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觉文化语境下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利用
2021-03-13贾芳芳
贾芳芳
(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在我国,凝聚着千百年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数不胜数.5个批次的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已将6 700余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纳入其中、应收尽收,足见国家对传统村落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存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化、标志性符号之一,人们的交互往来构成了传统村落的雏形,在不断交际传播中,人们对于一定社会价值的认同不断注入村落中,构成了村落稳定发展的内在文化纽带.传统村落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模式的凝结,也是文明程度的象征,更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依存.
传统村落的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是参与的文化.在传统生活方式渐去渐远的时代,传统村落文化传播出现了与当代的文化隔阂,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新的代际人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在当代得到有效解码,释放其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正成为新的历史命题.徽州传统村落是徽州社会融合发展千余年的文化符号,是文化资源的宝库.徽州村落孕育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大数据时代,以徽州村落文化的当代数字化传承为样本,探讨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和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方式,对于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播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价值.
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赋权正推动传统文化新业态和新传播模式的变革,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和创造性转化带来具象的路径.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环境打破了文化的有限圈层传播模式,全民生产、参与文化的传播过程,赋予文化传播丰富、直观、多元的意义表达空间和传播情境;数字视觉文化为特征导向的新媒体时代,给文化传播的传统符号和媒介形式带来强烈冲击.对于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播而言,要积极应对时代特点,深度激发传统村落文化的数字传播变革.
1 传统文化当代传播之困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和文化产品消费体现出越来越鲜明的视觉文化转向,即社会文化由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向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文化形态的转变[1].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中,信息的数字视觉符号指向成为突出的特征.
数字视觉文化传播时代,信息符号和意义的传达感性意识更强,文化传播的情绪表现力更突出、感官的直观冲击力更高.而传统村落文化的当代传播继续维持传统传播路径,以平面、静态、单个符号建构信息传播,以单向性媒介样态为信息承载平台,容易造成其被社会感知、理解、接受的障碍,缺失与社会传播互动的有效形式和通道.
1.1 欠缺“流动的媒体景观”意识
由于传统村落与当代社会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形态,传统村落文化已经凝结成远离当下生活情境的静态景观,传统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实体呈现中已经表现为沧桑历史中的静态符号,在传统村落文化的当代传播中,仅以这些静态符号素材进行粗糙加工或者原态呈现,如旅游路线中的静态欣赏、文化符号的静态图片传播等,欠缺抓住视觉注意力的媒体流动景观意识构建,就像已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文化的展示中,其文化传播路径基本停留在以静态的文字性符号和少量图片为主的方式.
1.2 缺少时代情绪表达的窗口意识
数字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化传播因其作用于视觉感受和感性意识,因而能够显著增强文化符号的互动性,其带有的强烈社会共鸣色彩和集体狂欢意识,使满足于大众期待文化消费的情绪表达功能愈益增强,能显著强化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性色彩.运用得当的话,从传播效果来讲,有助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和文化信息传播的扩散效应.而传统村落文化传播“意象”构建意识不足,缺少有效有力的情绪表达形式,其文化传播的社会扩散效应明显不足.
1.3 存在时空距离感
传统村落文化内涵丰富,但在长期传播中,其文化符号和意义包裹在宗法文化和传统社会生活的框架中,如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传播过度强化了牌坊、祠堂等与大众社会生活距离感过远的意象符号,难以有效影响和打动受众群,尤其是年轻一代,距离感扼杀了传统村落文化表现中丰富的层次性和经历千年社会互动的文化价值内核,形成了当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播的障碍.
2 传统文化具备数字视觉活化价值
当代数字视觉文化的传播特征,一方面催生了让大众目不暇接、多彩斑斓的数字影像信息,令视觉符号传达先行于文字符号,消解了“文字—阅读”文化时代的精英色彩;另一方面,降低了文化消费和参与的门槛,让大众获得了轻松的文化解读方式和消除仪式感的文化消费状态,传受双方的互动变得容易.同时,这种互动对大众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来自鲜活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是老百姓在长期的互动传播中形成的共通意义空间,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即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可感知元素.徽州传统村落形成于多次的移民融合过程,加上徽商的财富转化、亦贾亦儒的徽商精神在徽州村落内在精神建构中的作用,使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层次和精神空间、审美标准都非常高,极具生活的诗意和中国传统人文哲学意境.从数字活化的角度,传统村落的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再创造价值.
2.1 互动化的生活场景
徽州传统村落是民间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的载体.传统村落形成于民间生活的交互传播,并在不断传播中,让传统村落的内部联系更加紧密.徽州传统村落就是民间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形成、交流、结晶的基本场域,是一个系统性的载体.时代在发展,沉淀在徽州传统村落的民间生活智慧和崇尚自然古朴的生活互动方式一定可与现代生活找到契合的传播价值.
