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三学课堂”实践探究
2021-03-14徐岳
徐岳
摘 要:本文在概述合作学习与“三学课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的组建原则,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指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小组式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三学课堂”,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生长。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三学课堂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27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愈加多样化。小组式合作学习方法与我市教研室的“三学课堂”改革方案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大量相通之处,为提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实用价值,并验证我市“三学课堂”改革方案的必要性及理论价值,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索。
一、合作学习与“三学课堂”概述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即小组式合作学习法的简称。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以相互间的合作为学习手段,旨在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通常以“小组同质、组间异质”为依据,各小组间的团体学习能力呈现均衡化,而小组内成员间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减轻教师负担,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在组内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成长,有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理念。
2.“三学课堂”
本文的“三学课堂”特指连云港市教研室为贯彻“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要求而制定的课改方案,主要内容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构建真实情景(或真实任务),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落实“真学”;聚焦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落实“深学”;聚焦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层面的满足感及愉悦感,落实“乐学”。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的组建原则
1.互补性原则
小學生由于在性别、性格、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存在个体间的差异,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全体同学,以“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教学追求。因此,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综合考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将互补作为首要原则,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势。
2.互助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间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作下,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为目标的集体学习方式。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综合研判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将学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助作为次要原则,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竞争性原则
小组式合作学习法通常在小组与小组间存在竞争的关系,小组内部则为互补互助的合作关系。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创设情景,引发课堂真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只有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得以持久,学生才能习得知识。而由于教学活动具有相对约束性,以及部分教学内容并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兴趣,以致大部分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灵活构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或教学任务),并运用小组式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真正发生。
以部编版教材三上《秋天的雨》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极富诗情画意及想象力的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进而体会文章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教师可以采用“画外音”式的示范朗读方式,在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画面的同时,进行示范朗读,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同时为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学习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由此联想到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情感,为小组合作朗读学习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最后,基于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灵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轮流朗读的规则,让学生对彼此的朗读予以评判。这种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再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让“三学课堂”的“真学”得以落实。
2.以疑引思,促进课堂深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地方,还应是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的最佳地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聚焦学生思维的发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疑问。在学生的疑问或疑惑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再引入小组式合作学习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进而将课堂教学活动引入“深学”阶段。
以部编版教材三下《三衢道中》教学为例,这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诗人游三衢山的所见所闻。全诗有人物,有时间,有行程,有景致,作者通过行程的变化描写了沿途初夏的宜人风光,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中的愉悦心情。由于古诗词中部分字词的用法及含义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因而学生在学习该古诗时自然会有疑问。对于“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却”字,学生无法理解并正确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字予以替换”,并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出用“又”“再”“去”等字来替换,教师此时可以再启发学生“用哪个字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学生在相互争论、质疑中可以正确理解“却”字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相互质疑中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将课堂教学活动引入“深学”阶段。
3.合理评价,指向课堂乐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常用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更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既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态度、错误及收获情况予以合理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情感层面的满足感及愉悦感,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乐意并乐于”学习。
以部编版教材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该篇课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介绍了蟋蟀住宅的主要特点,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建筑过程。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采取走动巡视的方法,查看各个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同时仔细察看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并针对学生的投入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评价。如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思想开小差”,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这个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见解,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又如,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虽然积极参与,但思路有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发言非常主动积极,其他同学在你的带领下表现得都很棒,教师相信你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肯定会有更好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层面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及愉悦感,并从内心深处认可教师的批评或表扬,进而“乐意并乐于”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学课堂”中的灵活应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真正发生,进而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最终“乐意并乐于”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小组式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三学课堂”,以提升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许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三主”创新课堂中的应用》,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本文系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Helping-hands学习小组‘三学’课堂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KT/2020/06/081)
37235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