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

2021-03-14关艳彩

黑龙江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髋部骨密度骨质

关艳彩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指患者在原有骨质疏松症基础上所诱发的髋部骨折,属于严重的并发症,需给予积极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近年来临床发现,开展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术后恢复可起到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锻炼意识差,难以长期坚持,导致锻炼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促使患者对运动锻炼及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较低,易产生恶性循环[2-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运动锻炼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接受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干预,并开展运动功能锻炼,根据运动锻炼实施天数分为对照组(29例,6个月内总锻炼天数<120 d)和观察组(32例,6个月内总锻炼天数≥120 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34±6.05)岁;致伤原因:跌倒致伤16例,车祸12例,其他原因4例;手术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9例,切卡复位内固定16例,外固定器固定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70.18±6.22)岁;致伤原因:跌倒致伤14例,车祸10例,其他原因5例;手术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例,切卡复位内固定14例,外固定器固定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参照《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4],临床表现为疼痛、肿痛、功能障碍、畸形等,经X线、CT检查有骨折及骨质疏松表现;(2)骨密度减少>2个标准差;(3)接受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者;(4)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免疫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给予术后干预:(1)常规干预,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感染控制、营养干预、疼痛干预,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2)体位干预,双腿间置软枕预防髋部内收、外旋,患肢外展15°~20°,膝部垫置软枕,预防髋关节脱位。术后1 d,取半卧位休息,控制屈髋角度在90°以内,尽量不采用健侧卧位。(3)早期活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及关节活动,家属、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扩展患者活动幅度。(4)运动锻炼:①锻炼原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康复意愿制定锻炼计划,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锻炼速度由慢至快,强度由弱至强,幅度由小至大,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锻炼程度以患者第2 d无明显疲劳为度。②锻炼方法,踝部活动:术后立即开展,逐步屈伸足踝部,每分钟保持5~10 s,2~3次/d,直至完全恢复期。膝部、臀部锻炼:足部贴床,滑动屈膝,将足后跟向臀部靠拢,反复进行,注意膝部不可内弯;双腿分开伸直,收紧臀部肌肉,维持5 s后放松,反复进行;双腿向外侧伸展至最大幅度,收回,再重复动作,各项锻炼每组10次,3~4组/d。大腿部锻炼:双腿伸直,收缩大腿肌肉,保持5~10 s,10 min内完成10次,直至大腿肌肉有酸痛感;收缩大腿肌肉,双腿伸直,调动全身力量将下肢从床面尽可能抬高,保持5~10 s,重复进行直至腿部肌肉有酸痛感。站立锻炼:术侧下肢向胸部方向抬起,膝部不超出腰部,保持3 s左右,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术后1周左右开展下床指导:指导患者借助双上肢与健侧下肢支撑,完成独立上下床,借助步行器、双拐下床活动,开展负重行走,内固定及关节置换者早期尝试伤肢负重,外固定者初期伤肢不负重,逐步改用单拐行走,并逐渐离开拐杖帮助独立行走:同时开展上下楼梯训练、渐进性肌肉训练、平衡训练等。③锻炼辅助。术后通过按摩等帮助患者放松肌肉,配合相应的物理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两组患者在院期间运动锻炼由护理人员监督完成,出院后由家属协助进行,并保持随访,共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调查患者6个月内运动情况,要求患者每次运动均记录运动时间、运动项目,由家属、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确保资料准确。(2)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程度[5],X线评估:骨折线消失,关节功能正常为优;骨折线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为良;骨折线未消失,关节功能未恢复为差。(3)比较两组骨密度,使用超声骨密度仪(型号:BX-BDI-500A,合肥博谐电子科技,皖械注准20152230048)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情况

观察组6个月内平均每天室内及室外运动时间、完成项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运动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2)对照组(n=29)tP平均每天室内运动时间(min)33.56±12.63 22.46±12.79 3.407 0.001平均每天室外运动时间(min)45.36±13.03 32.47±14.96 3.597 0.001平均每天完成项目(组)7.13±1.95 4.97±2.86 3.474 0.001

2.2 骨折愈合程度

观察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程度比较 例(%)

2.3 骨密度

干预前,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骨密度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密度比较(±s) g/cm3

表3 两组骨密度比较(±s) g/cm3

组别观察组(n=32)对照组(n=29)tP干预前0.47±0.02 0.46±0.02 1.950 0.056干预后0.49±0.03 0.47±0.02 3.030 0.004 t 3.892 0.630 P 0.000 0.543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具有骨量下降、骨微细结构破坏等显著特征,极易诱发骨折,其中髋骨骨折是最为严重的类型,可分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致畸率、致残率高,且恢复缓慢,长期卧床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骨折第1年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需早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6]。鉴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量差,骨折愈合缓慢,加强术后管理也十分必要[7]。康复训练是骨科患者术后管理的重要组成,旨在帮助患者早日下床,预防术后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但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完成常规的康复训练后,对后期运动锻炼不重视,难以长期坚持,导致骨密度持续下降,增加骨折再发风险[8-9]。

王建楠等[10]研究中认为早期开展运动锻炼可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提升关节功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6个月内平均每天室内及室外运动时间、完成项目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可见坚持运动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提升骨密度均可产生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为,运动锻炼可促进骨皮质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血钙向骨内所输送的破骨细胞转变骨细胞数量,促进骨形成,同时对踝部、膝部、臀部、大腿部给予针对性锻炼,可有效提升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借助肌肉产生的骨应力调节骨骼应力,从而有效促进骨折端恢复,改善骨折愈合情况;通过站立锻炼、下肢负重锻炼有效提升下肢负重能力,为后续恢复站立、行走能力提供帮助,并可增加对骨折端产生的应力刺激,帮助新生骨痂塑性,同时配合上下楼梯训练、渐进性肌肉训练、平衡训练等,可保持肌肉强度,锻炼肢体协调与平衡能力,并对骨骼施加一定程度的冲击力活动,增强骨质密度[11]。运动锻炼成本低,效果好,可为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提供重要帮助,但运动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长期坚持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锻炼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提升骨密度,为临床指导患者开展运动锻炼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髋部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