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实践探索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2021-03-13

科学咨询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科学研究思维

林 静

(桂林理工大学教务处 广西桂林 541004)

应用研究型课程是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式,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定义及意义

应用研究型课程是一种以教师科研课题或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学习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最终获得一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文化知识及初步研究能力的课程。设置应用研究型课程是学校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应用研究能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是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目的是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二、从学生和教师维度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应用研究型课程从2014 年开设至今,已累计开设600多门次课程,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学生角度制定了《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学生问卷)》,教师角度则设置了《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情况填报表》,问卷情况整理如下:

1.教师调查结果。共有13 个教学单位、71 位教师的71 门课程参与调查。69 位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能在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书面写作、科研能力、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一项或多项能力、素养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考核评价方案看,教师们均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期末以论文、调查(研究、实验、数据分析)报告、研究综述、作品为考核方式的54 门,约占被调查课程的76.06%,评价方式、考核方式能较好地满足学生能力、素养培养要求。从调查中也发现,个别教师对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开设目的不是太清楚,将应用研究型课程理解为一般的理论学习课程,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缺少应用研究型课程的特点。

2.学生调查结果。共有14 个学院、300 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大三学生(2016 级)246 名,占被调查人数的82%。调查结论有:

(1)学生总体上对教师教学、对应用研究型课程学习过程持肯定态度,详见下表:

评价指标 同意及很同意此说法的学生数同意及很同意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比例1.教师上课能结合科研项目进行,有助于我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224 74.67%2.教师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科研素养,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249 83.00%

评价指标 同意及很同意此说法的学生数同意及很同意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数的比例3.师上课过程中能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一种或多种组合)251 83.67%4.老师提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推动我们课上、课下的学习与探究245 81.67%5.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价,给了我很多启发242 80.67%6.通过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更浓了215 71.67%7.通过应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235 78.33%8.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和规范233 77.67%9.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243 81.00%10.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240 80.00%11.总体来说,我对自己参与研究型课程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很满意235 78.33%12.我觉得研究型课程的开设还是很有意义、有必要的 248 82.67%

(2)学生报告期末以论文、调查(研究、实验、数据分析)报告、研究综述、作品等为考核方式的228 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76%,与教师调查结果一致。

(3)学生课下学习的时间少于或等于16 学时的159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3%,超过32 学时的仅5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还不够强烈或教师的课程要求偏低。(说明: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包括查看文献、完成作业等。)

(4)少数学生反映个别教师照本宣科、上课不负责任。

三、创新应用研究型课程实践探索的途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不是彻底解放教师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线上课程可通过视频教学、互动讨论、在线测试、课程资源的方式实现,线下课程运用课中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项目模拟等多元化教学、课后实践与拓展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910 年杜威提到“反思性思维是根据信仰或假定的知识背后的依据及可能的推论来对它们进行主动、持续和缜密的思考”[1]。批判性思维具有创造性,善于反思,善于联系,评价观点客观、公正等思维习惯,它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批判精神体现为习惯质疑,批判技能是指分析、推理、解释、归纳、评价和自我调控等形式,表现在善于“批判”。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质疑与否定的技能和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更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人生态度。在当下的教学中,我们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批判性思维,但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是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头脑风暴,运用推理、假设、解释等批判技巧对问题进行新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在应用研究型教学中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获得知识的掌控权,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升创新素质。

(三)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价方式

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核心内容是倡导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课程授课方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课程授课方式改革要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小班制等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结合课程的创新性项目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改革是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人格养成作为核心,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不高于40%),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可涉及:日常考勤、作业、课堂提问、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单元测验、小组讨论(包括个人陈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课堂讨论、团队作业、模拟试卷命题、期末考试等环节。

(四)加强科研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

应用研究型课程的依托是教师们的科研项目,在课程学习过程及研究中,教师们自身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要把科学研究需要培养的能力做出假设,按照假设的培养,是否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明了课程设置的目的,有明确的计划与培养的方式。做好计划后,布置题目给学生,安排学生开展各种科学研究和调查,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上理论课去实现,要加强教学责任心,创新教学形式,避免照本宣科,注意将科研项目研究转化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猜你喜欢

研究型科学研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童第周: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者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