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21-03-14吕娜
吕娜
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施行新课程改革,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在明确教育目标、转换传统教学思想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优化,这期间,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课堂时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可以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理解并内化所学。基于此,本文详细探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34
语文是初中时期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完善与创新,必须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视为课堂构建的指导思想,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堂活力,保证全体同学都能主动学习,也能在自主实践中提高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两大普遍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始终无法达到理想化标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一为教师未能及时转换自身的思想教育观念,没有在授课期间转换师生之间的关系,生本理念在课上无法得到完美呈现。二为教育形式太过单一,仍然有大部分教师以口头讲述的方式分析课文,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未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全部价值,学生的思维固化、语言表达能力弱、文化素养低,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坚定以生为本理念,注重问题引导
教师想要成功构建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转换自身思想,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授课期间真正做到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定生本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问题的设置,为同学们提供主动探索知识、积极调动思维并将所思所想与人分享的空间,这样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融洽、轻松,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以尊重的态度与他们平等交流,降低他们的抵触、恐惧心理,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在此期間,教师还应注意一点,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当下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最后融入生活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所有人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未来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组织课堂活动
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思想,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所以依然会对陌生事物产生好奇心,也愿意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探寻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在展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一味地讲解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内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活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同学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明确作者想要透过文字想传递给读者的思想与情感,从根本上实现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活动形式分如下几种:情境表演、故事大赛、主题辩论、演讲比赛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充分展示自我,也能拓展思维,更全面了解课文内涵,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
目前国家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无论是哪一行业都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工作,一方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也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堂构建,课前准备阶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视频来分析课文内出现的抽象知识点,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情境,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并且产生真实的代入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也可以换位思考,假设自己身处在课文的环境中,面对问题时该如何抉择,并主动将观点与教师、同学分享,在互动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4.梳理复杂重难知识,深化学生认知
传统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时,通常会以介绍作者、介绍故事背景、齐读课文、排除生词、具体讲解的流程完成课堂的构建,学生全程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也无法面面俱到,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也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不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首先明确课文的核心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对具体内容进行逐层分解,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梳理,而同学们在观察导图的过程中也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找准正确切入点,深化对课文核心思想的认知,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例如讲解《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教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1、2自然段介绍阿长身份和名字的由来,3—29自然段回忆阿长的几件事,31、32自然段补写阿长的其他情况并抒发自己的悼念之情。由此梳理文章结构,便于学生阅读,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几部分内容展开分析,尤其是第二部分对阿长几件事的回忆,进行深层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最终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化。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增添课堂互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同学们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就必须注重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内的有效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活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论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都要给予他们展示观点、分享故事的空间,也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各抒己见,产生思维的碰撞,帮助他们养成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互动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无形之中为同学们指明思考的大方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深化创新意识,保证所有人都能对知识内涵产生独到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主动与同学们分析课文中复杂句子的结构,在互动中教授阅读与写作技巧,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
6.及时拓宽教学范围,提高文化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重要标志,而文化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在授课期间引导同学探寻中华文化,并在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基础上主动传承文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拓宽教学范围,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从课文的核心主题出发查找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经历、故事的创作背景、传统节日的由来、传统文化的价值等,并以不同的形式为同学们展示这些资料,或是事物展示,或是多媒体呈现,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也能进一步明确教学主题,高效完成各项课堂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布置小组探索任务,要求他们课后搜索、整理相关文化资料,并以手抄报、小品表演等形式呈现学习效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文化素养明显提升。
如教授《邓稼先》一课时,教师先为同学们展示原子弹蘑菇云的图片与邓稼先等人的画像,带领大家走进“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家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生。同学们朗读课文后,教师不要急于分析其内容,而是要拓宽教学范围,由文中对我国一百多年历史概述展开横向拓展,帮助同学了解近现代史,也能从中感受到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站起来”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分析课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教育领域处于新课程改革的状态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必修重视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这期间需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明确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现代化理念的重新设计流程、丰富课程内容,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活动组织、互动教学、拓展教学等方式完成课堂的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树国《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2期。
[2] 杨康《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0期。
[3] 陈丹《以信息技术为梯,勇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峰》,《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年第11期。
3778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