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021-03-14高有禄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共同体的教学,主要是在师生紧密配合的情况下,教师为学生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之下,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互为主体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高效开展合作学习共同体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合作模式 语文 学习共同体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3.024
開展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紧密配合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既包括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究,根据所学的不同课文内容,为学生构建更多适合学生理解的合作探究方式。通过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有其独特的探究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不同课文内容,为学生构建形态各异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容易导致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开展学习共同体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而不单纯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解答时,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
语文学科本身就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中,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的驱使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和讨论,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互相进行观点的表达与交流,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在合作模式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法
1.建立师生课堂合作学习共同体
要想高效率地建立师生课堂合作共同体,必须要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更新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小学课堂共同体关键在于动员班级中的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交流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展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作为知识理解的主体,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的前提下,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学习知识,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找出在春节期间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然后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共同体,探究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如何详略得当地安排每一件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能够快速对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小组内部合作交流以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小组合作探究的主题,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思考和解答,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课文《跳水》的教学中,这篇文章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最难理解的是船长逼孩子跳水有哪些好处。同时,通过船长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孩子遇险的句子,并且分析这样的危险:只要一失足,孩子就容易摔到甲板上而死。这样的危险可以说是危在旦夕,面对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探究可以发现,抢救孩子最关键的是时间。同时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当天水手的工作并不繁忙,他们都在甲板上,可以随时随地跳入海中,对孩子进行解救。最关键的是天气晴朗,即使孩子跳到海中,也不至于被海浪冲走,只有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才能对孩子进行安全解救,同时也可以发现船长是一个善于观察、有敏锐思维的人。在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找关键句子进行人物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3.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激发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则是按部就班跟着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课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竞争的意识,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奖励。在小组竞争的氛围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明显改善。
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很难理解为什么文章的主人公矛和盾都是质量最好的,到最后却让自己“弗能应也”。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点评,正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让你想办法帮助这个人卖出自己的矛和盾,你会如何做?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4.健全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与交流,其中包含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其他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学生才能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一个微笑,也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帮助自己进行知识的理解。而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小组在结束观点的表达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师和学生积极的互动,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分析。在今后开展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吸取之前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帮助自己更高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综合运用现阶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开放多元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弊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交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在集体的学习氛围中,容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雪竹《分享提高——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教师》2021年第9期。
[2] 陈方渐《构建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几点思考》,《文渊(小学版)》2019年第9期。
[3] 彭梅花《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路径建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3期。
[4] 曾漳红《探究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7期。
(高有禄,1979年生,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的成果,编号:GS[2020]GHB1284)
363250190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