传统村落的生活场景是高度互动的过程和产物,借助数字化场景和互动技术,完全可以将传统村落的文化符号还原为生活的状态,充满参与感的过程.
2.2 多元丰富的视觉之美
徽州传统村落极具丰富的视觉文化意向和艺术格调.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营造,明清时期徽人外出经商带回的巨大财富构建的徽州传统村落,提升了其穿越历史时空的艺术之美.徽商将大量财富化为了留存于徽州村落的不动产并极尽修饰,如形态精美的徽州“三雕”、工艺繁复的祠堂建筑、饱含寓意的建筑装饰,等等,徽州传统工艺赋予了徽州传统村落精致灵动的艺术魅力.
徽州传统村落可以挖掘的文化意向符号丰富而多元,利用互联网释放徽州传统村落的多元文化意向,完全具备吸引大众积极参与文化解读和创造过程的魅力.
2.3 情绪饱满的现场感
徽州传统村落是民俗礼俗文化的鲜活样本.徽州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演绎出丰富的民俗和礼俗文化,体现了徽州百姓质朴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日常生活,徽州村落的百姓以村落为场域,呈现了既专注于形式又具有丰富内容的节日民俗、人生礼俗、庆典仪式,等等,这些文化仪式往往带给参与者极大的现场感受和情绪沉浸体验.
如同“唐宫夜宴”中鲜活灵动的中原文化,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也从来不缺生动的现场感.汪满田村正月热闹的嬉鱼灯、绩溪村落赛琼碗的丰盈富足的徽派饮食文化,等等,都具备情绪饱满的现场感.在徽州村落,这样激发高度视觉热情和情绪参与的文化仪式不胜枚举.
2.4 社会治理的智库
徽州传统村落是地方治理制度的研究宝库.徽州村落作为典型的地方群体单位,宗族的道德伦理约束、乡族的乡约、乡贤的意见领袖作用是维系徽州村落稳定、协同繁荣的重要自治制度,地方自治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约束、崇尚法制精神等的协调统一,促进了徽州村落的内在稳定和向心力.
在徽州传统村落中,民间知识的实际运用随处可见,实用的同时又体现了和谐的人居理念.为了遵循生产和生活的秩序,徽州百姓在营造徽州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对民间知识的灵活运用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生活实用知识等方方面面.
徽州传统村落培育了千载独特的文明家风文化资源.徽州村落的凝聚力在于聚族而居、相互扶持,深植于中原文化的徽州村落大族将礼仪、孝道、忠义、敦厚等理念充分演绎到家风的传承中,徽州人将之写在楹联上,也落实到行动中,义学、家塾等教育场所成为徽州村落处处可见的文化景观,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理念也是契合的.
徽州传统村落是巨大的民间知识资源库,对于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社会管理、社会规范等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构建徽州传统村落数字资源库的重要素材.
3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创新应用路径
徽州传统村落在维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活审美和旨趣中体现出极高艺术价值及和谐生活理念.在数字视觉文化时代,穿越厚重的历史再次走向大众视野的传统村落,在传播其文化的路径上,应以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形式有效活化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打破传统的媒介传播格局和符号束缚,激发传统村落文化生动、丰富、鲜活的样态,通过数字化媒介形态加强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传播的互动性、现场感和可视化,重构传统村落文化的当代传播方式.
3.1 强化数字视觉文化元素的数据库建设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有效传播必须建立在多元文化符号构建的数据资源库基础上.传统村落历经风雨侵蚀,尽快全面构建数据库也是有效保护其文化形态的当务之急,这有助于全面提升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活化其价值、推进文化资源的社会共建共享.
据《中国建设报》的报道,安徽省逾70个村落被收录于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徽州传统村落是绝对的主体.在表现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符号选择中,文字和有限的静态图片是主要的形式,欠缺以影像和全息沉浸式为代表的数字传播形态,入馆的其他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传播形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经历了短视频快速提升媒介素养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群来说,他们很难为这样单一“阅读—观赏”性传播方式所打动.
数字视觉文化时代,传统的文字传播机制被弱化,视觉符号组成的传播机制为数字技术激活并赋能,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进而深刻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模式[2].徽州传统村落数据库应选取以交互性图片库、视频、全景纪录片等具有高度视觉效果和良好互动性为主的素材,为数据资源库的可视化操作和丰富案例的提取做好准备.
另外,要做好案例库的收集,即凝聚在徽州传统村落里的丰富民间知识和民俗、各种民间艺术传播形式,等等.传统村落案例库的构建,要在政府主导下善用社会力量,如传统村落保护者和研究者,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数据库.
