尺寸a=2 m,b=3 m,抗滑桩受荷段长H=10.5 m。由不平衡荷载传递系数法计算出抗滑桩处的设计滑坡体推力为1 076.6 kN/m。

3.1.4 加强多学科的结合 育种与组学结合、与多学科结合。首先,基因组学不断深化,第2 代、第3 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发展,在获得大量序列的基础上,大量SNP 标记的开发使得利用全基因组SNP 进行基因型分型很普遍。PAN-基因组学揭示广泛多种(species)基因信息,挖掘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多种组学进一步发展:代谢组学有助于研究代谢物、品质、风味的遗传关联;转录组学揭示不同时期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表型组学已经在其他作物上开展研究。目前国内遗传育种研究欲全面快速发展,需要将多组学、多学科结合。分子设计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整合多重数据的数字化育种是下一步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方法和技术的层面构建新生物技术平台、病理学平台,通过集中力量建立高水平、高通量的技术平台,进行高效的基因型和表型筛查,无疑将大大促进辣椒遗传育种的发展。

3.1.5 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研院所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目前来看,科研院所拥有原始创新需要的经费、种质资源、人才、平台和使命,应该更多地在原始创新中发挥作用。建议统筹分配科研经费,分工合作,减少重复研究,集中力量联合攻克产业中的重大问题。

3.2 生产和市场

3.2.1 加强优质、抗病、丰产品种的推广 根据近年来辣椒产业发展情况,优质是高效益的一个重要基础。另外,近些年辣椒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品种没有良好的抗病性,很难有良好的推广效果。因此,在辣椒生产中应该大力推广优质、抗病、丰产的品种。

3.2.2 加强专业化水平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辣椒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区域经济和规模化生产,发展专业化育苗场和高效益设施栽培,以及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农场等依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2.3 加强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十三五”期间辣椒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有了长足发展,在西北地区和东部平原一些区域实现了辣椒机械化采收。今后,大面积的加工类型辣椒种植区域建议发展机械化采收,可以拓展到朝天椒领域。虽然鲜食辣椒还比较难做到机械化采收,但在设施栽培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约劳动力,栽培机械化和智能化辅助手段将进一步推广使用,对实现轻简化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3.2.4 加强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辣椒加工产业方兴未艾,加工的品种类型和数量将增加,深加工的产能将增加,一些配套的品种将进一步助力辣椒加工产业的发展。例如,一些提取辣椒红素专用的品种,一些提取辣椒碱专用的品种等,还有专门提取其他功能成分的品种。

3.2.5 加强新品种保护 加强新品种保护是品种创新的动力源泉。为此,必须坚定新品种保护的决心,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自觉开展新品种保护的法律执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科研单位、公司、个人才肯花成本进行原始创新和品种自主选育,才能促进辣椒品种的创新。

本文依据国内外在山洪沟治理工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初步提出了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原则和各种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结论如下:

3.2.6 缩短品种登记和新品种保护申请的周期 鉴于辣椒品种的商业周期性不确定,建议缩短品种登记和新品种保护申请的周期。目前新品种登记一般需要1~2 年时间。品种登记时间长,有可能对一些品种的推广造成一定影响。应加快品种登记速度,缩短DUS 鉴定周期。建议:一是对处于审查期间的品种提供暂时性保护(毕文停和孙日飞,2020),二是对于通过品种登记或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其登记时间或新品种保护时间设定在提交申请初审通过的时间。

猜你喜欢

十三五辣椒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辣椒也疯狂
辣椒之争
拣辣椒
狗狗的常见品种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