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1-03-14刘艳晓王俊宏

黑龙江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血浆

田 勇,李 进,刘艳晓,王俊宏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一项最主要原因就是合并出现微血管并发症[1]。研究指出,在临床中的2型糖尿患者合并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与正常人相比要高出约3倍~10倍左右[2]。临床中最常见的主要微血管病变包括:肢体末端坏疽、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眼底病变等[3]。糖尿病合并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跟机体的抗凝系统、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本研究为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体内部分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再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为研究1组,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为研究2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且在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未服用相关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再选取同期来本院行健康体格检查的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1组3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3.1±2.1)岁,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研究2组3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3.3±2.2)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合并肢体末端坏疽者5例,合并肾脏病变者8例,合并视网膜眼底病变者17例。对照组30例,年龄:40岁~69岁,平均年龄(53.0±2.4)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观察并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人群均抽取静脉样本血液约4 ml,分离血浆后冷冻待统一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A)使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检测,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使用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针对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治疗前的凝血分子指标AT-Ⅲ:A、P-selectin、vWF:Ag,水平差异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P-selectin及血浆vWF:Ag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P均<0.05);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AT-Ⅲ水平显著低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P均<0.05);研究1组的血浆P-selectin及血浆vWF:A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1组的血浆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后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2组治疗后的血浆P-selectin及血浆vWF:Ag与研究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1组及研究2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2组治疗后的血浆AT-Ⅲ水平与研究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1组及研究2组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三组治疗前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治疗前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1组(n=30)研究2组(n=30)FP AT-Ⅲ:A(%)98.1±6.0 90.5±10.4 76.1±5.2 19.021<0.05 P-selectin(μg/L)8.4±1.7 14.5±2.2 21.8±5.3 17.845<0.05 vWF:Ag(%)86.3±15.3 127.1±43.5 169.1±18.9 16.003<0.05

表2 三组治疗后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三组治疗后的凝血分子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1组(n=30)研究2组(n=30)FP AT-Ⅲ:A(%)98.1±6.0 90.5±10.4 89.4±6.7 19.021<0.05 P-selectin(μg/L)8.4±1.7 14.5±2.2 15.1±3.4 17.845<0.05 vWF:Ag(%)86.3±15.3 127.1±43.5 128.7±31.2 16.003<0.05

3 讨论

vWF:Ag在血浆当中属于存在粘附功能的一种糖蛋白物质。当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者刺激之后,可以十分快速的释放vWF入血,因此其水平升高表示着机体的内皮细胞出现受损现象。而内皮细胞受损的时候,不仅会增多释放vWF入血,在凝血当中有所参与,同时还在血小板的聚集及粘附功能当中有所参与[6]。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vWF:Ag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降低。提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现象。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P-selectin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降低。正常情况下,P-selectin为不表达或者低水平表达,而高血糖会导致内皮细胞升高表达P-selectin的水平[7]。高水平表达的P-selectin会导致内皮细胞与血小板及白细胞发生黏附,导致内皮受损、微血管缺血,甚至闭塞。最终使得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的相关因子发生水平异常。研究2组治疗前的血浆AT-Ⅲ水平显著低于研究1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显著升高。AT-Ⅲ:A是人体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抗凝物质,其在血浆抗凝血酶的总活性当中约占比75%。在正常生理条件之下,AT-Ⅲ:A跟肝素发生结合之后会对凝血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得相关凝血因子失去其原有的活性[8]。而在病理条件下,血浆中缺乏AT-Ⅲ:A可能促使形成血栓,其是预防机体倾向高凝的一项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凝血分子指标AT-Ⅲ:A、P-selectin、vWF:Ag水平异常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整个发生及发展都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其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治疗及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细胞血浆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