政府主导意味着传统村落的数字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和公益性,对于尽最大可能统筹村落资源、优化个性设计等都具有基础性作用.数字视觉文化时代特征之一,是UGC内容(用户生成内容)的广泛生成和参与传播过程,传统村落的数字资源共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秉承开放性原则,吸纳对传统村落研究、保护、热爱的社会个人和团体,特别是热衷于UGC内容创造的年轻用户群,这对推动传统村落数字资源库建设和创新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3.2 增强视觉互动传播
在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使用中,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意识,打破与大众的历史距离和文化隔阂,打造可视化互动效果,吸引用户积极参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互动传播,基于用户都是网络传播节点的新媒介时代特点,有效增强传统村落文化的网络空间传播延展能力.
建立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关系.数字视觉文化时代,一切密集呈现视觉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都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和互动,如短视频、微电影、影视作品,等等.徽州传播村落文化资源应借助数据库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多种艺术形式交流合作,要有谋划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积极融入其他形式,特别是新媒体视觉形式的各种艺术互动中.
建立与新媒体用户的互动关系.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是在全社会共同生产和互动传播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用户,都是文化传播的节点.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传播要借助大数据算法和网络互联,主动走向用户,吸引用户成为徽州村落传统文化的关注者、传播者,在用户大互联中,不断延伸传播节点,“制造”徽州传统村落文化影响力.
增强文化资源形式的互动性.徽州村落文化资源的传统传播单向性太强,文化资源形式不具备互动性.借助数据技术,以丰富的视觉文化为元素,打造具备高度互动性的文化传播形式,让传播内容适配当代传播媒介的视觉指向性,如手机H5、游戏、AR/VR等技术,以大数据时代新媒介传播技术本身的优越互动性能、信息高密度且适用性友好的传播形式,让传统村落文化从历史深处、图文形式、静态观赏转变为鲜活生动的虚拟数字符号,增强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运用的互动性.
3.3 重视可视化传播案例设计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运用要进行数据化转码的“视觉重构”,视觉时代的方程式:可见=现实=真相[3],即把村落实体的建筑、布局、美化修饰以及集精神层面和外在形式一体的和谐发展理念、家风乡风、礼俗民俗等文化形式转变为作用于整体视觉文化表现的数字传播形式,并且要善于通过可视化方案设计,打造“现象级”整合传播案例,如主题H5产品、把握重要时机制作的数据传播产品,等等,既具有高度互动性和视觉文化元素表现,也更具有现场感和体验感,能够充分展现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打破传统单薄的文化传播方式.
可视化传播方式可以展现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整体样貌和共性特点,有效服务于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整合传播,有利于扩大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的影响力.“唐宫夜宴”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既融合了其他媒介艺术形式,又以虚拟化的文化符号为背景,虚实景的交错共融,把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呈现给大众,这种虚拟却又实实在在作用于视觉冲击的案例,让用户们基于喜爱的情感将之“病毒式”地传播,并被其他主流媒体关注和转发,其效果是数台晚会或者游客自行观赏文物画卷不可比拟的.
3.4 以沉浸感“共情”大众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形成于生动的生活场景,只有将之还原到生活沉浸感的场景中才具备鲜活的感染力.以徽州传统村落数据资源库为基础,打造具备高度沉浸感的AR/VR等数字村落文化产品,在虚拟的数据空间中,重构基于数字视觉场景的徽州民间生活风情,让大众感知所到之处都是徽州村落文化的点点滴滴.沉浸式互动可以有效消解徽州传统村落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感,令其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大数据资源统合的聚合呈现模式,建构起虚拟的数字化传统村落,令其脱离于物理实体而又集中呈现传统村落的文化样态,其视觉流动的跳跃性、文化资源展示的集中性是实体村落不具备的,可以有效营造亲历感、在场感、情绪和氛围的沉浸感.
4 结语
宗族聚居的生活纽带和徽商的巨大财富,构建了徽州村落层次丰富又内涵统一的文化内核,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所凝聚的文化特征,本身就具备高度的视觉文化表现空间.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手段、 表现形式深度激发和赋权徽州传统村落文化传播,令其增强作用于视觉文化重构传播形式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徽州村落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将得到充分阐释和延展.这不仅是徽州传统村落焕发生机的时代优势,也是让社会充分感受徽州村落文化之美的良好契机.
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当代文化创新的自信源泉.传统村落的当代传播困境是共性的,其文化底蕴又是多元而深刻的,从视觉文化对“文字—阅读”传播权力消解的角度,不妨做反向思考,在数字视觉文化时代借助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把握契机,构建传统村落文化传播新形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